分享

第二次:清顺治年间桃花潭抗匪护村保卫战纪实

 思明居士 2023-01-07 发布于河北

水东翟氏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宗族保卫战纪实

第二次:清顺治年间桃花潭抗匪护村保卫战纪实

根据《桃花潭文征》翟尚孝公所著《祭族弟子杖公文》中记载:当年(清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桃花潭发生的举族抗击明末清初匪患的护村战役中,其主要组织领导者有两人。此次保卫战为开创水东翟氏数百年基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役历时五年,史家称其为“奇勋伟绩”,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铭记。

《泾县道光续志·武功记载

“国朝顺治初,土寇金非锡等横掠石埭、青阳、太平、泾四县。泾之水东村诸生翟士怡,及族弟中书之珽,奉操江【1】檄团练乡勇,结寨固守五年。戊子闰四月,贼至水东,伏发杀贼无数。士怡赋《却寇吟》七律十二首、《雅又余集》四言十二篇,纪事是役也。

士怡画策应变,之珽倡助兵粮,二人之功为最。其同时率众助义者,尚有进士【2】翟翼、举人【3】翟皓、武举人【4】翟习、翟文佐,县丞【5】翟可昌,贡生【6】翟之焕、翟之则、翟尚孝、翟偕,庠生【7】翟廷佾、翟尚忠、翟文檟、翟宰、翟文楠、翟士元、翟翕、翟兰、翟禹臣、翟光绶、翟震、翟世槐等七十人。贼退,四境获安。

十一年甲午正月,遗孽复兴刼掠泾之茂林、永定等处,士怡复邀同查村乡勇,雪天追剿大破之。操江李日芃【8】、郡司马白宝珩【9】给匾以奖。十六年巳亥秋,海氛【10】自闽历饶、歙入泾境。士怡复合泾阳、龙门、震山三乡乡勇,歼厥渠魁。兵备道【11】颁赏银牌,欲上荐之,士怡力辞。《采访册》”。

译文

“清朝顺治初年,土寇(土匪)金非锡等横掠抢劫石埭(石台)、青阳、太平、泾县四县。泾县之水东村诸生翟士怡及族弟中书翟之珽,奉徽州操江命令,组织训练水东翟氏民团、乡勇,结寨抗击土寇抢劫,固守时间长达五年。戊子(1648)闰四月,土寇开始侵犯水东,遭到翟氏民团伏击,被斩杀无数,大败而逃。事后,翟士怡赋《却寇吟》七律十二首,《雅又余集》四言十二篇,以纪念这次战役取得的胜利。

翟士怡画策应变(决策指挥),翟之珽倡助兵粮(后勤保障),二人之功为最大。参与这次共同率众助战的还有:进士翟翼、举人翟皓、武举人翟习、翟文佐,县丞翟可昌,贡生翟之焕、翟之则、翟尚孝、翟偕,庠生翟廷佾、翟尚忠、翟文檟、翟宰、翟文楠、翟士元、翟翕、翟兰、翟禹臣、翟光绶、翟震、翟世槐等七十人。土寇败逃后,四县境内获得安全。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正月,土寇遗孽又再次兴起,刼掠泾县的茂林、永定等处,翟士怡复又邀请查济村等乡勇,趁雪天追剿,大破土寇,受到提督操江李日芃、郡司马白宝珩,给匾以奖。

十六年(1659)巳亥秋天,一股海匪(有说是一群日本浪人),自福建窜至江西上饶、徽州歙县,进入泾县境内。士怡又复联合泾阳、龙门、震山三乡的乡勇,共同歼灭了这股海匪。兵备道大人颁赏给予了银牌,并且欲向皇上推荐做官,士怡坚辞不就。”

根据现有资料对所列名单之人分别介绍如下:

