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顾客需求 - 为产品开发方向奠定厚实的基础

 gavin2025 2023-01-10 发布于江苏

Tony Fadell曾在苹果公司领导产品开发十余年,参与了 iPod 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 iPhone智能手机的开发。离开苹果公司后,他创业并最终决定开发一款更好的恒温器来控制家庭供暧和制冷系统, Nest 学习型恒温器是 Tony和他的团队在其新公司Nest Labs开发的第一款产品,Nest 研发团队期望开发出市场上最好的恒温器,他们知道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是成功的关键。 Nest 恒温器上市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Nest Labs 在成立三年后,便以 32 亿美元的价格被谷歌公司收购,这对成长型的公司来说是一个惊人的财务成果。

本文以Nest恒温器开发项目为例,提出 一种全面识别顾客需求的方法,该方法的目标是:

✔ 确保开发团队关注顾客需求;

✔ 识别潜在需求(隐含)需求以及明示的需求;

✔ 提供一个判别产品规格的坚实基础;

✔ 建立一个研发流程所需活动的原始记录;

✔ 确保没有遗漏重要的顾客需求;

✔ 在开发团队成员中形成对顾客需求的统一认识。

该方法所依赖的思想是:建立一个目标市场上的顾客和产品开发者可以直接沟通的高质量的信息渠道。该思想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之上:那些直接控制产品细节的人,包括工程师和工艺设计师,必须与顾客相互沟通并体验产品的使用环境 (User Environment) 。没有直接的体验,不可能正确地做出技术权衡,也不可能找到解决顾客需求的创新办法,开发团队将永远开发不出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一、识别顾客需求与概念开发活动

识别顾客需求是产品计发流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与概念生成、概念选择、竞争产品的标杆分析和建立产品规格等活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顾客需求活动与前端产品开发活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些活动的集合可被视为概念开发阶段。

图片

概念开发流程暗含了顾客需求与产品规格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很微妙但却很重要,需要(need) 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我们可能要开发的某一特殊产品,它们并不一定是我们最终选择和追求的概念。团队应该在不知道是否能最终满足这些需求或怎样满足这些需求的情况下,识别顾客需求,带有赌的成分。。另一方面,规格 (specification) 确实依赖于选择的概念,并依赖于所选设计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以及顾客需求。还应注意,我们选择需要 (Need) 这个词来标明顾客期望产品的任何一个特征,在这里我们不区分欲望 (want) 和需要 (need) 之间的区别 。在实际中,用于指代顾客需求的其他术语还包括顾客属性 (Customer Attribute)、顾客要求(Customer Requirement)以及顾客需要。

二、潜在需求的重要性

潜在需求(Latent need)是尚未被大多数客户广泛认可的并且尚未由现有产品实现的需求 。潜在需求确实存在,如果它们能够被实现,将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这些潜在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例如,2000 之前,手机没有照相功能,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用手机拍照,然而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成为它们区别于现有产品的主要特征。识别潜在需求是产品开发的重要能力,它使企业能够创造出令客户惊喜和愉悦的产品。一旦潜需求被成功实现,就会被广泛采用,并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能。到2010 年,基本上所有的移动设备都可以拍照。

三、顾客需求识别五步法概览

识别顾客需求本身就是一个流程,我们可以称之为顾客需求识别五步法。 这个小小的结构可以对有效的产品开发实践起到长久的帮助作用。该方法不应被视为僵化的流程,将它看作持续改进的起点更好些,五个步骤是: 

(1)从顾客那里收集原始数据

(2)从顾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数据

(3)组织需求的层级,包括一级(主要级) 、二级 、三级(如果必要的话)

(4)建立需求的相对重要性

(5)复盘与经验总结

在开发项目之前,企业一般会识别出特殊的市场机会并列举大致的限制条件和项目目标。这些信息通常形成任务书 mission statement), 有时也称作章程 (charter) 或设计概要 (design brief) 。任务书指明了任务的方向,但通常不会指明精确的目标或具体的前进方向,任务书是《产品规划活动》的结果。

