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琥珀介绍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1-12 发布于江苏

一、辽代琥珀与佛教文化

      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离辽代庆陵不远。在白塔天宫发现的辽代琥珀文物均与佛教有关。辽代的佛教主流义学思想为华严宗和密宗。其中又以密宗最为兴盛,并且体现出密宗、华严等诸宗相互圆融的趋势。历代辽国帝王都信仰佛教,从圣宗到兴宗、道宗,开始了佛教在辽国的百年兴盛,其中道宗耶律洪基研习梵文,甚至到了“有若生知,殊非性习”(好像天生就会,简直不像后天习得)的地步,在统治者的带动下,整个辽代对佛寺的捐赠和修建是不遗余力的。在《全辽文》中,内容与佛教有关的比例达到了32%,其中最多的就是造幢记及寺庙的修建碑记。可以说佛教已经深入到整个辽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婚、丧、嫁、娶及生、老、病、死莫不与之相关。(摘自——《从塑像艺术,浅谈辽代的佛教发展》)
      受佛教的影响,而作为佛教七宝之一的琥珀,更是辽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考古出土文物来看,能使用琥珀的主要是耶律和萧姓两大高级皇室贵族(为了保证血统纯正,两大姓氏彼此通婚,如陈国公主及其驸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份地位特殊的异姓权臣,如韩匡嗣和韩德让父子,在其重建的独乐寺塔天宫里发现的琥珀制品均与佛教有关,其中有琥珀制作的五层和七层小方塔模各一件。陈国公主与其及驸马墓所出土的琥珀制品大多亦与佛教相关,如一对8件琥珀龙首摩羯耳饰、琥珀莲花双鸟纹握手、琥珀璎珞等等。然而这些仅仅是辽代琥珀艺术的冰山一角。

二、辽代陵墓盗掘和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

       由于辽代墓葬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大多被盗扰严重,特别是帝陵和周边附葬的后妃及权臣陪葬墓,有些在金灭辽的时候就已经被金兵盗毁。据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三百四十六·四裔考二十三记载:“金人破上京,凡祖、怀、庆州、乾、显州境内木叶山,辽国上世冢茔所在,皆焚劫发掘无遗。”

        根据《辽代帝王陵被古今贼人盗掘,省领导之子,派百余人大肆挖掘》记载:金朝统治者战胜辽国后,开展疯狂的报复行径,辽朝帝陵尽数被破坏殆尽。以辽祖陵为例,南宋叶隆礼撰《契丹国志》记载:'1120年(天庆十年)夏,金人破上京祖州之天膳堂,焚略殆尽,发掘金银珠宝。’随后1914年(民国三年),林西县长意外发现了圣宗耶律隆绪的永庆陵。这以后,陵墓屡遭盗掘。有影响的盗掘活动有四次——

1914年(民国三年),林西县长组织人手,偷偷挖陵。
1922年(民国十一年),法国神父闵宣化盗陵。
1930年(民国十九年)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盗陵。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日本人田村实造、小林行雄盗陵。
中、法、日三国盗墓贼的黑手均伸向了辽代帝王陵,为盗墓史上少见。因为四次事件都很重要,应该交代清楚,《民国盗墓史·内蒙卷》中均设专章,一一作了讲述。庆陵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庆云山一带的辽代帝王陵。庆陵,并不是一座陵,而是圣宗耶律隆绪的永庆陵、兴宗耶律宗真的永兴陵、道宗耶律洪基的永福陵三陵的合称。当地人将三座陵分别叫做'东陵’、'中陵’、'西陵’。其中汤玉麟盗庆陵在《辽代庆陵被掘记略》所记尤为详细。民间传,当时热河省内的辽代帝王陵全被汤玉麟盗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汤玉麟当时让汤佐荣带领陆军三十六师的官兵,以军事演习为名开赴庆陵一带。盗掘手法与孙殿英盗清东陵一样,先将陵区一带封锁起来,用军事炸药炸开了三座皇陵的地宫入口,再挖开长长的墓道。好多士兵整天在山上乱挖,挖了几百立方的土石。”

