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级教师曹培英-量感及其培养研究(讲座视频 简单文字说明 截屏)

 听月思雨001 2023-01-10 发布于安徽

讲座大体内容概括如下:

      2022年9月15日下午,曹培英老师以“小学数学量感及其培养研究”为主题,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面对新课标,我们该如何如何学好它,用好它呢?曹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入反思。讲座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从“三会”说起。“三会”是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是不是很高、大、上,小学生能学会吗?“三会”和“四基”“四能”有什么关系呢?曹老师一一为我们解惑。

       第二部分,从量与计量到量感。曹老师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小学历来重视量的教学,量的培养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部分,是对量感的解读。什么是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同时曹老师归类了小学数学的“量”,分为常见量、几何量、导出量。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列出了在哪一册中出现了哪一量的知识。

      曹老师接着解读了数感与量感的联系与本质区别。他曾说过,数感是数出来的,同样的,量感应该是量出来的。在量感的培养上,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多层次的体验中深度感知,可感、可触、可视、可估到实实在在的“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是各种量的抽象,量的表示离不开数,数带上单位就是量。

      第四部分,量感培养策略。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有认知发展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因此,在量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的身体深度参与认知,形成具身经验,借助身体动作触摸,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感受量的大小。

       曹老师提出了一般的通用策略。

      在讲到第五条时,以“一亿有多大”为例。在讲到第六条时,以“曹冲称象”为例。曹老师对典型课例的解剖,让我们学习到学生学新知识要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学生经历操作、质疑、交流的过程,探索出新知识,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部分,量感培养的延伸。结合几何量的计算促进“量”的应用、对接“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

       最后的总结中,曹老师指出,关键在于教师要“三会”,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在“三会”的基础上,要立足儿童、彰显教学、回归学科本色。

       在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数与量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中运算是一致的,数和量是整体的,犹如硬币的两面,难以剥离。教师不仅要对量感的内涵和价值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讲座视频

来源:小盒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