图片

实际上,识别顾客需求对于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和改进性的产品同样重要。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为顾客带来看得见的获益,当产品满足需求时,它们就为顾客提供这些益处,无论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还是颠覆性的创新产品,这都是正确的。开发全新的产品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在某种桯度上,顾客需求是否已被正确识别的唯一真实标志是:顾客是否喜欢团队的笫一个原型产品,然而收集顾客数据的结构化方法仍不失其有用性,因为这可以降低开发全新产品的内在风险。不管顾客是否能完全清晰地阐述他们的潜在需求,与目标市场的顾客相互沟通都将有助于开发团队构建基于用户环境和用户观点的个人理解。即使不能确认新产品所需的所有需求,这些信息也是有用的。

四、顾客需求识别五步法详解

4.1 从顾客那里收集原始数据

数据的收集包括接触顾客及体验产品环境,这一点与我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迎寸一个直接来自顾客的高质量信息渠道)。数据收集通常使用三种方法。

访谈法 (interview) 

一个或多个开发团队成员与单个顾客讨论顾客需求。访谈通常在顾客处进行,一般持续一到两个小时。 

焦点小组 (focus group) 

主持人组织-个由 1~ 12 个顾客组成的小组进行两小时的讨论。焦点小组通常安排在一个装有双面镜的特殊房间里,该双面镜使得一些开发团队的成员可以观察该小组。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是专业的市场研究人员,但开发团队成员有时也可以为主持人。讨论的过程通常会被录像。一般来说,要付给参与者适当费用(每人 50 ~ 100 美元),焦点小组的总成本大约为 500 美元,包括房间的租金、参与者费用、录像费和饮料费等。在大多数美国城市中,招募参与者、主持焦点小组和租赁设备的企业通常列在电活簿的“市场调查”项目下。 

观察使用中的产品

观察顾客使用现有产品或执行一个需要新产品的工作,都可以揭示顾客需求的重要细节。例如,观察发现,客户替换现有恒温器的主要原因是:老产品在壁炉中显得不美观,新产品的外形比老产品更好。观察可能是被动的(没有与顾客的直接互动),也可能与客户并肩工作时进行(这就使得开发团队的成员能够获得使用该产品的第一手资料),在理想情况下,团队成员观察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了销顾客需求,宝洁公司每年在数千名顾客的家中或工作场所观察他们。 对于一些产品,如自己动手(Do lt Yourself, DIY) 的工具,实际使用起来简单自然;对 于另外-些产品,如手术器械,团队必须将产品使用在替代任务上(如当开发新的手术刀时,要切水果而非人体组织)。 

一些业内人士也依据书面调查来收集原始数据。尽管网络调查在流程的后期十分有用,但在最初识别顾客需求的活动时,不推荐这种方式;书面调查不能提供有关产品环境的足够信息,它们在揭示无法预期的需求上是无效的。

4.1.1 选择顾客

Griffin和Hauser研究过这样的问题:为了揭示大部分顾客的需求,应该访谈多少顾客?在一项研究中,他们估计 90%的野餐制冷器顾客需求,在访谈 30 人次后可揭示出来;另一项研究中,他们估计 98%的某办公设备顾客需求,在焦点小组和访谈共同进行 25 小时的数据采集后可揭示出来。对大多数产品来说,少于10 次访谈可能就会不全面,而 50 次则可能太多。但是,访谈可以按次序进行,当增加的访谈不能揭示出新的需求时,该流程就可以结束了。这些指导原则适用于开发团队解决一个细分市场的情况,如果团队希望从多个不同的细分市场收集顾客需求,那么团队可能需要在各个细分市场进行 10 次或更多次数访谈。将超过 10 人的概念开发团队划分为几个小组,就可以从大量的顾客中收集数据,例如,如果团队被分成5对,每对进行6次访谈,则团队共进行 30 次访谈。

图片

与领先用户 (kad user) 和极端用户 (extreme user) 进行访谈可以更有效地识别顾客需求。依据 Von Hippel 理论,领先用户是指那些在市场普及之前的数月或数年就体验需求并能从产品创新中大幅受益的顾客 (von Hippel, 1988) ,这些顾客对于数据的收集十分有帮助,主要有两个原因: l) 他们能够清楚地阐述新需求,因为他们对现有产品已经十分不满; 2) 他们可能已经发明了满足自身需求的办法。通过关注领先用户的数据收集工作,团队可以识别出市场大多数人的潜在需求(但对领先用户来说需求是清晰的)。开发满足顾客潜在需求的产品可使企业预测趋势,并超越竞争产品。

