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海龙 | 红军长征,我记住了八个“四”(上)

 鲁梅鲁冰花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纪念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

我记住了八个“四”

(上)

作者 李海龙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了“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2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通过学习、参观,加之多年的积累,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过程,为方便记忆,我归纳了八个“四”:

第一个“四”:四支红军队伍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命令项英、陈毅等率领一部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约3万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8.6万人被迫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1935 年10月,陕甘支队7000余人胜利地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行程25000里。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共2980余人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陕西等4省,1935年9月15日,红25军3400余人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10000里,也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红25军长征路线图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4省,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3.3万人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10000里 。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途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9省,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1.33万人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20000里。
红二、六军团长征路线图
第二个“四”:突破四道封锁线

第一道封锁线:国民党粤军构筑了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江西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整个封锁线中构筑了数百个碉堡,每段碉堡线上设置厂铁丝网、深沟、暗堡3层防御工事。在防御线的最前沿,布置有当地靖卫团和“铲共”团把守。陈济棠曾称这条封锁线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不过,陈济棠为保存实力,秘密派人与红军秘密谈判,达成了借道协议。大战即开,陈济棠传令各部:敌不向我射击,不许开枪;敌不向我袭来,不准出击。红4师担任右路前卫首先突破封锁线,与敌交战中,师长洪超壮烈牺牲,张宗逊继任师长,红军大部得以顺利通过了粤军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国民党在粤北韶关仁化、湖南汝城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防止红军直下仁化县城,威胁韶关,保卫广东,而实施迫使红军尽快离开粤境的军事行动。11月3日,红4师向湖南汝城发起攻击,受阻后改为监视,掩护第3军团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红军大部队刚通过汝城延寿,国民党军分别从广东城口、江西大余出发,向延寿街尾追击红军。此时,红军后勤部队大批骡马、辎重却拥塞于延寿向西的山间小道上,行进迟缓。敌军与红五军团34师反复争夺延寿江边制高点青石寨,许多红军战士倒在江中,情况万分危急!军团长董振堂手端冲锋枪,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夺回了青石寨。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终于掩护辎重队伍顺利通过。”

第三道封锁线: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宜章县城是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一环,红三军团的红6师附迫击炮两个连和一门山炮攻击宜章城。宜章守敌只有几百人的保安团和义勇队,看见红军来进攻,吓得紧闭城门。宜章城外有三百多名被强征来筑路的工人,他们热情地帮红军掘坑道,扎梯子,作攻城准备。城里敌人看见城外的情景,半夜就弃城逃跑。第二天,红6师在群众热烈欢迎下开进宜章城,红军就此通过敌人设在粤汉铁路沿线的第三道封锁线。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中革军委通令表彰了红3军团在突破敌封锁线的“英勇与模范动作。
第四道封锁线: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在湖南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第二步前计不成,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地带。这两步计划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第三个“四”:四场著名战斗
一、乌江天险重飞渡

贵州的乌江两岸全是悬崖绝壁,就像用刀子切过似的。江面宽约100米,江流湍急,水声轰鸣,震耳欲聋。1934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到达乌江南岸。黔军约一个旅的兵力在江北岸凭险固守。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第1团由回龙场渡口强渡,一举突破敌江防,渡过乌江,占领滩头阵地。至4日,红1军团主力及红9军团由此全部渡江。与此同时,红1军团第4团先后两次由江界渡口强渡,有5名勇士渡江成功。此时,追敌即将迫近,刻不容缓。红4团又以60多个竹筏在炮火掩护下,组织强渡,与先期到达对岸的5名勇士一起,夺取了敌人滩头阵地。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6日,红3军团由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

二、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 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 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第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 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 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 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三、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红1团在四川省中西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红1师等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四、腊子口上降神兵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蒋介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1935年9月17日下午,红1军2师4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可是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战斗再次打响了,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迂回部队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面对从天而降的红军,敌人丢械而逃。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第四个“四”: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9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二渡赤水:红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红军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红军分进合击。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寺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次日中午,红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红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拼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红军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赤水: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1935年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红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红军的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红军之际,红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四渡赤水:敌误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红军形成合围,聚歼红军于长江南岸地区。正当敌人调动之际,红1、3军团等部秘密北进,然后突然调头向东, 3月20日~22日,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在采取大规模佯动迷惑敌人的同时,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中央纵队秘密地从鸭溪至白腊坎不足15华里国民党军封锁线缝隙穿过,向南疾进,把几十万敌人甩在赤水河西岸地区。3月31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毛泽东本人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广义上指一渡、二渡、三渡、四渡,狭义上特指三渡,四渡。

(待续)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