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至山巅无他路:自古圣贤皆寂寞,悲欣交集谁了然(朋友还是对手)书评

 党磊 2023-01-10 发布于山东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关于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分野,作者有自己的倾向。作者赞赏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原理,以及学术成就;整体而言,作者更认同芝加哥学派的“经学致用”。奥地利学派,就像一个纯粹的好人,恪守自己的道德标准,可能会因此给他人的惯性思维带来不便,也不移己志;芝加哥学派,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人,没有大是大非上的问题,为了迎合当下的社会价值观,可能会有道德上的些许瑕疵。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在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式微的今天,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分野,就像穷兄弟闹分家,志士扼腕。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在学术上的分野,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很多。读者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价值立场,做出自己的判断。自己就不再赘述了——试图从学术层面解决纷争,可能是缺乏意义的行为。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分野形成的可能原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摒弃门户之见,理解,并接受基于不同立场的观点。

从宏观职能上说,奥地利学派倾向于学院派,具有理论优势;芝加哥学派倾向于实务派,致力于经学致用(虽然很多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大学里的教授)。

我们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做经济学领域的理想。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过,个体卑微的理想,在宏大的社会体制中,沧海一粟。有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更容易融入社会的洪流;有些人矢志不渝,做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不断地调正自己的航向,艰难地向目标前行。前者是凯恩斯主义,后者是芝加哥学派。至于,奥地利学派,则是拒绝调整方向,坚持直线前行;即使头撞南墙,也绝不妥协的理想主义者——在奥地利学派看来,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在职能倾向上的分野。

从微观价值立场上说,在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以及漫长的经济学史面前,个体的需求是微乎其微,却真实的。无论学术声誉多么显赫,也要面对吃什么、住什么、玩什么,这些如影随形的物质需求。作为职业经济学家,是为往圣继绝学,还是为自己开太平,都无可厚非。学术良知,不等于传统道德。即使为了个人利益,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良知,只要不违反现行法律,我们应理解每一个人的选择。

奥地利学派,就像野生狼,虽然时常面临生存危机,但它们能够在自由天地中驰骋,职能上延续了生物学意义上血统。芝加哥学派是家养犬,它们的职能是为饲主创造欢愉,即使因此放弃一些本性和血统;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带来相对安逸的生活,是双赢。

我们应当鄙视家犬吗?延续血统和创造欢愉,都是构成这个社会的,不同的职能,都在发挥自己与众不同,且独立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应理解,基于不同价值立场,每一个个体的选择。

实际上,看一看现在的阿猫阿狗风尚,它们为人们创造了看起来更真实的价值,也实现了自己物质上的需求;而“狼图腾”,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

读完这本书,自己想到的,更多是人生的选择。

奥地利学派,选择的是一条干净、纯粹、无愧于心的理想主义之路。可能这条路很艰难,无论是宏观上的学术之路,还是微观上的个人生活。

现在,即使是经济学领域的人士,仍然有很多人说不出,近20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名字。不过,百年之后,即使是非经济学领域的人,可能仍然知道亚当·斯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名字。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对奥地利学派的评论,强烈的既视感,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末路的悲壮。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说,喜欢奥地利学派的,都是经济学外行、新手、小毛孩。这段话很写实,可能非经济学领域的职业人士,更有可能不基于自己的个人直接利益,去理解和传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希望理解奥地利学派的非经济学职业人士,能够保持自己在经济学上这颗小毛孩般的赤子之心。作为非经济学职业人士,可能是幸运的,不需要为了物质欲望,拿自己的学术良知作为交换。虽然不涉及道德判定,能够言行一致,理念和实践的统一的生活,也是人生难得的收获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芝加哥学派,以学术良知交换个人利益,也是在践行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