极端用户是指那些以不寻常的方式使用产品或有特殊需求的人。例如,恒温器的极端用户可能是视力不好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或若是每天需要多次改变温度的人口。极端用户帮助研发团队识别主流市场没有识别出的需求,它们仍然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机会。例如,企业家Sam Farber 为了满足他患有关节炎的妻子的需求,发明了一款原创性的蔬莱削皮器,她的极端需求反映了主流用户对更多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厨房用具的潜在需求。

当几组不同的人都能被视为"顾客”时,选择哪一类顾客作为访谈的对象就成为一件复杂的事情,对许多产品来说,一个人(买方)做出购买决策,而另一个人(用户)实际使用该产品。在所有情况下,从产品的最终用户那里收集数据都是一种好途径;而在某些情况下,其他类型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也很重要,也要从他们那里收集数据。

顾客选择矩阵对于市场和顾客变化的规划探索都是有用的。Burchill认为细分市场应列在矩阵左边,而不同类型的顾客应列在矩阵顶部,每个单元格中是期望的顾客接触数目,它们表示调查涵盖的深度。

图片

对于工业和商业产品,通常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来锁定客户。企业在开发这样的产品时,销售人员经常可以提供顾客的姓名,尽管团队必须认真考虑选择顾客时的偏好,即他们偏向于选择那些忠诚于某个特殊制造商的顾客。对某些类别的产品(例如,建筑承包商或保险代理人),网络或电话沟通可以用来确定某些类型顾客的名字,对顾客工作不可或缺的那些产品,让他们同意接受访谈是容易的,这些顾客渴望讨论他们的需求。

对于消费类产品,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调查来确定客户。然而,为消费类产品安排一组访谈通常比工业或商业产品需要更多的询问,因为对消费类产品顾客来说,参加这些访谈的好处很难直接体现。


4.1.2 清晰表达顾客需求的艺术

这里提供的技术主要适用于访谈最终用户,但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三种数据收集模式
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某本的方式是接受顾客提供的信息,井避免对抗。收集需求数据不同于销售电话:它的目的是让顾客明确地表达需求,而不是让顾客相信自己有某种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交流语言性的,访谈者提出问题,顾客回答问题。

有准备的访谈指南对于有层次地开展谈话非常有价值,在访谈者自我介绍和解释完访谈目的之后,可以提一些有帮助的问题或说一些引导性的话,如:


✔ 你在何时以及为何使用这种产品?
✔ 给我们演示一下如何使用这种产品好吗?
✔ 你喜欢现有产品的哪些方面?
✔ 你不喜欢现有的产品哪些方面?
✔ 当购买产品时,你考虑了哪些问题?

✔ 你希望对产品做哪些改进?

下面一些要点有助于与顾客有效交流。

✔ 顺其自然

只要客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就不用担心其是否符合访谈指导。我们的目标是收集有关顾客需求方面的重要数据,而非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访谈指南中的任务 

使用视觉刺激和道具

收集现有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甚至那些与待开发产品仅有少许联系的产品,升将它们带到访谈中。打一部分访谈结束时,访谈者甚至可以展示 一些初步的产品概念,以获得顾客对各种技术路径的早期反应。 

抑制对有关产品技术先入为主的假设

顾客通常就他们期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概念做出假设。在这种情况下,访谈者在讨论如何设计或制造产品的假设时,应避免偏见。当当顾客提起具体的技术或产品将征时,访谈者应该思索顾客认为这些特征将满足的那些基本需求 。

让顾客演示产品和与产品相联系的典型任务

如果在使用环境中进行访谈,演示通常比较方便并可以揭示出新的信息令。

要关注出乎预料的事情和潜在需求的表达

如果顾客提到令人吃惊的事,要用连续的问题追问其原因。通常,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会揭示潜在的需求 - 它们反映了那些没有被满足,没有被清晰阐述和理解的顾客需求。 

注意非语言信息

本文描述的流程旨在开发更好的有形产品。但是,语言并不总是沟通与有形世界相关需求的最好途径。对于涉及人文因素需求(如舒适、想象或风格)的 产品,这点尤其重要。开发团队必须时刻注意顾客所提供的非语言信息,他们的面部表情如何?他们怎样掌握竞争对手的产品? 