  1. 翟之珽(1601-?):字廷玉,号确庵公,文字辈。少为诸生,倜傥有大志。家境富裕喜仗义行侠,曾经出任南京中书舍人,由于闯王李自成攻陷京师洛阳,福王朱由崧迁都南京,之珽上书陈述恢复国家治理制度,但见马阮乱政【12】,弃职回归故里。时土寇蜂起,官兵不能制。公与族弟文怡公合谋保障乡里,招乡勇,缮甲兵,立营寨,且战且守。贼殄灭无遗。类江上诸郡乡民皆依赖之。事详翟咏参公所撰《二公合传》中。后来因县令娄惟岑贪虐,老翟氏等上告,之珽参与其中,为他们佐证。承办官包庇娄,严刑震慑原告,人皆箝口迁就。公年己六十,被严刑考打,至死而复苏,毫不屈服。娄被革职,然心服其刚正。叹曰:“此君子也!”性慷慨,喜为人排难解纷,济急扶困,有朱家郭解风,而优游儒雅。工诗、古文、辞,未尝以任侠自多焉。时任总指挥,并负责倡助兵粮。与兄之焕、之则皆鏋孙公裔孙。
  2. 翟文怡:字子藜,号志平,又名士怡,文字辈,镜孙公裔孙。明末诸生,清朝官员欲荐为官,力辞不就,以经济自任,善壬遁阴阳家言。国初,土寇将躏吾乡,公设法守御,料敌制胜,算无遗策。功与之珽公同,事平当事欲荐之,力辞,一琴一剑,吟咏山水间。著有《雅余集》若干卷、《赋却寇吟》七十余首。时任总谋士指挥,筹策应变。六世姪孙翟漱芳有记。清顺治五年(1648),提督操江李日芃题《梁甫遗风》匾给翟士怡。
  3. 翟文槚:(1583-1661年),字子杖,号伯氏,文字辈。邑庠生,当年66岁(1648年),1661年病故,享年79岁。
  4. 翟之焕:字伯谙,明诸生,沈毅有远略。顺治戊子土贼横行乡镇。名曰征饷,不应则肆虏掠。一日,贼酋至我村,征四十万,众惶怖不知所措。先高祖直前,许十万,请迟三月,贼不可,请一月,许之,酋退。众哓哓归咎,曰:“不尔,则兵立至矣。今有一月之期,从容部署,可保无虞。诸君速为守御,计毋忧饷也。”后贼至,而吾村之有备无患者,盖先高祖缓兵之计实先之也!遭变后,不复应试。诗文散佚,存者时艺数首。今所登与明太史汪长源唱和之作,以刊石得存,岿然灵光,敢弗实与?元孙大程谨识。文字辈,之珽兄,鏋孙公裔孙。
  5. 翟佐圣:字明侯,失考。
  6. 翟 重:字威公,邑庠生,著有《梅花诗百首》。
  7. 翟 偕:字于行,清康熙11年(1672年)恩贡,任太湖县训导。
  8. 翟文楠:字让木,失考。
  9. 翟 宽:字克刚,失考。
  10. 翟尚忠(1591-1656年):字伯诲,明诸生,负诗名。明亡足不踰户阈者十二年,虽亲故不得见。晚乃放怀山水以诗酒终老。
  11. 翟尚孝:字仲则,清康熙元年(1662年)恩贡,任江都县教谕。
  12. 翟翼:字云若,又名翟文翼,文字辈,天启丁卯举人(1627年),崇祯庚辰进士(1640年),仕福建候官县知县。时事孔棘,而治声特著。寻以内艰归。明亡,屡征不起,屏居数十年,故交当首者既谢绝,弗通一刺。
  13. 翟皓(1592-1658):字羽侯,字寤园,又名翟敷治,明天启辛酉举人(1621年),官致婺源教谕。论者谓先生施教必本于不屑不洁,而和气迎人,如春风之拂万物,故人乐其教。卒后,婺人公举崇祀名宦。著有《寤园集》。
  14. 翟习:清顺治甲午武举人(1654年)
  15. 翟文佐(翟佐圣),又名翟以忠,明万历丙子(1576年)武举人。
  16. 翟可昌,字德甫,易名可昌,又名翟时可,明末诸生,由乡学入南京国子监,有名声侯选官丞(未仕),子斗生(尚确)。
  17. 翟之则、字孔昭,岁贡生(秀才),鏋孙公裔孙。
  18. 翟廷佾(?-1652年):字君舞,明未诸生,负诗名
  19. 翟寀:庠生,失考。
  20. 翟士元:庠生,失考。
  21. 翟翕:号鹭洲,明诸生,善属文,兼精武艺,鼎革时,土贼至我邨,公一矢歼其渠,贼遂退。慨世局沧桑,弃举子业,学仙。临没,更衣整冠,端坐而逝,年八十余。
  22. 翟兰:庠生,失考。
  23. 翟禹臣:庠生,失考。
  24. 翟光绶:庠生,失考。
  25. 翟震:庠生,失考。
  26. 翟世槐:庠生,失考。
文章图片1

