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摆烂,无法躺平,深刻焦虑,都成了职场人摆脱不了的困境。职场人普遍的痛点有这么几个,30岁后职业上行就开始有压力了,35岁要是还没做到中层,一定是自己能力不行,到了40岁45岁,更是恐慌被后浪淘汰,这些压力随处可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职场人的职场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呢?书作者格总,曾是华为的海外销售主管,后离开华为创立投资团队,进入央企打理上亿资产,又空降到A股上市公司担任高管。风光的职场履历,让格总积累了丰厚的职场心得和经验。从个人的职场成长、处理人际关系,再到职业规划,格总的很多经验之谈,确实值得打工人好好学习。
01 如何规避职场风险?同为实习生,表现也大同小异,最终公司是留你还是留他?工作好几年后,部门同事的表现都很好,但升职加薪的机会只有一个,谁能得到?人到中年,职场遭遇瓶颈,上不去,也退不得,你又该如何应对?《职场的逻辑》中提到五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职场人都有启发意义。打工人重点要记住的就是,年轻时多学东西,把工作收入拿出部分用来投资自己的学识和眼界,这比盲目省钱有用得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想想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想做到什么样的效果。
02 职场中最大的人际关系就是你跟直接领导的关系确实,打工人跟领导的关系,直接决定打工人的职场命运。所以,跟领导好好相处,是你在职场中最关键的人际课题。他曾经有个下属能力很强,经常带着问题和方案来请教他。有时候下班时间到了,这个下属还提前带着盒饭来请他吃,边吃边探讨项目进展。不仅如此,这个下属有客户来公司参观时,他提前跟格总约好时间,请求格总出面,参加他和客户的会议。凭借着“把领导当资源”的悟性,这个下属一路开挂,飞快成长。他们善于跟领导沟通,凡事多汇报,多找领导聊天,既能拉近跟领导的距离,又能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不知不觉中,不仅利用了领导的人脉和资源,还能学会不少领导不会直接告诉你的处事技巧和方法。这就是让领导又爱又怕的下属,也是最能风生水起的下属。
03 如何避免被裁员?只要你在职场打工的时间足够久,被裁员就不是新鲜事儿。公司裁员的原因不一而足,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晚一点被裁员,或者是避免被裁员。如果你现在所在的单位,已经出现了这些兆头,你要当心了,自己可能已经上了裁员榜单。平时总是骂你,批评你,某一天开始,他不骂你了,对你也客气多了。领导态度如此转变,排除其他客观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即将被炒鱿鱼了。领导把工作和项目都陆续指派其他同事了,轮到你,啥事没有,你一下子无事可做了,看似你不干活照拿工资,实则你的工资也快拿到头了。公司想裁员,一定会先把员工手上的活给转移走,让你清闲一段日子,业务彻底交割完毕后,你就可以收拾包袱走人了。所以,格总在书中劝诫各位打工人,别再抱怨忙碌了,因为工作越忙你越安全,你越清闲越危险。所以,强行找个理由,不顾你的感受,把你从本职工作转移到其他不太相关的岗位上,恐怕你已经被裁员盯上了。因为一旦转岗,工作内容大不同,你就是个新人,考评你的绩效就容易不合格,公司让你走人也容易得多。因此,作为打工人,要时刻关注自己跟领导的关系,观察领导对自己的态度,还要留意手上的工作负荷,尽量让自己忙起来,保持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一旦被迫转岗,记得多争取点时间,比如起码三个月,或者半年。一方面既可以让自己多点时间适应新岗位,也能加大工作裁员的潜在成本。
04 如何识别坏公司? 选择好平台,职场之路才会平顺许多,我们的打工收获也会更多。但是好公司和坏公司,不会把好坏写在明面上,经验不够老道的新手,是很难识别那些坏公司的。有些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开展几年,可能刚刚赚了点,就开始扩张,要去其他领域发展。公司可以多元化,但特别冒进仓促的多元化,迟早把自己玩死。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两个事实:公司产品不高端技术含量低,老板打算卖完库存就闪人。此类公司缺乏长久发展的实力,产品不会好到哪里去,卖不上高价,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这类公司通常存在这些隐患:公司利润低,给不起年轻人要的高薪,或发展滞后,工作环境沉闷,年轻人待不长久,没有创新机会,年轻人找不到成就感。也许你不太认同这些说法,但不妨试着去用这几条去实际观察一下。在格总看来,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年轻人比例太低,一定是没有活力的,也是没有未来的。这种公司不一定会马上倒闭,但它像温水煮青蛙,迟早会倒。
05 中年人如何摆脱职场焦虑?职场有个残酷的现象,叫35岁陷阱,说的是打工人一旦步入35岁,他们不具备年轻人的动力和激情,却满是中年人的油腻和懒散。在本单位没有上升的通道,但又不敢随意跳槽,只能在当下的岗位上,浑水摸鱼,干一天算一天。格总原来有个老上级,当年不过30多岁的样子,是部门里的技术大拿,有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公司研发中心的技术研讨会,他一定会去参加学习,论资历他不是最厉害的,但本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态度,他就是整个部门最懂技术的人。试问有技术傍身的人,还愁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成就自己吗?你做什么工作,就去拼命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让自己成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经营打理自己的人脉,也能帮助我们跳出35岁陷阱。试着对身边的领导、同事、同行多花些时间,了解他们,多互动,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不齐哪一天,他们就会给你递来一根橄榄枝,传递一句重要信息,让你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06 职场生涯占据人生的三分之一你如何对待工作,如何经营工作,决定了你能在职场收获几何,也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初入职场的新人要学习的规矩很多,工作多年的资深打工人,也会陷入瓶颈期,迷茫且焦虑。你可以向前辈请教,向同龄人学习,还可以在各类职场相关的书籍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这本《职场的逻辑》汇集了职场精英格总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和总结。他会告诉你职场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你如何找工作,如何谈加薪,如何去升职。读书是这世上性价比最高的事,对职场人而言,看这本职场实战指南,更是开卷有益。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带你高效读完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