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说|公冶长篇5.3:1就是1

 liuhuirong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為了分清:好、坏;對、錯。----李宗奇

為了达到這個目的,各人所走的路不同,天分不同,养分也不同;所以,有些人,早早地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建立了不同程度上地:分清'好’、'坏’;'對’与'錯’地标准,和路标。

但有些人不行,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也不知甚麽是好、坏,對、錯。就是摇摇摆摆,懵懵懂懂。

也不能怪他。這都是:命。如果每個人都能分清好、坏,對、錯的話,人人都能為正義而战,那邪恶就會被压制住。而邪恶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数人的:'無知’而导致的。道理是這樣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见过'光明,知道真理为何,知道理性为何地話,我不确定你還会不会左右摇摆或举棋不定或不为所动、和袖手旁观

人,在為正義而战之以前,一定要先亲身体现,亲自的沐浴過光明,与享受過光明。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并且,你已经足够清醒的話;你還选择對無理与邪恶进行盲从,与跟风。在我看來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道理是這樣的。'上学’,究竟是為了甚麼。我以為,人之所以去上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分清認清有的人不是那麽美好而有些“美好”也并非美好了。這是上学,一個人类'最重要的原因和目的

邪恶是存在的;但他往往會扮成很“友善”的樣子,很有欺骗性。

人,不想被骗,不愿被骗就得多看書,多思考,多思辨。多想想為甚麽。但這也不能保证,説你完全不会被骗。真正的透彻,与清明,是不會主動去'臆断’一個人,不會從你的穿衣、打扮上,去评价一個人。

但是,當你想要行骗、行诈的時候,又會提前知道。這就是:明白人了。

道理是這樣的。一個真的有良知的人,真的格物致知的人真'’的人那他不會轻易的'背弃良知’。理由有两點:一、如果真是通過自己亲身感悟,去学,去証,而'致良知’的話,那他自身最清楚良知,得来不易。

故,不會背弃。二、真正的聪明人都知道哪樣對自己,及其关联人等的利益,是'最好’的

不背弃。這樣的人呢,既:有'良知’、証悟到'良知’的人,他們可能外表看起來,是個小人......但,你若真譲他們做背叛良知的事,那他們未必会做。

甚至還有些人,真正的明白人、与聪明人,他們是真正知道:'哪樣對自己好’,這樣的人,甚至還会跟与譲自己背弃、放弃良知的命令,与上级明里、暗里,對着干反正我不下地狱你爱下你自己下

這,是真正的:明白人了。道理是這樣的。所以,人間呐,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刻,黑暗説了算、与邪恶説算地時刻,即便在那會儿,也会有星星点点的火苗,在背着邪恶做好事儿

道理是這樣的。無論到了任何時候,几千,几百,几万年後......也不会全黑

总会有星星點點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照耀着众生,以及光辉着宇宙了。

道理是這樣地。同理,再亮的星空,再光芒的星河......也無法完全的照亮,和照遍整個宇宙的每一寸角落......总有阴暗的,和漆黑的。

故,邪恶,也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們人,就是要罢心,放在光明面上,放在良知上面,足矣。

所以,儒学是甚麽'致良知’三個字説完了。'是甚麽,為甚麽;'致良知’三個字説完了

1.

道理是一樣的。以前的人,春秋、战国時,和再以前......夏、商时期的古人們,那會的人呢,十分清楚該怎麽学,或者該学誰。

因為,你只要是沾:'学’字,那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能够分清好、坏,對,和錯’。然后,當你深知'光明’為何的時候,當你沐浴過光明,身处光明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該怎麽做,以及,説是:叫做'若战,你該为何而战了’。

2.

道理是這樣的。若战,你該为何而战。这道题,每一個'致良知’的人,心里都很清楚。無需多言。故,“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出自《论语·公冶长5.3》)君子,真君子都是'光明’的代表,与'光明本明’,是天上的明星。孔子説:“鲁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出自《論語·公冶长5.3》)就是告诉我們鲁国是有君子(既:明星們......)

照着学就行了。那或许是個幸福的時代。因為有带头的;有模范,有榜样。而在没有明星的時代鲜有真君子的時代里面,真正的君子,也会变成君子。

因為君子本是君子。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初四 于自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