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师兄说:生气是生病根本的原因!

 昵称65820384 2023-01-08 发布于河南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生气是生病根本的原因

五脏六腑只是载体和器具,精神和灵魂才是里面的内涵,人生病无非是气血(异变)

所谓血,就是浊气,也就是营气化生;
所谓气,就是清气,也就是卫气的基础。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也就是吃进去的五谷杂粮等(而不是什么鬼牛奶面包炸鸡等垃圾食品)

精微物质就会通过肝门静脉过滤(肝门静脉每三分钟过滤全身血液一遍,所以吃饭的时候生气最容易造成代谢障碍引起脂肪堆积而肥胖,细嚼慢咽最有利于与肝门静脉净化频率同步)

这个生血的机制存入身体全身各细胞内,而细胞内主要成分是钾离子和镁离子,我们中医讲的肝郁脾虚类型的腹泻就是因为吃饭时生气时造成的,用的方剂就是痛泻要方。

所以腹泻严重的,化验电解质会发现钾离子会偏低,如果不补液有的会造成生命危险,也佐证了食气入胃经过肝门静脉循环存贮增加钾离子活化性质这一精妙生理特点。

当细胞内的钾离子和镁离子活化时,细胞内酸碱趋于平衡,人体细胞骨骼周围的碳酸钙就会得到有益的氧化从而稳固,所说的就是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这里的筋指的也就是解剖位置紧贴着骨头的骨膜。

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上面所说肝脏活化细胞的过程是否有疑问肝脏就是卫气的主要机构?

内经又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官,营卫之居也,名曰器,难道脾胃则是营气的主要载体机构?

那如何解释肝门静脉过滤精微物质这一生血机制和营气密切相关,而不是和卫气联系更紧密?

显然,黄帝内经对营卫之气惜字的描述造成了中医行内千百年内对营卫理解的弱化,因为不懂所以装懂,大家干脆就当做定理一晃而过,但是我们学数学知道如果不知道定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则对定理的应用必然会出问题,而中医由于千百年来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大家都选择无视。

营卫之气与脏腑关系的问题通过临床我不断感知到其内在的机理,直到看到三申道长《玄隐遗密》所说,让我恍然大悟。

卫气者,动则在胃,静则在胆。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吃饭时生气会造成腹泻,因为机理便是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气在这里指的即是卫气;

而肝门静脉过滤精微物质入血活化细胞要通过胆汁储存转化,那是营气生成的一部分。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指的就是体循环血液的来源,也就是营气生成的核心主力部分(肝门静脉存贮入细胞内是关键部分),所以有浊气在上则生呕吐,为何针刺内关可以止呕,

在生理部分,浊气归心,心则是运动过程的下一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子中的子,泄内关是从生理过程泄子,而并不是从静止的五脏金木水火土中泄子,所以我们中医很有意思,出了基本的母子关系,还有运动层面的母子关系,而这里是营气运动层面的母子关系,其他层面的呢?有没有?一样有。

那除了泄内关,泄公孙一样有效,为何有效,因为公孙穴是冲脉的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这里我们发散一下,就是利用静脉的运动层面来泄浊气。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这个指的主要是肺循环和一部分体循环,而无论是体循环还是肺循环都要在肺泡中交际完成。

肺循环是将血由右心室送到肺,这些血经过肺泡,释放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而活化后的红血球再随着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再渗入左心室然后进行体循环。

肺循环最关键的作用便是释放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二氧化碳是碳酸的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的基础。

虽然几年前,我还不完全掌握这层生理机理,但是我在临床中已经明确了肺脏才是湿气的根本,都是让病人用诸如兔耳风这类药去湿,当然那时候我还不完全明白,所以只说是去血液中的湿气以便和薏米等去脾胃的湿气区别开来。

而湿气的根本是什么,其实湿气的根本就是二氧化碳(C02的异变)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

二氧化碳排除的根本在于肺当肺循环将二氧化碳通过细胞排除,氧气输入后再次与体循环过程重合后,营气便通过六腑的通透性储存入五脏,气机趋向于平静(这里指的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生气,这些步骤早就在前面以病理产物阻断了)。

营气便通过六腑的通透性和静脉的初始设置功能储存入五脏,气机趋向于平静(这里指的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生气,这些步骤早就在前面以病理产物阻断了)。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万物之能始也,所以说人只要不生气,气血自然如同天道规律“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一样周流六虚,又岂会生病?

人生病,无非气血(异变),气血(异变)生病,无非生气,生气无非是精神和灵魂出轨,五脏六腑作为载体背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