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xianfengdui111 2023-01-09 发布于河北

在安徽合肥近代史上,曾有赫赫威名的李(鸿章)、段(祺瑞)、龚(心湛)、张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不仅在安徽声势煊赫,甚至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这里的张氏家族,即是张树声家族。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1946 年,张家十姐弟在上海合影

张树声

淮军“二号人物”

淮军名将张树声,于1824年出生于肥西张老圩,其父张荫榖是一位读书人。张荫榖生9子,张树声排行居长,二弟树珊、三弟树槐、五弟树屏,后来皆为淮军将领。张荫榖虽读书勤勉,却多年科场不顺,家庭生计日渐困窘,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举业,为生计衣食奔忙。但每晚必教儿子们读书临帖。众子在严父训导下,学识日渐精进,为家族兴旺发达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树声的遗著《张靖达公奏议》八卷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张树声家族应李文安、李鸿章父子所邀,率所部团练加入淮军,编为“树”字营,对抗太平军。曾国藩曾召见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淮军新任营官。曾国藩喜欢“相人之术”,接见中故意独步两小时不出一语。张树声肃穆静候,不发一声,刘铭传则以为曾国藩在侮辱他们,遂挥袖磨拳欲动武。至此,曾国藩才笑着说:“诸君均人杰也......请与诸君聚饮,尽今日欢。”第一次见面,张树声、刘铭传给曾国藩留下最深印象,尤得曾国藩赏识。张树声也不负厚望,以杰出的才能,一路扶摇直上,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务实勤政,正己率属,所到之处,群情翕然,成为淮军中仅次于李鸿章的“二号人物”,倡导“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是淮军开明派的代表人物。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位于肥西的张树声塑像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树声手札

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适逢李鸿章丁忧回籍,张树声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一面上报,一面约海军提督丁汝昌、淮军“庆”军主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至天津面商对策,几天内即将吴长庆部近3000人马运到朝鲜。登陆后,吴长庆、丁汝昌采取果断措施,缉拿主要凶手,扣押肇事主谋大院君李罡应并立即解付中国,使事态迅速平息下来。蓄谋已久的日军来迟一步,见多艘中国军船停泊朝鲜港口,“相顾错愕,狡谋不敢发”,最后被迫接受签约撤兵。这次军事行动非常成功,杜绝了日本人对朝鲜的觊觎,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赞誉。

张武龄

迁居苏州教书育人

张树声的长子张云端,曾任四川川东道台,膝下无子,遂过继五房的张武龄为嗣。张武龄4个月大时,随父亲张云端赴任川东道台 , 乘船沿江西上 , 巨大的浪涛声响伤害了年幼的张武龄耳膜 , 从此听力不好。张家有万顷良田 , 仅张武龄的名下每年就有10万担租 , 是典型的大地主家庭。成年后张武龄娶扬州陆英为妻,据说当时陆府送嫁妆的行列,从大东门的南淝河码头一路连绵到张家居住的龙门巷(今合肥长江中路),成为当年的一大景观。陆英与张武龄恩爱16年,育有9个孩子。陆英因病去世后,续弦韦氏又生一子 , 即有了为人称道的张家 10 姊弟,4女6子,4 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元和、允和、兆和及充和,都带个“儿”字,意即“两条腿”,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6个儿子名字分别是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都带个“宀”, 意即男孩是要留在家里的。在张氏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中 , 难免有吃喝嫖赌的,但张武龄却是一个决然的反叛者 , 从小嗜书如命 , 接受新思想 , 为使子女免受陈旧积习的沾染 , 举家迁往新风气新时尚的上海 , 后又迁至“园林甲天下”的苏州之九如巷。合肥张家这一支从此定居苏州 , 并很快成为苏州名门。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武龄夫人陆英女士20世纪20年代初的留影,为目前发现仅有的一张个人照

