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下成蹊 | 理发记

 桃下成蹊读书会 2023-01-11 发布于安徽

上个周末,天气尚好,阳光晴暖的和这个季节多少有点不搭。吃过午饭后我说要到外面的商业街去理个发,母亲便主动说要和我一起去。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识不得几个字,且方向感极差,她常常指着西边问我那是不是东,也因此她自打来到城里以后便极少出门,一来是她怕自己认不得回家的路,二来她也听不大懂邻居们的方言,在别人和她搭话的时候常常显得手足无措。我能感觉得到她在这里待的很不开心,时时处处都显得拘谨。

从家到理发店还有一段距离,母亲絮絮叨叨地和我讲了许多来这里之后的直观感受,她先是和我说这里和咱们老家也没啥两样,不过就是车多了点儿,人多了点儿。我就问她是这里好还是乡下好,母亲不无嫌弃地说,还是乡下好,出门到处都可以逛,不像这里,去到哪里都不方便。我反驳她道,那你可错了,就算这城里什么都不如乡下,但是要说方便可比乡下方便多了,改天我带你去坐坐地铁你就知道了。母亲以前并不知道地铁是如何运行的,听说是在十来米深的地下的时候,有些难以置信,语气中满是狐疑,地底下怎么跑的车?

这次母亲主动要出去走走,我当然很开心。于是便趁着孩子午睡的时候,带着母亲下楼了。我们的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小区内的绿化颇有些观赏性。我特意选了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哪知道母亲却十分不买账,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就想省点力气。我这时才意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年过花甲,早已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年轻有活力的女人,而是爬个楼梯都要停下来喘口气的老太太了。

从家到理发店还有一段距离,母亲絮絮叨叨地和我讲了许多来这里之后的直观感受,她先是和我说这里和咱们老家也没啥两样,不过就是车多了点儿,人多了点儿。我就问她是这里好还是乡下好,母亲不无嫌弃地说,还是乡下好,出门到处都可以逛,不像这里,去到哪里都不方便。我反驳她道,那你可错了,就算这城里什么都不如乡下,但是要说方便可比乡下方便多了,改天我带你去坐坐地铁你就知道了。母亲以前并不知道地铁是如何运行的,听说是在十来米深的地下的时候,有些难以置信,语气中满是狐疑,地底下怎么跑的车?

我们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走到了理发店,那家理发店门面并不大,里面的装潢也显得有些破旧,桌椅板凳看起来都有些沧桑。里面有三把理发时客人坐的旋转椅,每张椅子前面是一个镶着木框的大镜子,我在其中一把上坐了下来,母亲就坐在我后面的一张小圆凳子上,我从镜子里刚好可以看到她。那位理发的师傅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在给我理发的时候,便随口和母亲攀谈起来。看着镜子里的母亲和我,突然我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带着我到镇上的理发店去理发,我坐在理发店的大转椅上,她就在一旁站着或坐着。时间过得真是飞快,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此刻镜子里看到的母亲佝偻着背,头发稀疏且掺杂着白发,早已不再是儿时记忆里的那个模样,只是看着我的眼神还是和小时候一样。

我与母亲在这近三十年中,由于我常年在外上学,几乎见面的次数很少,仿佛母亲从年轻到苍老中间只隔了几十次见面而已。我想起季羡林先生在《永久的悔》中写过的一句话,他说,来生如果还做母亲的儿子,他一定不会选择远走他乡去求学,他会守着母亲,早早地娶妻生子,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悔啊。

等我理完发,我建议母亲也在这里理一下,顺便再把头发染黑一下,母亲问了下价钱,大概要五十多块,母亲便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肯在这里染头发。

我拗不过他,只好在网上买了剪发的工具和染发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母亲坐在阳台上,我为她披上理发时的围巾,阳光照在她稀拉拉的头发上,银色的发丝显得格外的醒目。我先是用剪刀为她简单的修了下杂乱的碎发,然后把染发剂倒在盒子里,用梳子搅拌均匀,再一点一点地抹在她的头发上,她的头发柔软且稀少,像一蓬水草,我不敢太用力,生怕被我扯掉了一根。

染完发,我帮她洗了头,用吹风机将她的头发吹干,镜子里的她显得年轻了许多,可我的内心清晰的记得,那地上还残留着她花白的碎发。

新年快乐

Happy NewYea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