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雪【任毅俊】

 太行文学l苑 2023-01-12 发布于河南

和黄山的约会是不期而遇的,也是一场单向的奔赴。那久难消融的黄山积雪,在新年的起点为余生留白。

五岳归来,众山皆平。黄山看尽,五岳亦如是。黄山印象的变现源于一次简单的对话,在和挚友张艳龙的几番斟酌权衡下,便成了新年行的目的地。那是岁末的午后,冬日的暖阳从太行山的缺口倾泻,偷听了两个中年人关于说走就走的任性。

草草收拾,从一处山赶赴另一处山。然而,此行终将是痛并快乐着。引擎轰鸣声响,那是少年的梦想在唱歌。点点灯光闪烁,那是星夜兼程的执着在指引。千余公里的路程,走过山,跨过水,也错过了我们两人轮换休息的沿途风景。在黄山的清梦中,我们投入它陌生的怀抱。

小憩3个小时,被街边嘈杂的人声吵醒,窗外天光渐白。远望青山披翠叠绿,怎是万物凋敝的北方所能见。遍山的竹林仿佛还未从清梦中醒来,你枕着我,我拉着你,一动不动地蜷缩着。这和印象中的黄山景象不同,期盼中的迎客松和黄山石大约还隐藏在这青山深处。

直到坐上景区大巴蜿蜒上行,黄山的模样才逐渐清晰起来。近处竹翠雪洁,远山微墨含青,偶见山的背荫处的一大片雪从山顶覆盖至山脚,仿佛千年的愁结成的发丝。从热情的导游口中得知,此行从南门上山,由北门下山,先后要经过迎客松、鳌鱼峰、光明顶、飞来石等景点。

缆车沿着陡峭的山势攀行,索道的尽头仍在云深处。高度不断爬升,让人的视野也逐渐宽阔起来。远望天边,连绵的山占据了地平线的位置。近看群峰,裸露的石缝中青松挺拔。俯视山谷,怪石嶙峋间点点白雪映衬。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凛冬高一筹。寸许厚的积雪不知是经过了几场大雪纷飞,在这样高海拔的峰顶间独享这份静谧和圣洁。湿润的台阶上,簇拥的人头连成一条断续的风景,而我和挚友也在其中。停停走走,说说笑笑,一夜的劳顿和乘坐缆车的恐惧早已清出这副微汗的躯体。

黄山的风景,以迎客松、飞来石和可遇而不可求的云海闻名。而在冬季,那残存的积雪就是季节的馈赠。雪花从天空飘落本无任何偏爱,遇到黄山的群峰便成了独宠。沟壑间,青松下,白成了一地斑驳。那雪仿佛知晓山的苦痛,在低洼处抚平风剑刀霜的伤口,也安慰着凌寒独立的黄山松,把满地的松针掩埋。

气喘吁吁的游人手捧积雪,在栏杆的石柱上捏成兔子,游侠,熊猫……在人的手中,这雪便有了具体的模样。这样的季节,也给了这些形态各异的雪人得以留存的机会,反而成了黄山雪的另一种印象。

山风拂面,吹不皱半山的白。山路崎岖,看不尽松林的绿。有了雪的衬托,那山显得更加硬朗,那松更是遒劲有力。在行人难以到达的山巅崖下,黄山松把根系深扎于岩体,拼命吸取阳光雨露,拼命舒展扭曲的肢体,把最美的身姿展现于天地之间。黄山松成就了生命的执着,也成就了这片隐藏于云雾之间的山。

此程行至过半,便遇到对向而行的游人,未知的景色仿佛在擦肩而过时相遇。然而,彼此的陌生将风景的秘密封存,在让行的会心一笑中仅仅感知到此行不虚。偶有喊着号子的挑山工超越惬意的行人,在如此的胜景只顾着低头看路,唯有中途休息的片刻抬起挂着汗珠的脸颊,精壮的身躯和黄山松一样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

飞来石是此行的转折点。先前从各个山头间高低起伏而来,免不了有手脚并用的陡峭之处。经过此处后,便是持续的下行。所有的压力都交给了双腿,走得时间长了,明显感觉疲软无力,反倒需要休息几回。

尽管石阶没有结冰,但明显湿滑难行。从高山仰止到俯视看路,视角的变化也让注意力产生了转移。山势已经变得平缓,落雪变得更加厚实,裸露的山石被覆盖起来。雪被下,黄山松的根系吸吮了更多的滋养,难得的苍翠连成一片松林,形成积雪上新的一层覆盖。

和多年的挚友携手同行,共同经历这段攀登的坎坷,一起观赏黄山的奇石、落雪、迎客松,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张二人何其相似。或许,这黄山的雪,亦如那晚的夜色月影,也是男人间那份难得友谊的见证者吧。

【作者简介】:任毅俊,林州人,从事煤矿企业党务宣传工作。工作中善于用细腻的笔触展现矿山的发展故事,在《中国煤炭报》、国家煤监局网站时有“豆腐块”发表。工作之余,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聊发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