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康2022】 《论语》62:被误解的子路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原文】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11.13)

【译文】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恭敬而正直的样子;子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起来了,不过,又道:“像仲由吧,怕得不到好死。”

【解读】

有一天,众弟子围绕在孔子身旁,神态各异,孔子看了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还是忍不住提醒子路一句:不要过于刚勇,否则不得善终。

孔子不幸言中,子路后来在卫国内乱中被杀害。

故事是这样的:卫国太子蒯聩得罪卫灵公的妻子南子,逃到晋国。卫灵公死后,立孙子辄(蒯聩的儿子)为国君,即卫出公。辄继位后十二年,蒯聩在姐姐(孔悝的母亲)的帮助下潜回鲁国,并逼迫孔悝召集百官,发动政变,拥立自己为国君。子路当时正在孔悝手下做官,听闻此事,立即赶往卫国都城。他在城门口遇见同在卫国做官正匆忙出城的孔门弟子子羔。子羔劝子路不要去了,现在去也做不了什么,子路说:“我拿他的俸禄,现在他陷入危难,我怎么能不管?”。子路进城,随后被蒯聩的手下围攻刺杀。

这个故事不禁令人唏嘘,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正如孔子所预言的,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子路的忠诚、正直、勇敢,决定了他不可能对发生在孔悝身上的事置之不理,像子羔一样出城避难。他近乎鲁莽的勇敢、说一不二说干就干的行事风格,也让他无暇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此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的后果又是什么?

对于子路之死,我无意去评判是对是错。子路提刀而上,做了他觉得他应该去做的忠义之事,他无愧于心,留下让我们仰望的背影。

【读后感】

在《论语》中关于子路的篇章挺多,甚至超过颜回和子贡,众弟子中只有他敢和孔子对着干,直言不讳,丝毫不掩饰。孔子时常敲打他,甚至痛斥他,给人们的印象,仿佛子路很逊,上不了台面似的。

说实在的,读一遍时,我挺不喜欢他,我更喜欢颜回和子贡,他们俩一个好学沉思,一个聪慧善辩,让人崇拜不已。可读到现在,我好像越来越理解子路,也越来越欣赏钦佩他的真诚、率直和勇气,也似乎突然明白孔子的良苦用心——孔子内心十分喜爱子路,但因他和子路的交流方式和其他人不同,以致于被人误解从而看低子路。

《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孔子说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认可子路有管理千乘之国的能力。《论语·先进篇》第十五章,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认可子路的学问已经达到相当的造诣。孔子喜爱子路,看到子路性格当中不完美之处,比如急躁、鲁莽,就像看到美玉上的瑕疵一样,时时处处提醒他,希望他能纠偏改过,在修为上有更大成就。

孔子教书育人讲究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同性情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对于子路这样的直肠子,孔子用的是直来直去的方法,不和他绕弯子,该吼就吼,该骂便骂。换作旁人,也许不需要用这一招,他人自会领会,比如颜回、子贡,又或者有的人无法接受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孔子觉得这样的方式对子路恰恰是合适的。

什么是良师?什么是名师?这便是。

【知识关联】

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倶,好谋而成者也。”(述而篇7.11)

2、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说:“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篇7.15)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篇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