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4便溏、腹泻(经期加重)→脾虚湿盛→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有缘者可网诊 2023-01-08 发布于江苏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有读者朋友在后台问我,说自己总是大便黏,便溏,有时候粘在马桶上冲不下来,想知道如何是好。

对此啊,文老师想再强调一下,我们应该熟悉和理解参苓白术散这个方子。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方子。对待上述问题,是有一定效果的。

参苓白术散,基本配伍是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缩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炒甘草、白术、山药都是1000克。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克,枣汤调服。

这是古代的用法。现在,基本是改汤剂了,用量按照比例适当加减。市面上,也有它的成药卖。一剂一包,冲水喝就行。

为了让你生动感受这张古方的用法和功效,我给你讲一段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27岁。

她平时就是大便不成型,爱拉肚子。即便正常情况下,她的大便也是稀溏发黏,每一次都粘在马桶上,冲几次都下不去。

后来,她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发展到每次行经的时候,均有腹泻。一天拉3到4回,经量多。等到行经结束了,她的腹泻也就好了,但大便还是不成型。

这个情况,已经有很多年了。常年如此,此患觉得特别乏力,身体状态不好,于是就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濡细,舌苔薄白而腻,整个人说话声音比较低弱,气短,面色差,形体比较消瘦。

了解到这些后,医家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薏苡仁、山药、炒麦芽各30克,太子参、白扁豆、茯苓各20克,砂仁、白术各15克,泽泻、莲子肉、桂枝各12克,炙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以后,腹泻停止。下次月经行经前,再服5剂。泄泻未曾发生。再下个月,又用5剂,腹泻依然没有发生。从那以后,停药,患者行经腹泻的事儿,就没了。

这是2003年,于《中国民间疗法》里,记载的案例。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简单,就属于脾虚湿盛形体消瘦、面色差、声低气短,脉濡细,这些都提示脾虚气弱,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养。脾虚,则运化失常,于是就有水湿。患者苔白腻,平日便溏,大便粘马桶,这些都是有湿的表现。湿邪下注肠间,患者就容易腹泻。

那么,她这腹泻,为啥在经期加重明显呢?因为月经期间,肝气用事,容易使得脾土受损,使得脾气更虚,湿邪更盛,这就导致行经腹泻。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所谓渗湿,就是利用中药的渗利之性,把湿邪排出来。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其实就是参苓白术散的加减运用

其中,薏苡仁、山药、太子参、白扁豆、茯苓、砂仁、白术、莲子肉、炙甘草,这些基本都出自参苓白术散。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白扁豆化湿。莲子肉健脾止泻。山药和太子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砂仁,理气化湿。脾虚湿盛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在这个基础上,加炒麦芽、泽泻、桂枝。炒麦芽,可以促进胃纳,健脾消食,泽泻渗利水湿,有助于除湿。桂枝,则温通中阳,使得阳气温通,水湿自化。

这就是参苓白术散加减来治病的例子。

回归到生活中,我们对参苓白术散,也要有充分的认识。比方说一个人,肚子不好,直肠子,吃完就拉,平时一日多次如厕,便溏,不规律,容易拉稀,或大便粘马桶,有的甚至大便表面有粘液,总是感觉乏力,脉象比较弱,食欲差,舌淡,苔白或者苔白腻,舌边有少许齿痕。这个时候,你就得考虑,是不是用参苓白术散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了。我觉得,这对当下人来说,是一条最基本的养生保健常识,人人都该懂。

当然,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也绝非这一个。只不过,参苓白术散这个方子,千百年来被历代医家用习惯了,所以总是第一个想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