整理者评注:

  1. 七十一年前的那场护村保卫战,如果说是翟氏与王氏之间的私家事,不能张扬是对的。而这一次数年的举族护村保卫战则是为国为民,大有保家卫国之英雄气概,家族之荣耀,值得骄傲。
  2. 这一次举族护村保卫战的胜利,是上一次力量发展壮大的结果,翟氏又通过大半个世纪优化积累、积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综合实力。通过对翟之珽“家素封”三个字,说明其有万贯家财,富可敌县。在财力上能支撑上万人数年的钱粮支出。
  3. 家谱载:“戊子之役,运筹决胜,皆自二公同心共济,而财费悉由确庵公破产以为族人倡用,是富者输财,贫者效力,不崇朝而集事。二公生平行谊,卓卓不可胜书,今特撮其功德之大者著于篇。”说明翟之珽与翟士怡二人,一个“运筹决胜”,一个“破产以为族人倡用”,相得益彰。显示了翟氏家族在人力、物力、财力和能力上都勘称强者。连周边数县乡邦仍至于朝廷都非常地器重和依赖。
  4. 这一次举族护村保卫战的胜利,提高了水东翟氏的知名度和威望,周边各乡邦只有依靠之从而不敢藐视。有这二次保卫战的胜利,成功开创了水东翟氏三百多年的基业,翟氏家族得到了快速发展,名声大振。
  5. 这一次举族护村保卫战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了水东翟氏真正的实力,光参与决策指挥的官员(或取得相应功名的人)就有71人之多,远远超过了上一次的人数。说明人才实力更强大了,这是立族之本。
  6. 事实上这场保卫战风险还是很大的,幸好是翟家高人主导,财力雄厚,如果换成是任何一个家族来主导,是无法取胜的。这是由于水东翟村一不是城堡要塞无险可守,二是民团不是正规军队,三是孤军作战没有外援,朝庭更是鞭长莫及自顾不暇。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毁祠灭族。看看翟咏参写的“抑思定鼎之初,所在多事,有司方鞭长不及,不有二公挺身冒险,转危为安,将桃花仙里化为荒烟茂草,遑问其所,为后者乎?”这段文字,就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了!

——翟宗坤 整理 2023.01.07

文章图片2

现存中华第一祠《 梁甫遗风》匾额

这块《梁甫遗风》匾题于清顺治五年(1648),提督操江李日芃题给翟士怡之匾。

文章图片3

附一:确庵公志平公合传

翟咏参

余族居南阳,历两朝数百年之久而门第无恙、诗书不替,皆祖宗功德之所贻也。

其间奇勋伟绩,莫大于确庵公、志平公。确庵公讳之珽,字廷玉,明南京中书舍人。志平公讳文怡,字子黎,明诸生。二公族兄弟也,读书好古,职志艺林,文章惜散逸不传,间得残篇零录,其识力超卓,论议慷慨,多指切时事,不屑屑经生家言。

志平公好谈兵,键户深山,穷究壬遁阴符之旨,罕与世接。确庵公家素封【13】,喜任侠,为舍人时,闯贼陷京师,福王建号南京,上书陈恢复,见马阮乱政,弃职归。

然二公才虽不用于时,而遭际沧桑,保障乡里数百年,祖宗邱垅七鬯不惊,子孙安然得长守先人之敝庐,谁之力也?

