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共情伤害”,就是往自己的心里塞破烂儿

 朱觉超 2023-01-0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近日,学会了一个新词——“共情伤害”。
意思是当你长期、大量地关注负面事件或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你的心理健康,会让你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
撰写《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即是在此境况下自杀的。
我认为,“共情伤害”这个词,远比“共情”来得深刻、精辟得多。因为它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共情”的成本与代价。
之前有读友留言,说她活了几十年没弄明白的问题,看了我的一篇文章明白了,还夸我是最好的心理学家。
读友过奖了,心理学家谈不上,只不过走了许多弯路、爬了很多坑,种种人生际遇引导我转向了内求、探索心灵意识的道路。
特别是最近这两三年,通过自学心理学、哲学、中医等等,我有了一些之前从未有过的领悟。说是自学,也不完全准确,还是有老师教授的,只是尚未正儿八经地拜师。
为了疏通内心的卡点,2020年我还专门请心理咨询师,为我做了半年多的心理分析,每周一次。当时,R老师的咨询费用是每次800元,一次50分钟。
不算便宜,但我觉得值。因为她的人品、专业素养使我确信,她一定能够帮到我。果然,半年多的咨询做下来,我有大变活人之感。
后来,我就开始学习心理学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800元的咨询费真不贵,收1000元、1200元也是应该的。
一方面,R老师的水平在那里摆着;
另一方面,做心理咨询师实在太消耗。
他需要承接来访者倾诉给他的一箩筐烂事儿、负面情绪。然后,把这一团乱麻一样的负能量,条分缕析地梳理清楚,自己消化好、提炼好。接着,以积极的、正面的、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来访者,促使来访者认识到自身长久以来固化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其改变。
好多心理咨询师,做着做着就不做了。
因为要么他自己被来访者整抑郁,接受治疗去了;要么他不想被来访者拉入深渊,主动、提前转行了。
所以“共情”这个东西,对自身的身心伤害真的很大。
人家心理咨询师,是专业干这行、靠这个技术谋生的,很多时候尚且招架不住。
普通人整天盯着各种负面事件、负面信息,把自己搞得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血脉喷张、摔碗骂娘,得到什么好处了?
那些负面事件的当事人以及负面信息的炮制者,他们向你投掷了那么多负能量,给你付咨询费了吗?
没有。
于你而言,长期、大量关注负面事件或信息,就是在往自己的心里塞垃圾,百分之百会造成共情伤害。
有人说,“你不关注负面事件,不为当事人发声,以后你遇到类似的境况,也没有人为你发声。
我要说,你可想得太多、太美了。反正这些年,我遇见倒霉事儿的时候,从来没人为我发过声。
出现在各大媒体版块上的负面事件,有些倒是真的。
然而,那些由此衍生出的负面信息、负面评论,其炮制者的用心究竟是正是邪,很难讲。
他们把你和其他人的情绪刺激起来,大家纷纷上钩——转发、评论、卷入。
人家的流量上去了,知名度打响了,广告费赚进来了,自己带着老婆、孩子去国外度假、优哉游哉。
而你和其他人呢?还活在负面信息营造的或愤怒或悲苦的情绪中,久久难以释怀。
所以,新闻这个东西吧,适当看看就行了。
过分关注负面的、煽情的信息,会让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心理的压力又会导致身体的压力上升,直接导致免疫力快速下降,这是非常危险的。
快过年了,不管过去一年过得怎么样,也不管未来将会如何,先尽量过好当下的这一天、眼前的这个年。
想方设法让自己开心。
多读多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信息,多做做广播体操、唱唱歌和瑜伽等非剧烈运动,以更好的身心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这,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应该做也能够做的正经事儿。
至于其他,什么俄罗斯宣布停战、什么万柳书院的少爷们炫富等等。
这些事,与你我,毫不相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