应当注意,我们提出的许多问题或引导都假定顾客对那些与正在开发的新产品相似的产品比较熟悉,这种假设通常是正确的。例如,在第一个可编程的恒温监被研发出来之前,人们已经在一天中控制温度。理清那些与一般的温度控制任务相联系的顾客需求将有助于开发第一个可编程的设备。类似地,理解使用其他类型家用电器的顾客需求(比如咖啡机和微波炉)也是有益的。没有一个产品具有如此高的颠覆性,以至于开发团队找不到可以学习的类似产品但是,在收集顾客没有体验过的真正创新产品的信息时,访谈问题应集中在新产品应用的任务或环境中,而非产品本身。 

4.1.3 归档整理与顾客互动

归档整理与顾客互动通常用到四种方法。

✔ 录音

对访谈进行录音非常容易,但将录音转换成文本是非常耗时的,雇人来做这件事可能费用昂贵,而目录音也会有使某些顾客产生恐惧感的弊端。

✔ 笔记

手写笔记是记录访谈中最常见的方式。指定一人作为主要的记录者可以使具他人专注于有效的提问,记录者应努力抓住每个顾客陈述的每一旬话。如果在访谈后立即对这些记录进行整理,它们就可以产生一个与实际非常接近的访谈描述,这也有助于在访谈者之间分享观点。 

✔ 录像

录像经常用于记录焦点小组的会谈;它也用于记录观察产品使用环境中的顾客和使用现有产品的顾客。录像可让团队新成员”跟上速度”,也可作为原始资料提供给高层管理者。录像从多个视角反映出顾客行动,这通常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顾客需求。 同时,录像对捕获最终用户访埮的许多方面也是有用的。 

✔ 拍照

制作照片提供了许多与录像一样的好处,但拍照通常有更少的干扰,因此更容易实现对顾客对现场观察。拍照的其他优点是:易于展示、视觉质量高和设备可利用,主要的不足在于相对缺乏记录动态信息的能力。 数据收集阶段的最终结果是一组原始数据,通常以顾客陈述 (customer statement) 的形式表现,但通常辅以录像或照片。 采用表格的数据模板对于组织这些原始数据非常有用。

图片
图片

在与顾客互动以及被其他开发团队成员编辑后,应尽快地填写模板。模板主体部分的第一栏是引出顾客数据的问题或提示;第二栏是顾客做出的语言陈述或对顾客行为的观察(从录像观察或直接观察);第三栏包含原始数据中隐含的顾客需求。应该重视调查那些可以识别潜在需求的线索,这些线索可能以幽默的语言、不太严肃的建议、恼怒、非语言信息或对使用环境的观察和描述等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将在第二步骤给出以顾客需求的形式来理解原始数据的技术。

步骤一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向参与访谈的顾客表示感谢。一般来说,团队需要进一步了解顾客信息,因此,与一些用户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

4.2 从顾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数据

顾客需求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它也是以从顾客收集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来理解需求的结果。一项陈述或观察(见数据模板的第二栏)可能被理解为多个顾客需求。 Griffin和Hauser发现不同的分析者会把相同的访谈记录理解成不同的需求,因此,让多个团队成员参与理解过程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列出书写需求书时的五个原则,前两个原则是某本的,对与有效的理解至关重要;后三个原则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用语和模式的一致性。

图片

通过描述产品必须“做什么" (而非该“怎么做“)来表达需求

顾客通常以描述概念或实施方法表达他们的偏好;然而,需求书应以独立于特定技术解决方案的形式表达出来。 

像原始数据一样尽至具体地表述需求

需求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细节层次上表达。为了避免信息丢失,要像原始数据那样在细节层次上表达需求。 

使用肯定句而非否定句

如果需求以肯定句的形式表达出来,需求向产品规格的转化就比较容易。但这并非一项严格的规定,因为有时肯定的表达比较困难和晦涩。例如, 需求陈述是“恒温器不需要替换的电池”。这个需求用否定形式表达就显得更加自然。