      在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了不少辽代重要人物的墓葬。比如辽代早期耶律羽之(890年-941年)墓,他是辽朝宗室,大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堂兄弟。耶律羽之主政东丹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有效地稳定了东丹国的政局,先后被加封为左相、太尉、太傅、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1992年6月,耶律羽之墓被盗,由于耶律羽之墓是在被盗九天后才发现,公安赶到现场后,盗墓贼早已不见踪影,盗墓贼带走多少件文物也无从考证,出土的琥珀文物仅几件珠饰(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耶律羽之墓在公元1120年金人破上京时,虽然躲过了金兵的盗毁,然而在800多年后,却没有躲过盗墓贼之手。在辽代灭亡后的近900年时间里,上至帝王陵墓,下至中小贵族墓葬大多几经盗扰,损毁严重。因此,形容十墓九空对于辽代墓葬来说最为适合不过了。所以很多辽代文物流失非常严重,这其中就包括了辽代契丹贵族最崇尚的琥珀制品。这对研究辽代的琥珀艺术和文化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为此,通过考古发掘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整且未被盗掘的,要数陈国公主及其驸马之墓。

三、陈国公主及其驸马之墓

      1985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当地修建水库时发现2座墓葬,随后于1986年6月8日,由内蒙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对这2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编号分别为M2和M3,M2位于M3东南10米处,形制与M3略同,被盗严重。M3通过考古发掘出土墓志铭得知,墓主为陈国公主(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女儿,吴国公主妹妹)及其驸马萧绍矩。笔者相信,在被盗严重的M2号墓内,曾经也一定是有相当丰富的精美文物,可惜再也无缘相见。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随葬品共3227件,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贵族的豪华奢侈和墓主人的显赫地位。从另一个侧面则反映出辽代中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兴盛。

    公元1005年1月,宋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国礼尚往来,互相派出外交使节,边境贸易频繁,在客观上造福了两国臣民,为宋朝换来了100年和平。同时辽国也更加富裕,这一点亦可以从陈国公主墓(公元1018年)出土的众多奢华精美的文物来印证。

      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太师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也。”陈国公主死于开泰七年,当时的皇后为圣宗仁德皇后,则驸马萧绍矩当为仁德皇后之兄。萧思温,当为萧绍矩的叔祖。“他们那时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据辽史研究专家盖之庸介绍,为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辽圣宗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不过,根据墓志记载,二位的死和宫廷争斗没有关系,两人都因病而亡。

图片

三、陈国公主及其驸马之墓出土琥珀文物介绍

根据《辽陈国公主墓》考古报告摘要出土琥珀文物如下:

       陈国公主及其驸马之墓出土琥珀材质珠饰共计1240件,器物和有纹饰的饰物共计72件,其余1168件均为素面珠饰。
      琥珀佩饰和饰件有头饰、项链、耳坠、璎珞、串珠,造型有双鱼、鱼形盒、鸿雁、鸳鸯、双鸟、蚕蛹、龙、莲花、胡人驯狮、瓶形等。此外还有琥珀握手。琥珀器造型美观,纹样雕琢细腻,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雕刻多采用写实手法,造型形象生动逼真。如动物形象中有的交颈而卧,有的并肩相随,有的比翼双飞,构思巧妙。琥珀有橘红、黄红、褐红等色,多数色泽莹润鲜亮。因为置于死者身上,受尸体腐蚀污染以及水的浸泡,出土时有的变质和变色,有的酥脆碎裂,但多数保存完好。

