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液是愚昧的医疗习惯”

 xyf4345 2023-01-12 发布于浙江
大夫f

图片

今天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

图片

我和另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调侃戏谑了一番,目前张口就说出医院治疗新冠肺炎的几个手段。

很无奈啊,正好看到丁虹教授关于目前医院治疗新冠的几个针砭时弊的论述,希望可以点醒更多人!

以下内容摘自公众号:虹说健康 作者 丁虹教授


激素冲击病毒肺炎,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激素的不良反应一是“免疫抑制”,导致细菌感染,或院内感染。由于医院病毒细菌载量远远高于其他地方,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住院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能够在家处理的,就在家,不要轻易住院;

输液-愚昧的医疗习惯

住院一定要“吊针”,这是极其愚昧的医疗习惯,这个习惯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正确的治疗方案应该是,能口服的不要注射,非要注射,要严格控制每天输入体内的液体量,否则,健康人输液一周,也会有濒死的感觉。希望医生朋友们能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自己的尊严与生命相比,应该还是生命为大;

抗菌药不需要联用

抗菌药不需要联合应用,只要你能正确诊断是什么病原体感染,一个抗菌药足够,因为,现在的抗菌药足够广谱,足够强大。联合应用抗菌药,不会增加效果,只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处方中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导致反胃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医生,那么就挑战一下自己的医疗技能,争取用一个药治好病,尽量杜绝联合用药的欲望,除非你能说出道理;

免疫球蛋白?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将“免疫球蛋白”当做治疗“新冠重症的标准方案”。免疫球蛋白是用健康人血清做的,含有健康人群血清的各种抗体,主要治疗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免疫缺陷病。实际上,感染新冠的人,并非免疫缺陷,有症状、无症状取决于“免疫系统是否稳定”,而不是要提升免疫力。重症就是因为免疫过激,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所致,这个时候注射免疫球蛋白,很可能火上浇油了,至少部分人会导致更坏的结果。

《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2022年2月发表研究结果,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给新冠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改善28天后的临床结果,且与严重疾病发生频率增加有关。
图片
图片

有人说,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的是“COVID-19免疫球蛋白”而不是普通的“免疫球蛋白”,其实,如果做严谨的临床试验“COVID-19免疫球蛋白”,同样不会有明显疗效,因为,理论上都无法说通。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只是一种简单的“医疗直觉”思维,对免疫学有极深度了解,对重症发病机制有研究,就不会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新冠重症。

2020年武汉疫情时,有很多康复后的患者主动捐献“血清”,他们的血清就应该含有“COVID-19免疫球蛋白”,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且我们有一个群友的妹妹,上午捐献血清,下午自己又阳了,且出现症状。

图片

过度医疗(全段重点!

大量液体的输入,导致心衰,多种中药注射剂、激素、抗生素的联用,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减药”;然后启用了“白蛋白”。大量输液导致心脏、肾脏、肺组织水肿,面临衰竭,白蛋白大家认为是一个营养物质,其实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形成“胶体渗透压”,帮助水肿的组织脱水,如果买不到“白蛋白”,可以使用中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提升胶体渗透压,同时我启用了利尿药,将过多输入的液体排出去,心、肺、肾不水肿了,人就恢复了;

吸氧机+呼吸机

为什么新冠患者即使是肺炎也无需住院呢?通过上面的分析,你会发现,医院并没有很好的抗新冠肺炎的方法,它与家里的区别就是一个“呼吸机”的差别,如果你家有吸氧机或吸氧机+呼吸机,患者只要能口服药物,就无需住院。

合理用药

这个案例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是“药物可以治疗疾病,药物也可以导致疾病;能用1个药治好的病,不用2个药;能口服的,不要注射”;我最希望大家记住的一个数据是“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住院死亡人数的53%,占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就是30%的人不是病死的,是不合理用药死亡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