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成长探讨:为什么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但生活却没有起色?

 郁金香抗抑郁 2023-01-11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对于那些因为孩子问题而开始自我成长的家长,或是因为情绪问题而开始探索自我的伙伴来说,有一个很常见的困惑:那就是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但具体情况却没有起色。

   多年来的观察、浸泡和实践,让郁金香家长学校摸索出了 一条“自学—反思—实践—感悟—分享”的学习道路,我们指导家长通过自学阅读、小组共修、辅导员带领精读、组员分享、写学习心得的方式,将所学知识一点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理论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地生根,实实在在地改善家庭氛围和孩子状态。这套成熟的自我学习成长模式,四年来,已经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验证有效和认可,也同样适用于抑郁患者的自我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是家长学校一位辅导员老师,在协助家长朋友共修2年来,对这套学习模式的深入解析。

   无论你正在学习什么内容,都请你相信,让所学知识为自己的身心与生活服务,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大家好!我是郁金香家长学校一阶段的辅导员四叶草。

我在郁金香担任一阶段辅导员已经二年多了,今天,我想借着我们小组学员——团子妈妈的一篇学习心得,来分享我对一阶段家长学习模式的一些思考,希望对正在渴望通过学习改变生活状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你,有一些帮助。

知行合一,走出学习误区

对于还不了解郁金香家长学校的朋友们,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郁金香家长学校成立于2018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四年来持续公益帮扶抑郁孩子的家长和有自我成长意愿的家长们,只收取象征性的1元报名费。

家长学校的学习分三个阶段,为期共一年,一阶段和二阶段分别为三个月,三阶段为半年。在为期3个月的一阶段的学习中,家长总共需要读6本书,参与12次共修,写至少3次学习总结。

我想家长学校这样的安排,是旨在希望学员能够通过“自学——反思——实践——感悟——分享”的方式,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成长。

但在我的主持共修过程中,经常会收到来自学员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管是看书,还是听他人分享,都很有触动和感悟,但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轮到自己实践了,又感觉无从下手……”

是的,这也是许多刚刚开始学习的家长共同的困惑:为什么我明明道理听了很多,但很难付诸于实践,或者说,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其实说的就是“知”与“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很多事情,你不是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有多难。因此,学习和实践必须两者统一、相辅相承。

在我看来,家长们的自我学习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一)只读书不思考。我相信能找到郁金香家长学校的家长们,都是奔着学习成长而来,很多家长都告诉我,自己曾经报了很多家庭教育、心理学课程,也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是他们往往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就是感觉听着都对,做起来却无从下手。原因就出在联系自身的思考太少,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主动自发的思考。

(二)泛读书无实践。另外一种学习误区就是泛读,就是虽然看了很多书,但都是草草阅过,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然而,读书的关键不是你读了多少,而是你悟到了多少?你改变了多少?这才是你的真正收获。

所以,我非常提倡在泛读基础上的精读,我经常会把一阶段推荐的书目中一些观点、一些故事搬上PPT,和家人们一起共读,这就是集体精读的一种方式。精读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更好的指导你思考和实践。

“学-思-践-悟-享”——
自我学习成长模式案例分析

因为在家庭教育领域,家长普通存在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误区,因此,郁金香家长学校一阶段的学习安排,贯彻“学-思-践-悟-享”的学习思路,就是希望家长们可以注重实践,通过学习切实改变生活。

下面,我想通过我带领的一阶段班级中的一位学员——团子妈妈的学习分享,对郁金香家长学校一阶段“五字”自我学习成长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

读《生命的重建》之感悟

2022年36班C组学员 团子

翻开露易丝《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常常被书中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点醒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犹如提醒醐灌顶。

“我是自己唯一的思考者”,别忽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吸引而来的。

我想起了一个书中的案例,妻子抱怨丈夫哪哪都不好,说结婚前,他不是这样子的。

老师问她:你丈夫结婚前很好,对吗?她说:是的,很好!老师又问:结婚后不好了是吗?她说:是的,结婚后变得一无是处。老师又问:那你是怎么把你的丈夫变得成现在这样的?她一脸惊讶,完全没想到老师会这样问,陷入了沉思。

我突然想起,这几天的生活琐事儿。

我让老公帮忙热半个菜饼,饼在厨房的篮子里,然后我来取饼时发现他热错了,热了我包装好带去分给同事的饼,我有点生气,说你怎么没听清楚啊?还没说完,老公就一连串的反问,最后来一句:你自己怎么不去热,自己去不就不会错了?

