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主角》:你不知道角儿的累与苦

 劳月 2023-01-10 发布于浙江

本来不知道陈彦这个名字,也不知道《主角》这本书。因为一位书友的推荐,我才发现,这居然是一本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好书。于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中,窝在家里的阳台上,舒舒服服地看完了这部79万字的巨著。

据作者陈彦在后记里说,写作这本书的起因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一句话。他在看了陈彦的小说《装台》后,提醒陈彦:“你对舞台生活的熟悉程度,别人是没法比的。这是一座富矿,你应该再好好挖一挖。写个角儿吧,一定很有意思。”于是,写了半辈子戏的陈彦突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十年从事专业编剧和剧团管理者的生活积累,一泻千里般涌流出来,成就了一本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杰作。

读《主角》是一个非常惬意的过程。陈彦秉承了中国话本小说的优良叙事传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人以充分的阅读快感。我注意到,《主角》中的人物对话不多,主要笔墨都用在讲述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像一幅长卷那样慢慢展现在读者面前。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经历。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与书中渗透着的三秦大地上独特的精神内涵完美地融合了。

这些年读了不少小说,很少见到形式和内容如此统一的作品。不少作家刻意追求小说的形式,却忘了形式与内容之间应该有的内在的协调。看到那些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偏偏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实在让人感到别扭。陈彦返璞归真,回到起源于话本小说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令人欣喜。

捧着《主角》,仿佛在和书中的忆秦娥、楚嘉禾、刘红兵、石怀玉对话,情感交流完全没有阻碍。这种中国人熟悉的叙事方式才能真正展现出以秦腔为代表的西北传统文化的价值。假若是那种跳跃式或者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完全不可能有如此流畅的感受。

当然,西北方言的引入是《主角》的亮眼之处。整部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浓得化不开的西北风,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西北文化的深厚内涵。我一直以为,文学应该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之美。《主角》做到了,不仅让读者认识了中国最古老的戏曲——秦腔,而且让读者领会了大西北独特的民风、民俗,让我这个一辈子生活在江南的书生心向往之。

陕西是个出大作家的地方。从陈忠实、路遥到贾平凹,他们都立足于生养了他们的三秦大地,深耕西北历史文化,著述颇丰。如今轮到刘彦,他更在前辈的基础上,在当代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讲述了一个个人命运、剧种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的感人故事。这种具有浓浓地域色彩的创作,才是真正受人欢迎的。至少我是爱不释手,恨不得马上去西京(西安)领略一番。

不过,叙述方式和语言特色毕竟只是形式问题,《主角》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舞台上的一个角儿立了传,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舞台中心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角,自古以来,都是舞台的中心。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主角鲜亮的一面。他们的苦,他们的累,有谁知道?于是,刘彦为我们写了一个烧火丫头成就秦腔皇后的故事。当然,这里有励志的一面,只要你肯吃苦,你也会成功。但是,更多的却是成才路上的坎坷和名利场上的诱惑。

陕西黄土高坡上的放羊娃易招弟,还没满十一岁就被她在县剧团敲鼓的舅舅带进了城,改名易青莲,成了剧团学员。也因为她舅,易青莲不受剧团领导待见,被打发到伙房烧火做饭。在伙房里,易青莲遇见了四位被打入冷宫的老艺人,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教。改革开放后,四位老艺人和易青莲因为老戏重演崭露头角,一跃成为县剧团的依靠。然后,易青莲和县剧团又在北山地区会演中夺魁,但她的师傅苟存忠却死在了舞台上。成名后的易青莲被秦腔剧作家秦八娃再次改名为忆秦娥,并迅速被省里领导指名调进了西京城。

在西京的舞台上,忆秦娥如一轮朝日,冉冉升起,但她的个人生活却狼狈不堪。初恋情人封潇潇因为去不了省城,变成了一个落魄酒鬼。第一个丈夫刘红兵是个纨绔子弟,虽然爱她,却不改恶习,给她留下一个智障孩子。第二个丈夫石怀玉是个天才画家,却自私地阻碍了她的秦腔事业。围绕着忆秦娥的一大家子亲人,更是给这个秦腔皇后添加了无穷的麻烦。忆秦娥收留的义女宋雨继承了她的事业,但也夺去了她主角的地位。只有回到家乡的黄土高坡上,忆秦娥才找到了自己。

大学期间,因为酷爱戏剧,我曾经在学生剧社演过不少戏。当时,我只是想通过演戏,真正了解戏剧的意义。那时,我以为,仅仅从书本上了解戏剧远远不够,了解戏剧必须走上舞台。当我在舞台上走进角色时,听到台下如雷的掌声时,我才体会到戏剧存在的意义。如今,阅读《主角》,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戏剧的意义。主角的累,主角的苦,主角的喜,主角的悲,让我感同身受,兴奋不已。正如李敬泽所说,舞台实在是一座富矿,那里可以映射出人生百态,尤其是可以让你看到这个娱乐时代背后说不清道不明的酸甜苦辣。陈彦做到了,他在忆秦娥这个主角和她身边那么多配角身上,写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是从《舞台姐妹》《霸王别姬》之后,我读到的仅有的描写舞台的文学精品。

最后,《主角》所呈现的温暖、善良的人文主义态度才是这本书的最大的价值。79万字的巨著,林林总总几十个人物,鲜活生动,丰富饱满,令人过眼不忘。尤其珍贵的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仇恨和戾气的时代,陈彦却在《主角》中写出了一群善良的人。

诚然,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成王败寇。作为演艺界的舞台,竞争尤其残酷。但是,我们在书中却看到竞争中的人性善良。最值得一说的是胡彩香和米兰的关系。她们在宁州剧团是一对你死我活的竞争冤家,却在几十年后在美国的百老汇舞台上化解了一辈子的怨恨。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终于明白“相爱相杀”这个词的意义。可惜的是,在楚嘉禾的描写上,陈彦却有些过了。强化了人物身上嫉妒、仇恨的部分,而忽略了作为一个演员对艺术的基本追求,从而使楚嘉禾变成一个标签,一种概念,失去了与忆秦娥竞争的意义。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给《主角》的授奖词认为,“陈彦继承古典叙事传统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立主干而擅铺陈,于大喜大悲、千回百转中显示了他对民间生活、精神和美学的精湛把握。”陈彦在获奖感言中也说,“《主角》不是戏剧小舞台的行当主角,而是饱蘸着社会大舞台演进的各色人等。我们都是社会的主角,也都是社会的配角。象征和隐喻不需刻意寻找,它总是在我们目不能及的生活视域,自然而然地使平面景象变得壮阔立体起来。主角既是个人的生命高度,也是社会生命价值衡量的温度、厚度与宽度。”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陈彦在《主角》中写出了一群秦腔演员的人生,映射了秦腔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更广大的西北大地上的壮阔人生。它值得你去认真读一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