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茶行业的水太深了!

 风在香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相信很多茶友和我一样,在刚开始接触茶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人说,你们茶行业的水太深了!有的茶友还是出于好意提醒,后来甚至听到身边一些茶叶同行也会用过来人的口吻说,茶行业水深得很,一定要小心之类的话。

问他们为什么觉得茶行业水深,自己有没有什么亲身的经历?再询问具体是哪个茶区、哪一类茶、哪一个品牌?就很少有人能回答清楚,大多数也都是道听途说,听身边的朋友说,听认识的几位茶人说。真正深入茶山、对茶有客观全面了解的人,极少会这么说。

外省的人都知道,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一大特色美食,到云南几乎都会尝一尝。但是只要多走走云南的地州,就会发现,虽然都叫做过桥米线,实际上每一个地方米线的粗细、配料、味道、吃法等等并不完全相同,各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同一个地方的过桥米线,不同品牌之间也不会相同。比如昆明,桥香园和建新园都有过桥米线,但味道并不一样。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一碗小小的过桥米线,在云南不同地方,都有不一样的吃法和风味,更不用说地域范围宽广、讲究一山一味、一茶一味的茶行业了。在我们谈论和评价一个行业之前,如果能事先多了解这个行业的一些真实情况,我们讲出的话,提出的观点才会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在中国的上千种茶叶之中,普洱茶算是比较奇葩和复杂的一个存在。大产区之下有小产区,小产区之下有微产区,外加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山头和茶园,这已经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了。更不用说还有各种新茶、老茶、干仓茶、湿仓茶、昆明仓、东莞仓、香港仓、大马仓等等,即使再学识渊博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搞清楚。

那是不是就说普洱茶真的是水深,我们普通人也没法好好喝茶了?其实只要你真正进入一种纯粹的喝茶状态,这些因素立刻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很多做茶的人,或者确切地说是那些并不那么虔诚的茶商人,他们往往会将茶的作用无限夸大,或者营造一种神秘感;更狡猾的会给不管是好茶还是不好的茶,都带上一顶高高的茶文化的帽子。这直接导致很多刚刚开始尝试喝茶的人,认为喝茶这个事情很高深,一定要达到某个水平才能叫做喝茶。

其实吧,茶叶自始至终就没有什么特殊和神秘的东西,抛开人们给它包装的一些外壳,茶叶就只是一种植物,一种农作物,一种饮料而已,本质和萝卜、白菜没什么分别。就没听谁说吃个萝卜白菜还能吃出什么意境来,都是利益的驱使罢了。

只不过从古代到现在,太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茶叶附上了数不清的标签。这个现象本身也没有什么错,错的是这些标榜“懂茶”的人,有意无意中要求所有喝茶的人都要体现出一种“文化范儿”来,又是闻、又是品、又是韵什么的,整出一大堆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抽象术语出来,人为抬高了喝茶的门槛。

其实茶叶一直都是那个茶叶,是一棵棵不会说话的植物,从来不存在什么水深不深,深的是人心。人心一旦深了,无论到哪个行业,都会把那个行业变成人们眼里水深的行业。即使卖一杯白开水,人们也会觉得他是在忽悠。

曾经读到一位茶友说的一段话,颇为赞同:

南方的喝茶,就像北方喝酒的时候要配上花生米,它只是一种调剂生活、丰富生活的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饮料而已,其他种种,着实无关紧要。

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