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用之用,方有大美

 与春天同行 2023-01-10 发布于青海

图片

庄子在《人世间》写道:“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在人之外,人往往只看到有用的好处,而不知道无用的好处。

世间纷繁复杂,有的人深陷物质的泥沼而不可自拔,有的人汲汲于名利不知何时休,也有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去看青山隐隐,听碧水潺潺,观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读无用之书,品无用之茶……

他们身形舒缓,姿态从容,满目自在,他们于“无用”之中寻找到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而这或许才是最接近生命的本相。

图片

无用之需,放慢生活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木心更是在《从前慢》里感慨,“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图片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功利心。我们读有用的书,喝有用的茶,吃有用的饭,交有用的朋友,做有用的事情,而很少抽出时间,静看一本闲书,慢品一盏清茶,细读四季的变幻,感受人间的烟火。

诚然,有用的事情也是人之所需,但人不能只钻在“有用”的字眼里,还应有无用之需,让我们从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扒开一道口子,放慢节奏,静享生活的纯粹和本真。

图片

无用之用,方有大美

古人的生活物质贫瘠,却被物质充裕的现代人所向往。因为从古人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现代人生活之外的美。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静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唯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在古代,生活可以美得千姿百态,光彩熠熠,但现代的生活,却单调地愈显暗淡。

图片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有一回住旅店。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独自在夜色中绽放,惊觉花之美态,有感而发,便写下散文《花未眠》。美,其实无所不在,美,也不刻意为之,更不藏着功利,若你注意,便会出现。

我们常常步履匆匆,对美视而不见,因而忽视了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凋落,一场雨的诗意,一场雪的柔情,一阵风的恣意……其实,正是这些无用里,才藏着令人震慑之美。

图片

无用之美,充盈精神

陶渊明归隐之后,开荒种地之余,修篱种菊,作诗作画,虽常常为吃喝问题发愁,但他精神的羽翼丰满,因此,烟火与诗意兼得。

苏轼的一生,仕途多舛,几次被贬,却不曾失意,而是从生活的日常之外,发明美食、创作诗词、结交友人,身与心都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人的脚步总是快过灵魂,繁华场上扬起的尘土让生活失了乐趣,让灵魂失了色。我们需要从诗酒花茶、风花雪月等无用之中汲取美的力量,滋养精神,让内心变得充盈柔软。就像王小波所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诗意的世界”。

图片

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愿你我在这个逐利的世界,且以无用之美滋养生活的片刻力不从心。

图片来源:作者居雅,图片檀藏传承,中式居住美学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