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寂寞英雄

 冬歌文苑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寂寞英雄

相信我们许多人小时候心目中多有一个英雄形象。我跟大家一样,也是怀着对英雄的敬意长大的。

我与一些人不同的是,除了我们熟悉的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外,幸运的我在小时候成长中就遇到过英雄。

在我还没到读书的年龄,有一天小舅来家路过。印象中当时他身上穿着一件白衬衫,骑一辆新的自行车。那年代农村人穿的几乎都是灰的、蓝的、或者黑色的下地干活的衣服。他那一身新衣服映衬着年轻英俊的他,越发帅气!

后来,听说小舅准备去相亲,路过我家门前,特地跟我母亲讲一下。

母亲抱着我,正跟他站在门口说着话。忽然看到远处空中升起一股浓烟,母亲不仅惊呼:“坏了!那是谁家着火了!”“那个方向应该是XX生产队的,我去看看!”舅舅一边说着话,一边跨上自行车就冲那方向驶去了。

过了约摸1个小时,小舅回来了,白衬衫变成了脏兮兮、湿嗒嗒的灰衬衫。

母亲说:这样可怎么去相亲啊?”他说:“不去了,只是这车是跟朋友借的,姐姐你帮我擦干净,不然我不好意思还人家!”他就这样脏兮兮地回去换衣服去了。

那会儿,我也不懂什么。只是长大后,遇到几次着火的场面,也就傻愣愣地就往里冲。俗话讲,外甥不离舅家门。我以为反正救火也不耽搁找老婆。

说完小舅,再说说我大舅吧。

在我来到这世界之前,我大舅就找到老婆了。那是大舅从部队带回来的。

说起来我那位舅妈可够“倒霉”的。

当初,她是经地方妇联干部介绍才嫁给我那当时担任铁道兵连长的老舅。可结婚不久,家里老头子被打成“走资派”,造反派一封协查信,老舅被转业了。于是,老舅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

舅妈吃的东西不习惯,跟周边的人说话需要别人转述,身边也没个姐妹能交交心的。

文革后期,老舅调到县公安局工作,开始是刑警,整天不着家不说,家里人还得替他提心吊胆的。

曾有犯罪分子当面跟我老舅讲:XX,我可知道你家。老舅回应:既然做这份工作,就不怕你们这班鬼,你们有什么手段就使出来,我接着。

甚至有人跑到家里恐吓舅妈,要舅妈管管老舅,做人留点后路,日后好相见。舅妈说:他的事我不管,你们找他好了。

那人说一大堆“下三烂”的话:叫你家男人XXX,不然XXX”。我那在西北风呼啸下长大的舅妈,立马展现出大秦帝国子嗣的风采:你们想做什么,我们不会怕你们……  

我这么说我舅妈可不是说我舅妈人“狠”。舅妈进门五十多年了,我还真没见过她落过眼泪。

舅妈很善良也很体贴人。那么多年,她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我老舅的工作。比如:像电视剧演绎的那样,包饺子送单位,那是咱家的老镜头了。

那时,县电视台还专门给我老舅等警察兄弟做了个纪实短片《港口卫士》。据说,原本电视台还要计划拍舅妈的一些故事的,但我舅妈拒绝了。她认为她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不用“蹭”知名度,她也不愿做什么街坊“名人”。

说起英雄,这里还不得不提到另一位颇有些故事性的人物,那就是我的姨丈。

姨丈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自小就成了地主家的放羊倌,十几岁报名参军。

从南通到了山东,首先参加的是解放山东的战争,那是共产党跟蒋介石政权的决战性的战争。然后他又随部队西转,准备打淮海了,可淮海战役前他受伤,一颗炮弹飞来把他顶盖骨几乎掀飞出去,醒来后发现有个弹片镶在头骨上。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那玩意不能取下来,不然他就“革命结束了。”他就带着那铁片又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淮海打完后渡江,紧接着解放福建,解放海南岛,然后又去了朝鲜……

我有一次问姨丈:电影里打仗时跟敌人拼刺刀,那是真的吗?拿刀对人扎你怕不怕啊?

“怕有用吗?你不弄死XX,XX就弄死你”,每次他都眯着眼抽口烟,然后才给我讲他过去打仗的故事。

他喜欢让自己弥漫在烟雾里,看他的眼神仿佛他又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不懂他那些星星杠杠的意思,后来才知道:“那些奖章,不是我一个人的。那是我替那些倒下去,没能再站起来的兄弟们保管的”。

得的勋章里,除了战役纪念章,还有二等功章。

从部队回来后,最辉煌的时段,姨也只是当了个“民兵排长”。平日除了出勤,他每天还要跟村里农民一起劳动,按当时农民的记工方法挣口粮,养活自己和家人。

“政府”一直也没给我姨丈一个什么“说法”。

他一直就像一首诗里写的那般:静静地来,静静地去。连我都没来得及去送他最后的一程!姨丈至死也没要求政府给予他什么。

也许,他只想再回到战场。也许他也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找回自己的存在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