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选择喝什么茶,都希望你的起点是这里

 风在香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曾读到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喝一口健康的茶,比喝一口好喝的茶来得重要。

的确,很多人喝茶的最初动因就是因为茶可以给自己带来健康,茶甚至被称为“唯一没有坏处的嗜好”。因此,茶也成为了唯一征服世界的饮料,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族群都喝茶。

以健康为目的,经常喝茶,于是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自己的爱好。一堆人聚在一起,品茶、论茶、精心挑选茶器......逐渐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

看起来,与茶相关的一切都很美好。但现实中不同的人性受到利益驱使,总会有一部分人去动歪脑筋,导致你喝的每一杯茶并非都给你带来了健康。也许,你花钱买的,是一杯危害。

有人可能会说,避开浓度谈危害就是耍牛氓,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其实这要分两个方向去看。

如果入口的东西,危害部分大于健康部分,那么你最终积累的就是危害;而如果健康部分大于危害部分,那么最终积累下来的就是健康。

茶的功效很多,古代人靠长期的经验就总结出来24种之多。现代科学家们利用小白鼠等作为载体进行实验,已经科学分析出更多的功效。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喝茶的健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立竿见影,以为早上喝了一杯,下午就带来了健康。喝茶的健康,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一种健康的习惯。

所以希望,这个习惯最终为你积累的是更多的健康,而不是积累了更多的危害。

说到茶叶的危害,绝大多数人担心的是农残。农残在现代茶叶中确实存在,而且还不是少数。

在茶园管理中,茶农图方便直接打草甘膦、百草枯等除草剂;在采摘时,为了驱除或杀死长有毒刚毛的昆虫,而事先喷洒敌敌畏;在对茶树进行肥培管理时,大量施用化肥等等,都会造成大家的担心,也不由得大家不担心。

中国茶界第一个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说,茶叶农残问题是个伪问题。理由是“农药绝大多数是脂溶物,即农药是不溶于水的,如果农药超标我们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而不会溶于茶汤当中,因此,拿茶叶固化物的超标来讲中国茶叶的农残超标,显然是不科学的。”进一步解释,中国人的喝茶方式和国外是大不一样的,中国人喝茶是泡饮法,也就是说,中国人是把茶叶拿来泡水喝,喝的是茶水,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样,把茶叶研成碎沫吃掉。

我国现在检测茶叶是否农残超标的方法就是把茶叶研磨成粉,去检测茶叶的固化物是否超标,而不是检测茶汤。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不管农残是否溶于茶汤,茶汤毕竟是由茶叶高温泡出来的,所以追究一片茶叶的源头是否生态健康,仍然非常必要。与其去纠结农残是否超标,不如直接到源头环境去确认有没有农残。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坚持去实地看的原因。更便捷的办法,完全可以叫茶农寄来样品,品饮之后根据口感决定是否购买。许多茶商不曾到过茶园,实际上就只是品茶样,然后进货,卖茶。

不辞远途走到茶园,站在茶树下,去看看一棵茶树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心里才有底。这是我去实地寻茶的最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目的是,我想从手机走到实际情景中,去和茶农实实在在的打交道,确认对方是怎么样的人,值不值得合作。很多时候,从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产品品质,如果不认可那个人,又怎么说服自己去接受他的茶叶呢?

之所以这次选择去江城,不仅是因为江城是普洱茶的主产区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通过微信交流,文字间对老彝寨的梅子姐印象不错。真正见面之后,梅子姐和杨哥夫妻两人给我留下了更好的印象。包括他们家里的两位老人,热情、质朴、实在。那天分别时我也对他们说,这次主要是来认识他们。与实在的茶人打交道,大家平时关于茶叶的很多担心就根本不会存在了。

梅子姐说今年头春茶已被订购完了,天气干旱,茶树迟迟发不出第二波新芽,直到五月,才又去采摘了一次。按照往年的情况,已经属于春尾夏初的茶了。但今年由于雨水少,所以五月采摘的茶叶品质就相当于往年的二春、三春。

当我和杨哥去了他家锣锅山和蚂蟥谷两片茶园,看到茶树所处的生态健康的环境后,我就决定要收一些茶。这批茶没有像头春那样生态茶园和高杆茶园分开,而是将两片茶园的鲜叶合在一起制作。

我不会用自己的口感体验去代表大众的口感,而一个劲吹嘘这茶多么好。就我个人冲泡品饮的情况,花果香气、甜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感受;不用茶滤网,茶汤看起来也很干净透亮;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标准,会看到嫩叶上较多的茶毫。整个观赏、品饮的过程,令人愉悦。

但就像我给这款茶取名“起点”,是因为它从生长、采摘到传统柴火灶杀青、揉捻,整个过程都干净、健康。我希望所有爱茶的朋友喝茶的起点都是健康,我想把这个标准也作为自己的起点。

这款茶我做了两种产品形态:8泡的散茶体验装和200克的饼茶。心中的考虑也是想让大家根据自己品饮的感受去评判好坏。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冲泡方法:

【器具】建水紫陶壶、宜兴紫砂壶或盖碗均可

【选水】矿泉水、纯净水或其他形式的软水

【水温】100℃

【投茶量】8克

【冲泡流程参考】①用沸水里外温壶,倒掉,投入茶叶;②第一次冲入沸水,快速倒出,目的是润茶;③前三泡冲入沸水,大约15秒左右出汤,其间可以用沸水淋壶,达到保持或者提高水温的目的;④三泡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冲泡时间,直到泡不出茶味。

储存小指南:

在干爽、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贮存,如有更好条件,可采用优质的建水紫陶罐、宜兴紫砂罐进行保存,更利于后发酵,转化出“甘滑醇厚”的口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