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共王(11)和平降临:第一次弭兵运动

 梦想童年594 2023-01-11 发布于江西

#历史故事#

楚国在东线被吴国折腾得不轻,而在北边,晋国又不断向各诸侯施压,陈国、莒国不得不投靠晋国。也许对于其他国家投靠晋国,楚国还可以原谅,但象陈国这样的国家,本就是楚国给了重生的机会,居然也叛楚了,这可是楚国所不能忍的。

既然世界没办法和平,那就打吧。年轻的楚共王正是气盛的年龄。于是,公元前582年,令尹熊婴齐率军讨伐陈国和莒国。

在楚国大兵面前,这样的国家几乎是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反正大家都习惯了谁来便听谁的,既然你楚国来了,那便跟你楚国混吧。

楚老大晋老大,两个老大比力气谁大,受苦的就是这些中原诸侯,而其中象宋国和郑国是最苦的。宋国人的日子实在很难过,他们太需要这两个大佬别打来打去了,打又不打对方,总打代理人战争,受苦的都是小弟们。宋国认为自己是周朝尊贵的客人,周朝乱成这样,宋国有义务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

当时宋国有一位牛人叫华元,他是宋国的右师。右师又是什么呢?相当于齐国的国相、楚国的令尹、晋国的中军帅。这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他希望世界能够和平。

他曾经作为宋国的人质,留在楚国多年,结果与楚国的令尹熊婴齐结成了好朋友。他还与晋国的中军帅栾书也是好朋友。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永远的友情的。

华元意欲调解晋楚关系的想法得到了宋国上下的全力支持。于是,公元前579年,华元不辞辛苦数月间奔波于晋楚之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晋、楚两国充公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答应不再互相死磕。5月份,华元终于主持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地点就在宋国的西门外,史称“华元弭兵”。

参加对象主要是晋国、楚国,还有宋国与许国,这四个国家都派卿一级高级官员参会,华元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为大家准备的盟约内容非常具体:

“晋、楚两国不互相征伐,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有难同挡,有患共救。天下诸侯,若有敢侵楚国者,晋国出兵相助楚国,若有敢侵晋国者,楚国出兵相助晋国。两国不但要和平相处,还要加强贸易往来。。。。”

如果真的那样,那世界和平真的到来了。但历史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古今中外,两个实力相差不多的超级大国之间,要实现真正的和平的难度是很大的,哪怕是一时通过盟约的形式实现了和平,那也往往是短暂的。

而晋楚于公元前579年共同订立的和平条约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两年。因为晋国正是凭借着与楚国的短暂修好,对秦国和北狄开展了大规模的讨伐活动。结果是北境得到了基本肃清,而西境的秦国被晋国揍趴下了。

这样一来,晋国的威望达到了高潮,中原各诸侯哪个都不傻,晋国越来越强大,争先恐后抱紧晋国大腿。尤其是郑国和卫国,这两个诸侯国本与楚国还算可以,但现在是根本性地倒向了晋国。

楚共王感觉到了危机。“呀呀个呸,上当了,原来晋国人是借此机会消除西线和北线的隐患,同时趁机让各诸侯国更亲近晋国啊。这不是忽悠人么?”楚共王心里有一团火。

这种世界和平对楚国没有任何好处!是的,从战略上讲,除非楚国铁了心,象中原各诸侯一样,直接放弃超级大国的地位,完全听命于晋国。但凡有一丝要与晋国争雄的念想,都不应该让晋国腾出手来解决西部和北部的问题。

楚国,确实是上当了。晋国正是利用了楚共王渴望世界和平的心理,明面上与楚国交好,暗地里却不断拉拢诸侯,让楚国越来越被中原各国边缘化,自己却趁机解决西部和北部的边患问题。郑国和卫国更是越来越不把楚国放在眼里,他们向晋国每年进贡大量财物,而对于楚国,甚至连派个人来问个安都没有。

和平协议签订后三年,楚共王终于明白楚国是中了晋国的计了。年轻气盛的楚共王很生气,但一时也无奈,但想想象郑国卫国这样的小国居然也不把楚国当回事了,楚共王决定教训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