出土琥珀文物:
      琥珀珍珠头饰 1组166件。标本Y110,置于公主头部。由2件琥珀龙形饰件、122颗小珍珠和42件金饰片以细金丝连缀组成。用2根长度相同的细金丝将珍珠串成2串,然后对折拧成2个长环状,两端各系1件龙形饰件,琥珀饰件下各垂挂3组金饰片。珍珠略有残损,每颗直径0.35厘米。金丝直径0.04厘米。2件琥珀龙形饰件大小相同,橘红色。龙的形象雕刻成昂首翘尾,龙身镂雕,腹下雕刻1朵云纹,云纹上有3个孔,内穿金丝,下垂金饰片。琥珀龙形饰件长5.1、宽3.5、厚1.1-1.35原米。金饰片有6组,每组由2件菱形小金片和5件尖叶形小金片以金丝连缀而成。菱形金片长1.8、宽1.1厘米,尖叶形金片长1.2、上宽0.5、厚0.025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琥珀珍珠耳坠 1副(42件)。置于尸床东部。大小相同。标本Y95-1,由1件金钩和4件琥珀饰件(*2)、6颗大珍珠、10颗小珍珠(根据组合应有11颗)以细金丝相间穿缀而成。穿缀方法是,将金钩一端穿过1件琥珀饰件,并拧成小圆环结扣,下系1根细金丝,内穿2颗略大的珍珠,然后又穿1件琥珀饰件,间隔2颗珍珠,再穿1件琥珀饰件,再间隔2颗珍珠,末端穿1颗小珍珠固定,小珍珠上方用金丝系1串小珍珠,每边4颗,金丝两端各穿入琥珀饰件穿孔中,由琥珀饰件下部穿出,尾端各穿结1颗小珍珠。全长13厘米(下图)。金钩,直径0.15厘米;6颗大珍珠直径0.8厘米,10颗小珍珠直径0.3厘米;4件琥珀饰件,橘红色,整体均雕刻成龙鱼形小船,龙首,鱼身,船上刻有舱、桅杆、鱼篓,并有划船、捕鱼之人,雕刻入微,形象生动。4件船形琥珀饰件各有不同之处。由上至下第1件,船上雕刻2人,船头1人,中部1人,坐于船上,双手持桨作划行状,中部和尾部各置1鱼篓,长4.8、宽0.9、高1.5厘米;第2件,船上也雕刻2人,分别立于船头和船尾,双手持桨作划行状,中部有船舱。长3、宽0.9、高1.2厘米;第3件,船上刻2人,分别坐于船头和船尾,双手持桨作划行状,船头还雕刻1鱼篓,船中部有船舱,舱前立1桅杆。长3、宽0.9、高2厘米;第4件,船头坐1人,作撒网捕鱼状,披蓑戴笠,中部有船舱,船尾放1鱼篓。船头、船尾各穿1孔。长3、宽0.9、高1.2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琥珀珍珠项链 1组704件。标本Y111,置于公主颈部。用8串金丝穿连的珍珠和1件琥珀坠3颗琥珀珠组成。琥珀坠,褐红色,两侧横穿1孔,8根金丝同时穿过此孔,然后分成2股,共系珍珠700颗,金丝末端各穿1件圆形琥珀珠,所余金丝一端拧成环形,一端再穿1件小琥珀珠,起搭扣作用,扣挂于另一端的金环上。琥珀坠饰长7.8、宽3.6、高5.6厘米,3颗琥珀珠直径0.8-2.3厘米。8串珍珠略有残损,现存700颗。每颗珍珠直径0.3厘米(下图)。

图片

琥珀璎珞 4组。分别佩戴于公主和驸马的颈部。每人戴两组。
标本Y118,1组264件。戴于公主项下。出土时穿系琥珀串珠的银丝已残 断,部分串珠散乱,整理时按出土原状,并参照驸马璎珞复原成形。形制与驸马璎珞基本相同。由5串(共6组)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料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周长159厘米(下图外)。琥珀珠,红褐色,形状有不规则椭圆形和枣核形2种,有大有小。最大者长2、直径1.5厘米,最小者长1.4、直径0.8厘米。

