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你的人生死于心碎

 鱼白书生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人这一生,到底要怎么度过,才能活得充实有趣且松快呢?

我在《更多人死于心碎》一书中看到了答案。

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作品,创作于他的晚年时期,是他的第十部作品。

年事已高的贝娄,回首往事,难掩唏嘘。

贝娄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对外面临对越战争失败的惨重后果,对内形势动荡不安,政治混乱,经济波动,犯罪率和离婚率持续高涨。

负面的大环境,严重削减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内在的自信心。

贝娄跟很多美国人一样,失望迷茫,精神空虚,不知所措。

有人开始信仰宗教,有人则沉迷享乐,为的都是给自己漂泊的心,寻找一处港湾。

贝娄的一生,也颇为坎坷。

感情不顺,婚姻破裂,甚至官司缠身。

这一切,都让他陷入思考。

长篇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贝娄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或许可以给很多人,带来人生的启发。


01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贝娄是中产阶级,也是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

他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对人文学科兴趣浓厚。

贝娄渴望成为专业的知识分子,也希望在哲学上有所建树。

但原生家庭的不顺,感情的困扰,让他难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上。

期望和现实的落差,让贝娄倍感压力和苦恼。

他只有通过写作来宣泄这些不足与人道也的内在情绪。

贝娄把自己化身为一个叫本诺的植物学教授。

和贝娄一样,本诺也是诸事不顺的人。

他情感失利,想建立好家庭关系,却又无从下手。

贝娄小时候也很看重家庭关系,他渴望跟家人亲近,所以当他跳上姐姐的床,想表达亲昵时,却被姐姐甩了一记耳光。

本诺也曾努力经营亲密关系,却觉得这种关系反而制约了自己。

于是,他开始逃离,甚至跑到遥远的南极去科考。

既然学术是自己的热爱,那干脆就为之抛却一切吧。

这种做法,虽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颇具指导意义。

当我们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想改善又无能为力,不妨找到自己的热爱,然后为之奔赴山海。

这既是暂时的摆脱困境,更是长久的沉淀,让我们在日后的某一天,一定能获得不可低估的修复力量。

现实中的难题,也许换个时空,就能迎刃而解。


02 降低对外界的期待

本诺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的情感世界彻底坍塌。

一段时日后,他认识了美丽迷人的玛蒂尔德·拉雅蒙,并迅速坠入爱河,与其步入婚姻的殿堂。

遗憾的是,第二任妻子虽然只长得好看,但内心极其自私。

她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她只想利用本诺的声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顶着本诺太太的名号,让自己在上流社交圈里风光无限。

本诺却重情,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他“对爱情表现出一种格外的坚毅”,他“在内心的神龛中他对永久的亲密无间一直保持着幻想,即对爱情和善良的憧憬。不过他却在最奇怪的地方去寻找这些东西。”

他始终期待着,能从玛蒂尔德这里,得到完美的爱情。

哪怕最后他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他的太太根本就是利用自己,他也不愿意清醒过来。

内心的难过和失落,让他把情绪寄托在一株杜鹃花上,摆放在他岳母的工作室里。

花开的娇艳欲滴,美不胜收,看着花,让本诺的心情似乎好了一点。

作为植物学家,他对植物总是一往情深。

就像这株杜鹃花,即便只能远看,却不能拥有,依然让本诺的精神为之一振。

命运似乎有意要点醒这个装睡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本诺走到这株花前,他用手抚摸之后才发现,成为他精神支柱的杜鹃花,不过是一盆人造的假花。

真相让本诺再次受到暴击。

他从没想过,作为专业的植物学家,竟然连一颗假花都无法分辨。

尴尬和痛苦,沮丧和低落,让本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枯竭。

他痛苦的根源在于,期待外界的人和物,来满足内心的幸福。

殊不知,彩云易散琉璃脆,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寄托。


03 艺术高于现实,但根在现实

贝娄的父母都是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犹太移民。

这样的成长背景给了贝娄卓越的智慧和细致。

他擅长在生活中观察并采集人物原型,通过故事,打造人物形象。

一方面,他的作品,既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正在遭受的内心煎熬。

另一方面,他也对同一阶层的焦虑进行了汇总。

在特定的时代里,知识分子被社会边缘化,整个群体都处于焦虑和无措中。

贝娄的作品就塑造了一群知识分子,比如本恩,西特林,洪堡等。

在时代的洪流中,这些人既被动地随波逐流,也会爆发内在的觉醒,渴望突围。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给我们勾勒了发达工业社会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写真图。

贝娄更是不遗余力地批判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娱乐至上等现象。

他希望自己是觉醒的,是有力的,能够独善其身,找到安身立命的归宿。

同时,他也想唤醒所有知识分子,共同对抗困境,找到心灵重生的方向。

很多读者看过贝娄的《更多人死于心碎》这本书,反响最多的是看不懂,情节散漫,不容易看进去。

确实,对于国外名著而言,它有不同的写作手法,加之翻译带来的不可规避的语感差异,都会给国内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挑战。

不要紧,慢慢看。

它值得你在每天花点时间,不慌不忙地细细品读。

耐心一点,这是一本初看晦涩,细看入心的好书。

你会在其中收获关于婚姻,情感,家庭以及自我成长的深刻体会。

心怀热爱,降低期待,人生自安。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带你高效读完一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