把需求表达成产品的一个属性

有关产品的需求陈述保证了连贯性,并有助于向产品规格的一系列转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作为产品的特性被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可能是以产品用户的属性表达出来的(如“用户的出现后触发恒温器自动调整整模式”)…

避免使用“必须”和“应该"

必须 (must)、应该 (should) 暗含了需求的重要程度。建议将每种需求的重要性评价推迟到步骤4, 而不是在这里就随便对需求进行重要性的评价。 

顾客需求表是目标市场上所有被访谈顾客所表述需求的子集。有些需求在技术上也许不可能实现。在以后的开发步骤中,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约束将整合到后续建立产品规格的流程中。在某些情况下,顾客所表达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此时,团队在该流程中不要试图解决这种矛盾,只需简单记下这两种需求,决定如何解决矛盾的需求是后续概念开发活动的挑战之一。 

4.3 组织需求的层级

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结果应是含有 50 ~ 300 条需求陈述的列表。处理如此大量的详细需求很不方便,总结它们并用于后续开发活动也很困难。步骤三的目的是将这些需求组织成层级列表,该表一般由一组一级需求 (primary need) 组成,每一种需求又进一步细化为一组二级需求 (secondary need) ,对一些非常复杂的产品,二级需求有可能被分解成三级需求 (tertiary need) 。一级需求是最一般的需求,而二级需求和三级需求则对需求表达得更详细。螺丝刀需求的最终终层级列表,对于螅丝刀来说,共有15 个一级斋求和 49 个二级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一级需求间没有相关的一级需求。

图片

把需求组织成层级列表的过程是直观的,许多团从都可以在没有详细指导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该项任务。为了完整起见,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该活动在由较少成员组成的团队中收效最好。

1) 在分开的卡片或便笺纸上打印或写出每一条需求陈述

使用打印宏可以很容易地从数据模板中打印出需求陈述。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需求可以放大打印在卡片的中间,而原始的顾客陈述和相关信息可以缩小打印在卡片的底部以方便参考。一张标准的打印纸可以裁成4张卡片。


2) 删除冗余陈述

那些表达需求的冗余陈述卡片可以钉在一起,视为一张卡片,在合并那些意思相同的陈述时要仔细认真。


3) 根据卡片表达的需求相似性对它们进行归类。

这时,团队应尽量归并出 3~7 个表达相似需求的卡片组。每组卡片产生的逻辑要特别注意,开发团队经常从技术角度归类卡片,如根据材料、包装或能员来源归类;或者根据假定的有形部件,如外壳、刀嘴、开关和电池等归类卡片。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回想一下,该流程的目的是创造对顾客需求的描述,因此,归类应与顾客考虑的需求相一致,而不是与开发团队的想法一致。归类后的组应与顾客的需求观点相似,事实上,有些业内人士认为:顾客应是组织需求陈述的合适人选 。

4) 为每个组选择一个标签

标签本身就是该组中所有需求的概括。它可以是组中的某个需求,也可以是团队写出的一条新的需求陈述。

5) 建立一个包含 2~5 个组的超级组

如果少于 20 个组,两层的层级图就足以将数据组织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组标签就是一级需求,组成员是二级需求。但是,如果组数超过 20 个,团队就应该考虑建立一个超级组,因此就出现了层级的第二层。建立超级组的流程与建立组的流程相同。根据以前的步骤,依据所表达的需求的相似性归类组,并建立或选择多级组标签。这种超级组标签就成了一级需求,组标签成了二级需求,组成员为三级需求。 

6) 评审和编辑组织好的需求陈述

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用于层级分类,因此,团队可能希望考虑其他形式的归类或标签,也可能加人另外的卡片组工作以形成不同安排。 当团队试图反映两个或多个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时,识别需求的流程将更加复杂。针对这些挑战至少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团队可以用从中引出顾客需求的细分市场(最可能的是用该细分市场的名字)标记每一个需求,如此一来,各细分市场间需求的差别就直接可见了。进行这种标记可以使用的视觉技巧是,用不同颜色的纸制作写有需求陈述的卡片,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另一种处理多种细分市场的方法是,对每一个细分市场单独地进行分组过程。用这种方法,团队既可以观察需求之间的差别,还可以观察这些需求最佳组织方式上的差别。当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差别很大,团队没有把握用同样的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时,建议团队采用上述这种并行、独立的方法。 

