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说|八佾篇3.26:《论语》中的‘反诘’

 liuhuirong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论语心说|八佾篇3.26:《论语》中的'反诘’》----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闰四月廿二 与自家作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当中,偶尔会见到这样的句式,我叫他:'反诘’。

什么叫:'反诘’,我们一般读《论语》会看到一些比较典型的诘问句式,比如《论语·八佾3.26》当中的:“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吾何以观之哉”,是一个典型的:'反問;但是,因為此句有'動作前缀’作為铺垫,既:“居上”,“为礼”,“临丧”三者。'居上是名词,“居上不宽”里面的:'不宽’,是形容詞和動詞作结尾,也既是说:“居上不宽是名詞加形容詞加動詞的词性。“為礼不敬”,“临丧不哀”也基本如此。

'为礼’,是名詞動用。'不敬’,是形容詞加動詞。同理,'临丧’是名词动用,而'不哀’,则是形容詞加动词(或名詞…)。总之,在《论语·八佾篇3.26》“吾何以观之哉”,这一反问句之前的,都是一些名詞或者名詞动用,以及形容詞加動詞(或名詞)的结尾,这(既:《论语·八佾3.6》)反映了一种情况,既:在这样的环境下,“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的社会,以及人文环境下,《论语》记述孔子对于这样的环境和情况是看不下去的。既:“吾,何以观之哉?”。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是礼崩乐坏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孔子看不下去……同时,《论语》此段(即:八佾篇3.26)所用的记述方法,和表达形式,则是我们今天常说,以及普遍的:'诘问’了。但是我们读《论语》,我们学《论语》的目的,绝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我上述所说的阶段,分析句式分析语法分析环境……等等。这些重要,既:句式,语法,环境……等等。但是也不重要。我们读《论语》,是要:为己所用,从学习《论语》中,在以《论语》为基础的逻辑推理理性主义以及逻辑辩证中总结出一套能够切实可行且为己所用为己所谙的心法这是我们学《论语》研究《论语》的最终目的及意義了。我们不是给别人看,让别人觉,你有多大地学問,多深地造诣……我们是给自己为自己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所感而做地努力与运筹。这是我们学《论语》,以及研究《论语》的意義,以及价值了。不是给“别人”学,而是先得自己真明白,自己真明白之后,如果有能力,还有能量的话,在尽己所能的,去普惠他人……这是《论语》的意義和价值。不是吗?所以我们知道了:诘问,还不行。

还得知道,什么是反诘。所谓:'反诘’,就是你得'反过来读’。

1.

怎麽讲,我举个例子:《论语·述而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个句式,我们看,是不是和:《论语·八佾3.26》有很多相似、相同之处呢。

居上不宽”,“德之不修”;“为礼不敬”,“学之不讲”;“临丧不哀”,“闻義不徙等等,但是,我们从《论语·述而7.3》陈述句式来看,述而7.3描述的是孔子之”。:“是吾忧也”。那么,“反身而诚”(出自《孟子·尽心上》),让孔子不忧我们该怎么做

2.

既然:“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孔子之,那么我们后世儒生只要做到修德讲学徙義改善不就可以了吗

这就是我说的:'反诘之应用道理是一样的所谓反诘就是要清楚地明白地理解《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所要表述的含义并加以思考和印证,我可以坦率地说,这是一笔来自于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巨大地精神财富。如果你真的能够读懂“四书那么这对于你'做人’来讲是非常好的一种里子的底气。道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年代,精通“四书可能不能给你:面子,但是,他(既:“四书”)绝对是你关注:'里子’時,绝对無法忽略,也是不可能绕过的:一座'华夏文明里子的山丘。当你越过他的時候,当你站在山后的时候,你再去面对这个世界,相信你会很有:底气。因为你知道,什麽是:人,人是什麽……这对你将要作任何事情,無论你要面子,还是不要面子,都很重要。

3.

因为:人,就是“四书”讲的事儿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论语·八佾3.26》,'反诘’句式在《论语》中,到底应该怎麽理解,怎么应用。我们看《论语·八佾3.26》的内容,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对这三种情况,《论语》记述,他(指孔子...)是看不下去的。“吾何以观之哉”这是一个普通的诘問,收尾。那我们反过来想,所谓:'反诘’,就是我们思考:如何令孔子能够'观之’,这就像,我们想如何令孔子'不忧’,一样(参考《论语·述而7.3》)。

4.

只要:居上则宽為禮则敬临丧则哀就行了嘛。

这就是《论语》中的:反诘,道理是这样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闰四月廿二 于自家中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