方土寇之蜂起也,顺治戊子,贼首王吉、王七等,招合青阳徐乌狗、曹獐保迎左下逃将金非锡为主,横掠四出,吾乡震恐,不知所措,族人咸推毂二公,二公简练乡勇,结栅守御,悬赏督战,人乐为用。贼至水东村村南,临河贼作渡河状,卷旆潜趋村北。

二公先令族中老弱守北栅,至是令直驱村南,群呼渡河,而北栅尽易以精壮,贼至,伏发掩杀无遗,建贼旆出。村南威望见,群相贺,不知村北兵已由北渡河,南北合击,贼大溃,追杀二千余级。时闰四月二十一日也。先是,贼帅金语王吉等云:“此村终不可破,不如罢去”,贼众询之,曰:“我兵临其地,见栅守者振械调矢,不惊不怒,夕则柴焰烛天,更漏彻晓,无违无失,我晨起饮马于河,栅中谓我涉水,即驰迎之。驰之三迎之三,一矢无虚发,此中大有人在,毋易视。我为江北四十八案纠首,讵可先挫于一村邪?须急去。”王吉不听,金遂去,不三十里而贼果败,自是村中得安堵。

岁甲午,贼余孽漫延永定、茂林二都,吴四、杨栋等掠吴氏村,吴告急。二公率众援之,擒杀殆尽。时复助官兵剿捕,扫其巢穴,而泾、太、青、石四县诸乡镇为蹂躏者,俱藉以宁息焉。贼既平,志平公赋诗纪其事,名《雅余集》。当事有欲上荐者,公固辞,吟咏山水间,绝口不复言世事。确庵公亦里居终老,而为人排难解纷,济困扶危,终身无倦色。戊子之役,运筹决胜,皆自二公同心共济,而财费悉由确庵公破产以为族人倡用,是富者输财,贫者效力,不崇朝而集事。二公生平行谊,卓卓不可胜书,今特撮其功德之大者著于篇。

嗟夫,今国家承平日久,居人白首不见兵革,老成代谢,传闻异词,甚且谓二公之无后,或当年擅杀之过。抑思定鼎之初,所在多事,有司方鞭长不及,不有二公挺身冒险,转危为安,将桃花仙里化为荒烟茂草,遑问其所,为后者乎?然则今之依闾里,长子孙,世世勿替,又孰非二公之所以裕后者为无穷哉?余小子谨志其梗慨,立石于祠,俾后之子孙思所以报二公者,当何如也?

咏参公:字少涯,号草田。少攻举子业,寻弃去,肆力于古。善诗,精草书,克世其家学。性狷介,避俗如仇,屏迹雪涛山房,所与游惟一二知己及方外数人而已。负山水癖,好为形家言,穷岩绝壑,登陟无虚日。卒后,歙人鲍倚云为之传,嗣君英梓其诗行世,今择其未刻者若干首载于编。

文章图片4

附二:清时维护桃花潭稳定的桃社

——选自翟军老师《桃花潭文化》

康熙(1662年)岁贡翟尚孝,字仲则。着有《水月楼诗集》,仕江都教谕。翟氏中分伍俊公支祠后人。在《祭族弟子杖文》中记载到:

《祭族弟子杖文》

翟尚孝

桃社之盟旧矣,同志者九人焉,弱龄缔交,亲若同父,文行籍籍人齿颊闲。族有大事如御灾捍患,往往出自桃社手,其间执牛耳而左右社事者,子杖之力为多。余则明侯佐圣子黎士怡威公重于行偕、让木楠、克刚宽而余兄弟忠、孝亦窃附骥焉!子藜、威公皆享年而故,独予伯氏年止六十有六。伯氏初不望六十有六者,体弱善病,又苦吟呕心,癖同李贺,其不速赤虬之驾幸矣,而竟六十有六邪?或曰:“蟠桃,仙果也,花实生熟,动经千年,取此称名。”口谶定矣!则同社之皆寿也固宜。

文中有记:“族有大事如御灾捍患,往往出自桃社手,其间执牛耳而左右社事者,子杖之力为多。”

从行文可以看出桃社在当时有御灾,捍患的作用.为维护当时的社会局部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

作者翟尚孝与翟尚忠为亲兄弟,有神主像存世,所属支祠存世至2012年,或许隐德之功……

附三:桃花潭保卫战史料——射杀寇首的翟翕

——选自翟军老师《桃花潭文化》

在传说中,村中有一高人一箭射杀了对方的高人,翟大程所编《桃花潭文徵》对此有记载,此人叫翟翕,明諸生。并记录其诗文若干。这说明当有的文人是兼有武功的。这与翟氏从桃花潭立足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翟翕,号鹭洲,明诸生,善属文,兼精武艺,明鼎革后,土贼至我邨,公一矢歼其渠,贼遂退。慨世局沧桑,弃举子业学仙。临没,更衣整冠,端坐而逝。年八十余。