4.4 建立需求的相对重要性

需求的层级列表不能单独提供顾客关于不同需求重要性的信息,然而,开发团队必须在设计产品时权衡利弊并分配资源,理解各种需求的相对重要性是正确权衡利弊的关键所在。需求流程中的步骤4就是对步骤1到步骤3所识别的顾客需求建立相对重要性指标,该步骤的结果就是对每个需求建立的数字化权重。完成这一任务有两种基本方法: (1)基于顾客体验形成团队成员共 识; (2)在进一步的顾客调查基础上形成重要性评价。两种方法都需要在成本、进度与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团队在一次会议上就可做出需求相对重要性的文字评价,向顾客调查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顾客调查是很重要的,因此,为完成凋查所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其他的开发任务,如概念生成和竞争产品分析,可以在相对重要性调查完成之前开始。 

这里,团队应当与顾客群发展融洽的关系。通过对同样的顾客进行调查,可以评估已识别需求的相对重要性,调查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网络或邮件的方式进行。只有很少的顾客回应评估100种需求的重要性调查要求,因此,团队一般仅针对需求的一个子集开展调查。 在顾客调查中,可以解决的实际需求数一般限制在50个左右,但这个限制并不是严格的,因为许多需求要么明显重要(如螺丝刀容易放置在工具箱中),要么容易操作(如螺丝刀可防止不慎关闭) 因此,团队可以通过询问顾客那些在产品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技术权衡或成本特征来限定调查的范围, 这些需求包括:变速、将嫘丝拧人坚硬木头中、嫘丝刀在工作中不发出刺耳的声音。另外,团队可以进行一系列调查,询间每一个顾客有关需求列表中不同子集的情况。有许多调查设计可以用于建立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性图表

图片

除了所要求的重要性评估,调查还要求访谈者识别唯一的或意想不到的需求,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帮助团队识别潜在需求。

顾客对每个需求陈述的反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刻画:平均值、标准差,或每种类别收到回应的数量。这些反馈可以进一步用于分配需求陈述的权重,同样, 1~5标度可以用于总结重要性数据。注意,关键需求不会同时也是潜在需求,这是因为,如果一个需求是关键的,顾客会期望它得到满足,而他们不会对它感到惊讶或者兴奋。


4.5 复盘与经验总结

该方法的最后一步是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虽然识别顾客需求的流程可以非常实用地结构化,但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团队必须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结果,以证实这些结果和过程通过与顾客的大量沟通而发展的知识和结构相一致。要问的问题包括:

✔ 我们是否与目标市场上所有主要顾客都进行了交流?

✔ 为了捕捉目标顾客的潜在需求,我们能够看到现有产品相关需求之外的需求吗?

✔ 在跟踪访谈或调查中,是否存在我们应该继续探究的领域?

✔ 在与我们父谈过的顾客中,哪些对于我们即将开展的开发活动来说是优秀的参与者?

✔ 哪些是我们现在知道而开始时不知道的?我们是否对某些需求感到惊讶?

✔ 我们的组织中是否包括那些需要深入理解顾客需求的人?

✔ 我们该怎样完善未来活动的流程?

列出最重要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是总结流程结果的一个好方法。例如,已识别的最重要要需求是:

✔ 恒温器操作简单。

✔ 恒温器可以根据用户偏好调整白天的温度

✔ 恒温器与现有的加热和制冷系统配合使用。

✔ 恒溫器能减少能源消耗。

潜在需求是:

✔ 恒温器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运行。

✔ 恒温器打开就可以使用,不用设置

✔ 恒温器可以在有人出现时自动响应,

✔ 恒温器的外壳不会因长期使用而褪色。

✔ 恒温器可以在冬天防止管道冰冻。

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些许改动,如要了解更详细的识别顾客需求,可查阅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美] 卡尔·T. 乌利齐. 产品设计与开发[M],  第六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