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胃寒,不能喝新白茶

 小陈茶事 2023-01-08 发布于福建

《1》

文章的标题是茶友的原话。

下午的时候,一位陌生的茶友来说的。

他说,喝新白茶觉得胃寒,而喝2018年之前的老白茶则不会。喝绿茶也会觉得胃寒。

我问他“胃寒”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是胃痛,还是胃部收缩,或者是胃部觉得像吃了冰淇淋一样冰冰凉?

茶友回答曰,喝了绿茶之后有收缩感,还像吃了冷饮一样有凉感。

然后我又请他晒了茶具,想知道是如何冲泡的。

发过来的图片里是一张紫砂壶的照片。

茶友解释说,壶里是2018年的老白茶,他正在喝。

然后我就不言语了。

最后我说,既然身体不喜欢喝新白茶,那就继续选择喝老白茶吧。

就这样结束了对话。

然而,一个下午过去了,诸事纷纭中,与这位茶友的交谈却一直浮现在脑中。

它代表的观点太深刻了,深刻到,我忍不住要将它写下来,掰开来,揉碎来,写一写。

实在太憋屈了,为新白茶,也为世俗的桎梏。

《2》

其实,关于白茶,误解很多的。

单拎一个出来,就能洋洋洒洒一大篇。

比如,新白茶不如老白茶好,这个观点就曾经在白茶初露峥嵘于六大茶类之林的时候,成为新白茶通向茶友茶桌最大的阻碍。

彼时大家都想喝老白茶,都觉得老白茶好而新白茶是根草,都觉得白茶里也就老白茶能喝喝而新白茶完全上不了台面......

但老白茶哪来那么多?

尤其在白茶市场刚刚复苏的2015、2016年,那时候正规注册在案的白茶厂都没有几家,市面上哪来的那么多的老白茶库存给我们喝?

没有,根本就没有。

于是,做旧老白茶应运而生——有百分之一的利润,就会有百分之百的人铤而走险。

再于是,当大批的茶友被做旧老白茶洗刷过一轮之后,村姑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存新茶,喝老茶。

提倡大家自己买新白茶回来,自己存成老白茶再喝。

这样,买回来的新白茶是知根知底的,而未来,它存成老白茶之后,亦是年份真实、品质卓绝的,是可以放心大胆、闭着眼睛喝下去的琼浆玉液。

这样的老白茶喝起来,岂不比来路不明、黑乎乎咖啡色的做旧老白茶,更加令人放心?

从那时候起,被做旧老白茶骗过的茶友们,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开始存茶。

悠悠经年过去了,五六七年了,大家当年存下的新白茶,现如今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老白茶了,自己亲手存的茶,自然喝起来踏实,放心,惬意,好喝。

尤其再对比一下当年购买的价格,以及现如今同等年份的零售价,只觉得,赚翻了!

有这样的好心情加持,这老白茶喝起来,更加地柔软贴心了。

《3》

多年过去,白茶已经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懵懂少女。

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亲睐,所爱重,所珍藏。

但是,关于她的误解,却并没有减少。

比如,今天这位茶友说的,“我胃寒,不能喝新白茶”。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新白茶原本就不寒不凉,但一旦被人扣上性寒凉的帽子,创造出这样的理论,便自然而然地,有人跟进,有人追随,有人拥护,有人言论加持。

于是乎,大多数人一夜之间就将新白茶拒之了门外。

但其实,我了解过许多自称胃寒的茶友,他们平时并没有胃痛或者胃胀气这些不适。

他们只是在喝了绿茶或者新白茶之后,感觉胃不舒服。

感觉,嗯,是的,只是感觉。

只是感觉胃不舒服,但胃并没有真正的不舒服。

那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呢?

从心而来。

因为市场上关于新白茶不利的言论告诉他,新白茶性寒凉,胃寒的人不能喝新白茶,于是,五心不定的茶友,便自觉把自己划归到胃寒的那一个类别去,并且自动屏蔽掉了新白茶,用一种明为保护健康实则盲目抗拒的姿态。

这类茶友的第一个固化认知是,自己胃寒(不是医生诊断出来的,是自己根据平时的生体状态判断的,比较主观而没有科学依据)。

这类茶友的第二个固化认知是,新白茶性寒凉(并不是专家学者详实的科研结果,而是网上的某些公知著文所得,且并没有论文做依据)。

这类茶友的第三个固化认知是,老白茶喝了身体好(这来自于广泛的科研结论以及口口相传,但前提往往被忽略,老白茶好,那得是真正的老白茶,做旧的老白茶难道也对身体好吗?不不不)。

SO,不懂白茶的新茶友们,便盲目地,固执的,偏执地,把新白茶划出了他们的茶单,并盖章永不录用。

《4》

其实,真要论寒凉,绿茶首之,黄茶次之,青茶又次之,接着是黑茶与红茶,最后,才是白茶。

原因何在?

