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重庆直辖,蒲海清说道:当时有四套方案,我支持第四套(风材·杜外说历史·原创)

 百草园7 2023-01-11 发布于重庆

1997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对外,香港脱离英国的统治,重回祖国怀抱,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割地赔款的屈辱史;对内,中央做出了伟大决策,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标志着重庆的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这也是重庆城市史上第四次直辖,较之之前的三次:公元前316年,秦国将重庆设立为“巴郡”;1936年重庆作为民国政府的陪都和建国初期设立重庆为“特别市”。

1997年重庆再次成为直辖市,可说是一种历史的回归,是国家行政的常态。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第一任重庆直辖市市长蒲海清是全程参与者,和中央有关人员策划了四套方案,最终在蒲海清的力荐下,第四套方案才得以通过。

重庆

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原因

重庆市从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一跃成为和省同一级别的直辖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解决三峡百万移民的问题,二是为了引领西部经济的发展。

建造三峡工程时,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由150米提高到了180米,主要是为了长江江面上万吨级别的邮轮船队能够从武汉直达四川,使长江成为真正意义上沟通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可凡事有利的一面,就有弊的一面,别看仅仅是三十米,随之而来的就是三峡水库的总库容会达到近400亿立方米。

对原属于四川下的重庆而言,此次扩容也将重庆变为“局内人”。整个三峡水库的范围会增加到重庆市的长寿县,吞没掉467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峡

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峡工程虽然在湖北省境内,可产生的上百万移民中有85%都出自于重庆境内,如何解决移民的安置问题是摆在重庆政府面前的燃眉之急。

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接受三峡工程的汇报,李总理对邓公说:“可以专门设立一个行政区来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和经济开发工作。应该将重庆市包括进来,有了大城市,就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力量,便于发展经济。”

邓公当即表示:“不如将四川一切为二,变成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

这也是邓小平对重庆直辖市的最初构想,直接奠定了重庆未来的走向。

重庆具有无与伦比的地理区位优势,重庆连接川藏地区和中部地区,又处于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中心点。

三峡

以重庆为中心实施西部大开发基点,基本上可以带动陇西南、川东北、贵州和云南北部、湖南西北等山区的发展。况且重庆是西部唯一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大城市,这一点在西部中绝无仅有,并且周边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农业、生物等资源。

从现实角度出发,设立重庆直辖市也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重庆直辖后的首任市长蒲海清在《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说:

“四川省人口众多,有1.1亿,超过英法总和;面积也大,管着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辖23个地级行政区和221个县级行政区。实事求是得讲,不利于政府有效管理。”

他还以自己为例,说:“在我担任副省长期间,还没有把所有的县走完,比如汶川县,我只去过县城,底下的村镇根本没有时间一个个去看看。”

因此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支撑点,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蒲海清

四个方案的取舍

从1994年开始,中央就委派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审核处副处长孙秀东和国务委员李贵鲜论证重庆直辖市的可能性。在会上,李贵鲜说:“重庆直辖事关重大,大家要严守国家机密,避免再发生三峡的事情。”

而蒲海清则是在1996年1月才第一次听说此消息,根据蒲海清的自述,他当时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

直到三个月后,蒲海清进京述职时,遇见了当时的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胡对蒲海清说:“组织上准备让你做四川省省长,可如今情况有变,重庆的工作更加艰巨,因此准备调你前去。这件事情你要绝对保密,就连家人也不得透露丝毫。”

蒲海清听后,既感到震惊,又觉得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回到四川后,蒲海清认真准备一切关于重庆的资料,包括风土人情、县域架构和移民安置等等。

蒲海清

以李贵鲜为首的中央调研组和蒲海清为主的重庆地方官员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历时两年多的调研,给中央先后提出了四个方案。

第一个最先讨论的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成立一个覆盖周边移民的直辖市。不过此方案将湖北的宜昌也囊括在内,中央的领导成员认为这样会牵扯到湖北省,恐增加省与省之间的摩擦。

又不能精简行政机构,中间的管理成本过高,于是就果断放弃,未经过首轮讨论。

第二个方案则是在原来重庆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直接提升为直辖市。这不会牵扯到地方政府,施行起来也比较方便,不会有太多的掣肘。可是这无法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即三峡移民如何安置?所以这一方案也被pass掉。

蒲海清

第三个方案就是在重庆直辖市的基础之上,扩大家庭成员,将四川的广安、南充等地划分到重庆的直辖市内。

这解决了移民问题,可是当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如果成为重庆大家庭的一员,恐将拖累重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四个方案最具有可行性,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区划范围,只包括重庆、万县、涪陵和黔江。

三峡水利工程中产生的85%移民都在万县、涪陵地区,重庆一旦被设立为直辖市,用行政的力量是可以完全解决移民问题。

不过这又遇到拦路虎了,就是黔江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有民族自治县。黔江地区的经济、风俗、地理差异极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时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附近,甚至还存留有少量的母系社会。

蒲海清

因此将其归为直辖市管理,有违反相关法律的嫌疑。

为此,李贵鲜和蒲海清等调研组成员查找了大量的法律资料,发现在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常委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直辖市可以管理自治县。

蒲海清的立场是支持第四套方案,他在讨论会上也给出了他的理由。蒲海清认为重庆直辖还承担着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使命。新四川约为八千万人口,新重庆约为三千万人口,这样一分为二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一个省过于庞大。

新的四川可以专注于西部少数地区的经济发展,新的重庆则能解决移民问题而无后顾之忧。对双方而言,将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还可以在新重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城乡结合的新路子。

重庆

重庆当时直接管理着42个县,直接去掉地市级机构,将减少1/3的行政编制。编制的减少无疑于会卸下政府财政支出的重担,有利于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事后重庆的发展验证了蒲海清的预言。

在2007年,根据新华社的文章,重庆直辖市成立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政府的“瘦身计划”,每年节约的行政经费高达百亿元,重庆市公务员的比例占人口比重也是全国最低。

由此第四套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设立计划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1997年3月6日,第八届人大代表会议上,国务委员李贵鲜在大会上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的说明》。

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这一历史名城迎来了重生时刻。

重庆

重庆的快速发展

直辖仅仅一年,重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走上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道路。首先是工业结构上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过80%,工业品产销率高出全国平均1.45个百分点,有28家企业集团、24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中型企业。

在民生方面,5个区县的110万人口整体脱贫,一期移民任务也顺利完成,7万职工也完成了再就业的任务。

重庆直辖的功业有口皆碑,21世纪新型城市已经初具雏形。

进入新世纪,在“十二五”期间,重庆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1505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根据数据显示,全国每生产八辆汽车,就有一辆来自重庆。全市GDP同比增长11%,远超全国水平。

重庆

在设立直辖市的过程中,蒲海清可谓是“重庆的再生父母”。他曾说:“我把心交给了3000万重庆人民,这是我的使命,我不能对不起山城人民。”

同样,重庆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蒲海清不止一次的说:“重庆人敢于创新,不怕吃苦,重视情义。”

重庆现在阳光明媚的今天是山城人民用双手换来的,是苦尽甘来,来之不易的回报。


参考资料

《亲历者:蒲海清,从三峡建设到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的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新闻周刊

《重庆直辖始末》 决策旧闻

《蒲海清:把心交给3000万重庆人》 重庆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