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自信:谈谈拼音为什么无法取代汉字

 思想者札记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记得之前在外企工作,遇到过国外同事学习汉语,对于汉语的高难度提出过问题,有一个问题印象深刻:既然已经有了拼音,是否可以取消汉字,直接用拼音来做书写?

这个问题之前也听别人说过,比如1930年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的短文来反驳用拼音取代汉字,对于汉语文字的运用让人拍案惊奇。

相比于英语,汉语在全世界的推广程度还远远不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以汉字和中国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随着中国影响不断扩大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01


拼音为什么无法取代汉字

《施氏食狮史》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于1930年在美国写的一篇同音文,文章原题《石室施士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整篇文章如果用拼音来写的话,全篇只有一个拼音:shishishishishi,如果不看汉字,根本无法理解,这也可以看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个简单的拼音可以替代的。

其他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这个,小龙女看到杨过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感慨:“我也想过过过过过过的日子……”,还有这个:我在骑自行车差点摔倒,“还好一把把把把过去了”,这些汉字里面正常的表述如果换成拼音,不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不用说汉字大量存在的谐音、声调、多义词等多种不同的方式都是拼音所无法体现的,然而为什么近代经常出现用拼音取代汉字的说法,表面上是对于汉字通过拼音与世界接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近代中国的积弱。

02


取代汉字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过去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文明对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和辐射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的强盛时期,汉唐都有过万朝来贺的盛况,中华文明的汉字也在很多国家,如韩国、日本流行。

然而19世纪以来,以昂撒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领先全球,全面超越中华文明,尤其是近代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让中国赢弱的国力为全世界所嘲笑,甚至出现了“东亚病夫”的污蔑性称呼,这让传统中国文化所影响的东亚圈分崩离析,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韩国日本的去汉字化,比如韩国推广谚文取代汉字,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推广实行去汉字化,背后所体现的是国家实力的此长彼消。中国的国家实力衰弱,连锁反应是背后的文化自信丧失殆尽。

 

同样还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于中国古文和文言文的批判,对于繁体字的改革,背后逻辑就是对于国力衰退背后的原因追寻,而承载文化的汉字就成为众矢之的。从摈弃文言文提倡白话,到废除繁体字,实行简体,甚至用拼音代替汉字的说法,背后都是对于中华民族近代落后和被动挨打的反思,而汉字则成为文化不自信和失望的目标,被过度妖魔化,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03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让我们看看数千年历史中的汉字作品,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面的田园情感,到千字文里面优美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的对仗之美,再到唐诗宋词里的锦绣江山,从甲骨文的厚重,再到行楷隶篆的书法艺术,汉字承载的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底蕴和传承,格外厚重和多姿多彩。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伴随着对于汉字以及中华文化的再认识,尤其是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重新认识,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去影响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更多的国家,正如过去五千年中国对于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和输出一样。

同样的,英语之所以成为全球最流行的语言,成为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被绝大部分的国家所认可接受,同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和可乐汉堡文化一样,背后都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实力体现,这个实力体现在军事、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语言作为载体,首当其冲。


04


文化自信,推广汉字之美

我们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普通话、广东话、闽南话、温州话等多种方言,再到楷草隶篆多种形式,汉字的发展历史悠久,背后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之前听过一首歌:《中国话》,在优美的旋律中把中国话的特点娓娓道来,中国话很好听,从“扁担宽,板凳长”到“平平仄仄平平仄”,再到“鹰和兔,腿和嘴”,优美的中国话以及背后五千年的文化,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在民族复兴的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必将更加灿烂多彩。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往 期 推 荐


幸福的人生需要多点聚焦,少做选择


感染新冠后,我从亲身体验中悟出“三个道理”


2022年度流行语出炉:你的年度汉字是哪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