看茶多酚的含量。

杀青的茶,茶多酚不再氧化,自然含量较大。唯白茶不杀青,茶多酚每天都在氧化,都在转化,都在减少...

故而,村姑陈敢说白茶是六大茶类里茶多酚含量最少的茶。

就这样若还嫌它寒凉,那真真就是没有茶喝了。

尤其,我们喝茶是为了什么?

难道仅仅只是用是否寒凉来作为唯一和首要标准么?非也,非也。

这样也太偏颇了。

寒不寒,凉不凉,不应该是我们选择一款茶的标准,真的不是。

因为,决定事物最终表相的,除了内因,还有外因。

这个外因就是:冲泡的工具,以及冲泡的手法

如果工具不对,方法错误,那原本不寒不凉的茶,泡出来也会极尽寒凉之能事。

反之,如果工具对了,方法正确,那就算原本寒凉的茶,泡出来也会自动减掉五六分的寒凉之气。

以新的福鼎白牡丹为例,如果是盖碗冲泡,有标准的投茶量与标准的水量,且冲泡的手法是快进快出,绝不坐杯闷泡,那泡出来的茶汤里,会致寒与致凉的物质,就会少掉许多许多。

而如果是用壶来泡,或者是玻璃杯来泡,没有标准的投茶量与标准的水量,并且,是十分钟以上的闷泡,那么,原本寒性与凉性物质并不多的白牡丹,也会搜肠刮肚地,把它细胞内所有的寒凉物质,一股脑儿地倾泄出来,全让你喝下肚子去。

快进快出,均速释放;坐杯闷泡,泥沙俱下。

这样闷泡出来的过浓的茶汤,喝下去又怎么不会令胃粘膜受到刺激而收缩呢?

所以,有了好茶,还要有好工具与好技法,才可以让一泡茶,不呈现出寒与凉的物质给我们喝到。

修正一点,不呈现出过量的寒性与凉性物质给我们喝到。

均量的寒与凉,是身体需要的,毕竟我们的身体又不是一座火山。

只有过量的寒与凉,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5》

故而,选茶之初,并非首要衡量寒与凉。

先要自查,再来验茶。

先把自己的泡茶工具与泡茶方式弄对了,再来挑选优质的好茶,买回去之后用最适合的方法来泡它,才能摄入对身体最适合的养分。

如果工具与泡法不对,就算是老白茶,就算是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它也会让你喝到胃壁收缩,胃里像装满了冷水一样冰冰凉——闷泡就是一间巨大的汗蒸房,它会压迫老白茶细胞壁全部打开,让所有茶多酚咖啡碱倾巢而出在这一杯里,给喝它的人一个当头棒喝+醍醐贯顶的苦涩麻胀感。

更别论,市面上做旧老白茶多如过江之鲫,谁又能保证自己买到的就一定是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呢?

做旧老白茶,它对胃的刺激程度,远远强过新白茶数倍。喝做旧老白茶受到的伤害,岂是新白茶区区黄口小儿可以造成?

基于此,大家还要排斥新白茶么?

毕竟,在做旧老白茶的阴影之下,新白茶对人体的伤害,可以算是微乎其微的。

与其偏执于“新白茶性寒凉”的无根言论,将新白茶抛出屋外,从而把自己置于买到做旧老白茶的风险之中,还不如好好坐下来,认真学习泡茶,换掉不合适的泡茶工具,努力提升泡茶技术。

只有好器与好技,才能让一泡白茶绽放出明媚的芳姿,把大量的养分,倾泄于那一杯琼浆玉液之中。

而所有忽略泡茶工具与泡茶方法,唯老白茶是举的思想,必定会指引着人,在那条钻牛角尖的道路上,行行重行行,回还往复,一直试错,却到了不终点。

《6》

“我不喝新白茶,只喝老白茶....”

“我喝新白茶胃不舒服,只有老白茶好一点...”

“我喝新白茶太凉,老白茶性平才好喝....”

“老白茶怎么会产量少,福鼎每年都有巨大产量的好吗?”

“我喝新白茶觉得凉,只有老白茶喝起来舒服一点。”

这些话,十有八九出自新茶友之口。

这些话,希望不久的将来,不会再有人提到——一听就知道是门外汉说的外行话,一言便漏了底,只合被做旧老白茶骗了去。

但凡认真喝白茶一年以上,天天不下5克的茶友,都不会这样讲。

因为新白茶它真的不刺激,不伤胃,不会让人觉得胃里冷冰冰的——沸水泡出来的茶汤,趁热喝,怎么可能会冷的呢?急喝三五杯都会冒汗的好么?

这一点,喝过的人都知道,有切身体会。

而没喝过,只道听途说的人,才会把这些捕风捉影当成金科玉律,拿来修饰自己白茶知识的缺失。

那些说新白茶喝了胃不舒服的人,一是闷泡式喝茶,二是没有喝到高山的新白茶,故有此误会。

而盲听盲信的人,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白花了钱,喝下了不好的茶,竟然,还没有买到教训。

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无法自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