文章图片5

【注】:

【1】操江:明代官名。全称提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 江防之事。清顺治元年沿置,兼巡抚安、徽、宁、池、太、广,驻安庆。至康熙 元年省操江所部十二营,改隶总督。始置 安徽巡抚。因 明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故亦有操江御史、操江都御史之称。

【2】进士:科举最高的功名就是进士了。考中举人后先要入京进行会试,会试通过的人被称为贡士,贡士才有机会成为进士。成为贡士后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殿试每三年一次,整个清朝268年一共录取26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一百人。

进士类似于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博士学位,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总人数三、四百人,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初任一般是七品官职。

【3】举人: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称为举人。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及其以下级别官员。参加乡试被录取的为举人,举人如果考了三次还没考上进士,则可以去做登记,登记之后可以当候补官员,如果县里的职位有空缺可以被授予官职,一般来说候补当上县令的是非常少也是运气相当好的,一般职务都是县令以下。

【4】武举人: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但武举人不属于官职,武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运动员。

清朝入关之初即举行武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与文科举并行。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乡试的即为武举人;之后在参加国家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中,最终选出三甲,授予官职。所以要成为武进士以后才会给官职。

清初明确规定,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探花)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其后一甲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侍卫及蓝翎侍卫,获得这些官衔后,再到兵部选实职官

【5】县丞:县丞职官名。职位次于县令,副县长级。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后虽有变革,但历代沿置,迄于清末。

【6】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等。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7】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朝庭每年还给予相应的补贴。

【8】李日芃:李日芃(?-1655)汉军正蓝旗人,初籍辽阳,清初将领。顺治元年,授永平知府。三年,迁霸州兵备道。套剃誉授知州张儒策,谕降土寇李振宇胶精翻等数百人,擢佥都御史。四年,加右副都御史,授操江巡抚。金声桓以江西叛,日芃亲督兵屯小孤山磨盘洲,令同知赵廷臣、参将汪义、游击袁诚等迎击。五年,战于彭泽,得舟二十馀,寇中炮及溺死者无数。

六年,裁安徽芝汽乌巡抚,命日芃摄其事。土寇余尚鉴挟明宗室统锜<勹九>声桓馀党据险为二十馀寨,掠桐城、潜山、太湖诸县。日芃遣副将归应妹虹梁大用等督兵讨之,克皖涧寨,进围飞旗寨,断水道,分兵四路合击,拔之。又破桃围等寨,擒戮统锜、尚鉴,馀大小和山等十八寨皆降。九年,加兵部侍郎。

十年,讨平徽州赤岭土寇张惟良。十一年,甄别直省督抚,加鸦巩盼敬兵部尚书。明将张名振屡自海入江犯镇江、瓜州,劫漕艘。日芃令于镇江檀家洲测江水,浅则植椿,深则编筏,环以铁索,阻来舟。两岸置炮,南自镇江纸估至圌山,北自瓜洲至三江口,建新堤,设木桥,通巡兵往来。令圌山、瓜洲等四营守备更番督水师防御。五里置一汛,讥察详密。诸寇匿江为薮,俘斩略尽。十二年,加太子太保。旋卒,谥忠敏。

【9】白宝珩:字楚珍,河南尉氏人,贡生。清顺八年任宁国府同知(司马),后升建昌知府。

【10】海氛意思是海上的云气。这里是指在海疆作乱的海匪。

【11】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12】马阮乱政: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 ,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明弘光政权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抵抗清兵入侵,最终殉国而死,但世人对其死因存疑,在清代,被后人所责骂。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朝末年大臣,戏曲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

明后期的党争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它贯串于万历以后整个政治生活中,一直延续到南明。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间党争基本上限于在朝、在野的官绅当中;弘光以后军阀势力介入,朝中文臣往往以武将为靠山,使党争变得更加复杂尖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党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见《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张守节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