图片

图片

      琥珀饰件7件,有红褐色和橘红色。其中浮雕饰件5件,素面饰件2件。
Y118-1,素面琥珀料,形状不规整,表面磨光,中部横钻一孔。长6.0、宽3.4、厚2.4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Y118-2,素面琥珀料,略长。长5.6、宽3、厚2.4厘米(下图)。

图片

Y118-3,穿于左侧上部。略呈椭圆形。正面浮雕行龙1条,昂首摆尾,眼睛圆睁,两前爪一前一后作行动之态。中部有一穿孔。长7、宽5.4、厚2厘米(下图)。

图片


Y118-4,穿于右侧上部。椭圆形,正面浮雕一朵莲花,周围雕刻19瓣莲瓣,中部有穿孔。长7.3、宽5.1、厚2.6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Y118-5,穿于左侧下部。椭圆形。正面浮雕蟠龙一条,昂首回视,身躯向上卷曲成团,尾与前爪相接。中部有一孔。长7.8、宽6.4、厚2.3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Y118-6,穿于右侧下部。椭圆形,正面浮雕行龙戏珠纹。龙昂首摆尾,龙首前面刻一个火焰宝珠。两眼圆睁,前爪一前一后。中部钻1孔。长7.9、宽6.5、厚3.4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Y118--7,穿于下部正中。椭圆形。正面浮雕蟠龙1条。龙首后顾,身躯卷曲成椭圆形,前两爪呈伏卧形,后两爪呈蹲踞形,龙尾由后两爪的中间部位伸出向上翘起,与龙首相对。中部有穿孔。长12.3、宽6.8、厚3.1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标本Y104,1组69件。出土时置于公主胸部,珠串残断散乱,已复原。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组成。周长113厘米,银丝径0.1厘米(下图内)。琥珀珠60颗,橘红色,圆球形,大小略有不同,直径0.8-1.9厘米。

图片

琥珀饰件,9件。有圆雕和浮雕2种,纹样主要为龙纹,鸡心形和圆柱状(T形)琥珀饰件为素面。
Y104-1,穿于上部左侧。略呈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蟠龙。中部钻1孔。长4.3、宽3.6、厚1.8厘米。
Y104-2,穿于上部右侧。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行龙。中部钻1孔。长4.1、宽4、厚1.6厘米。
Y104-3,穿于中部左侧。略呈椭圆形。正面浮雕行龙戏珠纹样。中部钻1孔。长4.2、宽3.8、厚1.1厘米。
Y104-4,穿于中部右侧。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蟠龙。中部有穿孔。长4.7、宽3.8、厚1.4厘米(下图)。

图片

Y104-5,穿于下部左侧。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行龙。中部钻1孔。长4.1、宽3.7、厚1.6厘米。
104-6,穿于下部右侧。略呈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行龙。中部钻1孔。长4.4、宽3.7、厚1.3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Y104-7,穿于下部左侧。呈鸡心形,素面。上部穿1孔。长3.9、直径2厘米(下图)。

图片

Y104-8、穿于右侧下部。圆柱状,素面。上部穿1孔。长6.1、直径1.65厘米(下图)。

图片

Y104-9,穿于下部正中。整体圆雕1条蟠龙,龙体卷曲成圆形,双眼圆睁。中部钻1孔。直径4.8、厚2.9厘米(下图)。

图片

标本X116,1组421件。佩戴于驸马颈上,垂于胸腹部。由416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组成。用7根细银丝将琥珀珠与琥珀浮雕饰件相间穿缀而成。出土时珠串略有残断和散落,已复原。璎珞周长173厘米,银丝直径0.1厘米(下图)。

