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231

 毕天增 2023-01-10 发布于黑龙江

0231-2

栖贤寺舍利

古寺来寻劫外花,忽惊灵塔气蒸霞1悲心更有非非想毁尽玄黄觅一沙2

【笺注】

康熙六年(1667)石鉴禅师重建栖贤寺时,在栖贤观音桥西掘地得舍利一瓶,僧人释函昰《金利铭》记载:“本夏四月初旬,于石桥之西麓下得舍利,大如豆、小如菽,皆五色莹澈,玻璃瓶载,以瓦函,函上小石刻'皇宋咸平庚子岁建此舍利塔’十二字”。此舍利函后藏铜塔,是康熙三年制造的大明铜塔中,立大雄宝殿后。

陈三立的两首绝句,都是写栖霞寺的舍利子的。第一首诗重点在后二句,陈三立似乎怀疑人们是如何找到舍利子的。

(1)“古寺”二句:到古寺来探赏未经劫难的花木,忽然被宝塔蒸腾的霞光所震惊。

劫外花”,没有经历过劫难的花,即净土之花,寺庙之花。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满地天风起,吹开劫外花。”

灵塔”,即宝塔。唐丘丹《萧山祗园寺》诗:“灵塔多年古,高僧苦行频。” 此指栖贤寺大明铜塔。

气蒸霞”,云气如霞蒸腾。宋葛胜仲《蝶恋花》词:“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2)“悲心”二句:悲伤的心更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天地毁坏,怎么能寻到一粒沙子那样微小的东西呢?

悲心”,哀痛的情思。《关尹子·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此指为佛的涅槃而悲伤。

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略语,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

《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焰摩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玄黄”,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指天地。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一沙”,“恒河一沙”的略语,比喻极其渺小。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此以之比喻舍利子。

泡影能为天地根,眉尖微粒欲何言1暂凭圆满光明相为破无边四海昏2

【笺注】

    第二首诗,则是认为借舍利子而暂时忘记人世的昏暗而已。

1)“泡影”二句:虚幻的泡影,成为了天地万物的根本,眉毛尖能吸起的微小颗粒,能告诉我们什么?

泡影”,佛教用以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生灭无常。《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眉尖微粒”,陈三立自注:“舍利倾盘中,可用眉毫引起。”

何言”,说出什么。此指舍利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2)“暂凭”二句:暂时凭借它做法事的明亮形象,来破开四海之内无边的昏暗!

圆满”,佛教语,谓佛事完毕。隋炀帝 《与释智顗书》:“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光明”,明亮。《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圆满光明相”,指舍利子的形象,比喻佛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