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痹

 齐鲁乡村小医馆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2023-01-03林氏医门学习第319期

刘某,女,30岁。门诊病历。

12月7日首诊:7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颊、双手、双前臂、胸部皮肤变硬,双手雷诺现象,咳嗽,在医院风湿科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轻度肺间质病变,予口服秋水仙碱、泼尼松,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治疗至12月病情无明显缓解,又出现背部、腰部、双大腿皮肤变硬。改求中医。

刻诊见:面色黧黑,额、双颊、双腕、双手、双前臂、双大腿和胸部、背部、腹部部分皮肤僵硬,胸部右锁骨下可见10cm×15cm大皮肤呈花纹样纤维化改变,皮肤萎缩。

干咳无痰,四肢不温,乏力,夜尿频,感下肢沉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沉弦。

西医诊断:系统性硬皮病;肺间质病变。

中医诊断:皮痹。

病机:肾阳亏虚,痰瘀阻络。

治法:温补肾阳,化痰通络。

方药:自拟方。

淫羊藿15g,仙茅6g,何首乌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白参10g,吴茱萸6g,木香6g,黄芪25g,桔梗10g,白僵蚕15g,浙贝母10g,丹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桂枝10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历代医家对皮痹描述的症状有:“在于皮则寒”“血凝于肤者为痹”“皮肤顽厚”“皮肤无所知”“遍身黑色,肌肤麻木,皮肤粗涩”“搔之如皮肤隔衣”。

其基本表现为:皮肤寒冷、肿胀、发黑,皮肤感觉迟钝、麻木。

与现代医学之硬皮病、皮肌炎等临床表现相似。

《素问·痹论》说五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脏,“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系统性硬皮病累及于肺者,可发生肺广泛性纤维化及囊性病变,以致肺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胸膈胀满、喘促不已。

色黑属肾,患者面色黧黑,四肢不温,乏力,夜尿频,当为肾阳不足。肾阳不足,不能温化,则津聚为痰,痰阻则血瘀,聚在皮肤而发为皮肤僵硬。

故方以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骨碎补、何首乌温肾益精,白参、黄芪健脾运化痰湿,桔梗宣肺以止咳,白僵蚕、浙贝母化痰散结,丹参、当归、桂枝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

很多古籍,包括《本草纲目》中都记载有广木香、吴茱萸这两味药能治“寒热怪病(发寒发热不止,几天后四肢坚硬如石,敲起来发铜器声,日渐瘦弱)”“四肢坚硬如石”,与硬皮病症状很类似,故加以引用。

西药:仍维持泼尼松30mg/d,环磷酰胺800mg静滴,qw。

12月21日二诊:上症明显好转,皮肤明显变软,干咳,精神紧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加柴胡10g,白芍10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效不更方,仍守上方,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患者精神紧张,故予柴胡、白芍疏肝柔肝。

1月9日三诊:皮肤变软,月经已来10余日而不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环磷酰胺冲击半年无明显疗效,建议停用。

淫羊藿15g,仙茅6g,何首乌15g,骨碎补10g,白参5g,黄芪25g,桔梗10g,吴茱萸3g,木香6g,白僵蚕15g,丹参15g,当归20g,桂枝10g,仙鹤草30g,生牡蛎(先煎)20g。14剂。

辨治思路详解:经行不止,故予仙鹤草化瘀止血。

1月31日四诊:面部、腹部皮肤已与正常无异,其他部位皮肤仍在变软,弹性可,咳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效不更方,守上方。泼尼松改为25mg/d。

3月6日五诊:周身肌肤弹性基本正常,口干,偶有干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桂枝。

辨治思路详解:口干,有阴损之势,故去辛温之桂枝。

3月28日六诊:周身皮肤弹性正常,偶有手指发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淫羊藿15g,仙茅6g,何首乌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白参10g,吴茱萸6g,木香6g,黄芪25g,桔梗10g,白僵蚕15g,丹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桂枝10g。14剂。

其后病情缓解,跟踪半年病情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