张武龄 ( 后自取名冀牖、吉友 ) 受张树声洋务思想的影响 , 发誓不做官 , 而是倾其所有办教育,尤其是创办平林中学、乐益女中,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推动女子教育。凡贫寒人家的女儿入学,一律不收学费,其聘用教师也是不拘一格,共产党人张闻天、侯绍裘、匡亚明等都先后在乐益女中任教,并在张家的掩护下,建立中共苏州地下支部,开展革命工作。张家的藏书在苏州是有名的 , 苏州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书店 , 老板伙计与张家都很熟悉,平时进了新书就整捆地送到张家 , 逢年过节由管家结账。家里的藏书孩子们可以自由翻阅 , 也可以外借给同学阅读,父母从不限制。与张树声叱咤中国近代风云不同,张武龄是淡薄名利、专情于笔墨纸砚的民国教育家。令他骄傲的是,其膝下10儿女个个都有出息,4位女儿更是相貌出众,品学兼佳,时人称之为“张氏四兰”。张冀牖的好友叶圣陶先生曾说,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 , 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四姐妹

“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冀牖酷爱昆曲,时常将班社请到家里演出。在父亲影响下,张氏四姊妹都热爱昆曲,并时常登台客串。大姐元和文静端庄 , 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 , 被誉为“大夏皇后”。条件优越的元和追求者不少 , 却没有一个中意,30岁时顶住世俗压力,嫁给了昆曲演员顾传玠。这桩婚姻轰动一时 , 当时上海的小报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为题大肆炒作,顾传玠也自嘲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1965年顾传玠病逝于台湾 , 后元和迁居美国 , 不但继续传习昆曲 , 还在80多岁高龄时在电影《喜福会》中客串角色。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家四姐妹的合影

二姐允和是家中“顽皮大王”,性格开朗活泼,记忆力强,阅读速度快,12岁前就熟读了唐诗宋词 , 并尝试作诗填词。在《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里, 允和、充和双列其中,谓张允和的诗“有风骨、有神韵, 情致浓烈 , 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既有女性作者之细腻 , 又透出一种阳刚气”。张允和先后在中国公学、之江、光华三所大学读书, 嫁给了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婚后,她随调北京 ,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在北京 , 她结识了俞平伯先生。“昆曲研习社”成立时 , 俞平伯任社长 , 张允和被推举为联络组组长。俞平伯评价她的散文写得比诗好 ,“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 悠悠不断的 , 很有味道。”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允和著作《最后的闺秀》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沈从文别集湘行集》,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签赠

三妹兆和长得黑 , 样子也憨憨的 ,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夺得全能第一,被男生称为“黑牡丹”,追求者众多,自卑木讷却柔情万千的老师沈从文也是其中之一。他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就一封封情书写去,女学生张兆和却始终保持沉默。这时学校传言,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写给她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理论,说老师怎么能对我这样子。思想开明开放的留美胡校长却笑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兆和则杠杠地回道:“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来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没有得到校长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老师沈从文继续对她的情书轰炸。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苏州,沈从文追到苏州,敲响了张家大门,二姐允和接待了这位不速之客。允和非常同情并认可这位中国公学的老师,兆和则害羞地躲去了图书馆。1933年初春 , 沈从文写信婉转请二姐允和代他向父母求婚 , 如蒙答应,则请兆和早日打电报通知他 , 好让他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父亲本来就主张儿女婚事自主 , 一说即成。急性子的二姐允和自己先打了电报 , 电文只一个字——“允”, 既表示父母允婚 , 也算署名,这个“半个字的电报”至今仍是美谈。害羞的三妹兆和不放心 , 随后又羞答答来到电报局 , 发出了她的电报稿“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允和兆和在同一年结婚。解放后, 兆和长期在《人民文学》杂志任编辑 , 功底深文笔好 , 是颇为人尊敬的好编辑。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充和与傅汉思在美国家中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合影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元和与顾传玠的合影

家族传奇|合肥张家:满门芬芳,一脉风雅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合影

四妹充和在姐弟们的印象中,总是规规矩矩 , 从不惹是生非,但心里却是最有主见。1934年她报考北京大学 , 国文第一名 , 数学却是零分 ,后来经过通融, 才被北大录取。充和喜欢红颜色, 尤其喜欢戴红帽子, 在北大读书时同学们都叫她“小红帽”。充和人小主意大,她的婚姻大事没有烦劳几个活跃的姐姐 , 而是自作主张嫁给曾在北大教授拉丁文、德文和西洋文学的美籍德人傅汉思。解放前夕夫妇双双赴美定居 , 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充和2015年6月辞世。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书法、昆曲、诗词,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张氏四姊妹都没有在教堂中披婚纱 , 但她们用终生的爱实践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 健康还是疾病......”

据安徽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