儿子在一旁听着,老公的反应,一下就触发了他保护妈妈的反抗机制:你怎么有那么多委屈,错了还那么多理由,怎么每一件事你都觉得自己那么委屈?

我立马拉了儿子,说好了好了,爸爸应该就是没听清,然后开车去上班了。

我端着水吃着饼,坐在车后排,突然一个孩子冲出马路,老公一个急刹车,水撒了我一裤子,我说,呀,水撒了。

老公立马机关枪一样开始抱怨:我有什么办法,怎么样怎么样,叨叨叨的。

我平静地说:我只是说了一个事实,水撒了,我没有抱怨你吧?没有说你怎么开车害得我水撒了吧?

老公没有说话,等我吃完饼,我说:老公,我想应该是曾经的我一直和你抱怨,才把你变成了现在这样,对不起,没关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真的,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不要忽视了我们的一言一行。

老公听了,沉默了一会,说:以前的你太会抱怨了。我说:是的,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包容。

无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我们的思想,潜意识的力量无穷大。

书中还说到肥胖问题,对此我深有感受,因为感到自己有些肥胖,我选择节食,一吃又觉得罪恶,所有的负罪情绪堆积在身体里,堆积成了脂肪,就像出现的躯体反应一样,都是情绪使然。

“应该”是我们语言中最有害的词:你应该当班长,你应流可以前三,你应该去参加……脑海里浮现了自己从前对儿子的种种所谓激励的对话,现在才知道有多伤害。

我们只看到了孩子婴儿时的完美,哪怕哭、哪怕闹,都觉得可爱,却忽视了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美,抱怨所谓不听话的孩子,要求孩子按我们所期望的样子去成长,限制性的观念成了孩子的牢笼。

我试想了一下书中的练习,列出父母所有曾经说过的错误和缺点,如果让儿子写,会有多少呢?我自己去觉察,想了下,应该有很多很多。

我对着镜子说“我愿意改变”,身体、思想、精神,我都愿意改变,清扫大脑里顽固的思想,重建生命模式。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在我看来,团子妈妈就是通过“学-思-践-悟-享”——“五字”自我学习成长模式,在不断地成长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她的案例。

第一步:自学:“我是自己唯一的思考者,别忽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吸引而来的。”这是她在读书中看到的、引起自己共鸣与思考的金句,当然还有书中生动的案例。

第二步:反思:“突然想起了这几天的生活琐事儿,我让老公帮忙热半个菜饼,饼在厨房的篮子里,然后我来取饼时发现他热错了……”这是团子妈妈在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及时找出自身的问题。

第三步:实践:“老公,我想应该是曾经的我一直和你抱怨,才把你变成了现在这样,对不起,没关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团子妈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她敢于正面自己的问题,并勇于改进。

第四步:感悟:“无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我们的思想,潜意识的力量无穷大……”这就是团子妈妈自己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后的感悟

第五步:分享:团子妈妈更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每次的心得体会,她都会认真记录并及时分享,给共修的伙伴借鉴和思考,所以她也赢得了团队伙伴的喜欢。

今天,我试图通过团子妈妈读《生命的重建》之感悟一文,来总结郁金香家长学校一阶段“学-思-践-悟-享”——“五字”自我学习成长模式。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苦学,更需要巧学。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你受到启发,谢谢!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
郁金香心语时刻

在自我成长路上

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

对此,你又有什么好的方法?

欢迎在评论区参与互动讨论喔

猜你还想看

2023年,我们携手再出发~

2023年,我们邀请你和真实的自己对话

抑郁康复后,我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一样

孩子停滞在家,我看见受伤的孩子背后

走出10年焦虑和3年重度抑郁

曾和女儿同时抑郁,我深知

为孩子设计的所有美好,其实都是坑

内在动力被激发,从重度抑郁回归正常轨道

轻度抑郁患者的自救之路

17岁抑郁女孩的自白

一名13年双相患者的坎坷求职路

面对女儿休学、家庭冷战和辞职后的生存焦虑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你的人生 | 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