图片

X116-1,穿于上部左侧,橘红色,椭圆形,对鸟,长尾。鸟首上部和腹下空隙之间雕刻几朵云纹。中部有1穿孔。长6、宽4.9、高1.8厘米。
X116-2,穿于上部右侧,橘红色,椭圆形。整体雕刻成1片荷叶形,荷叶上有2条鱼。中部穿1孔。长5.9、宽4.9、高1.8厘米。
X116-3,穿于中部左侧,红褐色,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蟠龙,昂首摆尾。中部有1穿孔。长10.7、宽6.3、高3厘米。
X116-4,穿于中部右侧,橘黄色,椭圆形。正面浮雕双龙戏珠,双龙昂首张口相对,龙首之间刻1火焰宝珠,双龙的尾部互相缠绕在一起。两侧有孔。长11、宽 6、高2.8厘米。
X116-5,穿于下部正中,橘黄色,略呈椭圆形。正面浮雕行龙1条,昂首升腾,右前爪呈拳状,三趾,尾向上翻卷与首相接。两侧穿1孔。长10、宽8.5、高3.2厘 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标本X112,1组73件。戴于驸马项上。出土时珠串右侧残断,略有散乱,珠串左侧基本完好,已修复。由64颗圆球形琥珀珠和9件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面成。周长107厘米,银丝直径0.1厘米(下图内)。琥珀珠,64颗,橘红色,圆球形,中有穿孔,大小略有不同,直径0.8-1.4厘米。

图片

琥珀饰件,9件。颜色有橘红色、红褐色,有圆雕和浮雕2种。造型有狮、狻猊、蟠龙,还有鸡心形和圆柱状素面琥珀饰件。
X112-1-4,狻猊形饰件,4件。穿于上部左右两侧。红色。大小相同。圆雕。弓身蹲踞,脊背隆起,头伏于前肢,双眼圆睁,短尾。首与尾两侧穿1孔。X112-1,长3.4、宽2.7、高2厘米。
X112-5,穿于下部左侧。略呈长方形。正面浮雕1条蟠龙。中部钻1孔。长4.9、宽3.6、厚2.1厘米。
X112-6,穿于下部右侧,椭圆形。正面浮雕1条蟠龙。中部钻1孔。长4.7、宽
4.2、厚2.1厘米。
X112-7,穿于下部左侧。鸡心形,素面。上部穿1孔。长3.9、直径2厘米。X112-8,穿干下部右侧。圆柱状,素面。上部穿1孔。长3.9、直径2厘米。
X112-9,穿于下部正中。圆雕。整体呈卧狮形,头伏于前肢上,凝目前视。两侧穿1孔。长6.1、宽4.6、高2.7厘米。


琥珀佩饰 3组198件。均由琥珀串珠和浮雕琥珀饰件以银丝穿缀而成。出土时银丝残断,琥珀串珠散置于公主和驸马的腰间和腿部上下周围,依据串珠和琥珀饰件出土位置和形状复原。3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浮雕琥珀坠饰的形象略有不同。
标本Y161,1组66件。散落于公主左腿周围,已修复。由65颗琥珀珠和1件琥珀浮雕饰件以银丝穿连组成。琥珀珠,红色,扁平椭圆形,有穿孔,大小不一。长1.9-2、宽1.4-1.6、厚0.4-0.6厘米。浮雕琥珀坠饰,红色,椭圆形,正面雕刻1朵莲花,上刻2条小鱼,并排浮于莲瓣中。侧面有穿孔。长5.6、宽4.5、厚2厘米。
标本Y162,1组66件。形制与Y161相同。Y162-1,双鱼莲花纹琥珀饰件,长5.6、宽4.5、厚1.7厘米(下图)。

图片

标本X163,1组66件。散落于驸马左腿上下周围。已修复。由65颗琥珀珠和1件琥珀浮雕饰件组成。琥珀珠形制与上述Y161的相同。浮雕琥珀饰件,橘红色,正面浮雕莲花1朵,中央刻鸳鸯1对,交颈卧伏。侧面穿孔。长5.6、宽4.3、厚1.8厘米。

椭圆形琥珀佩饰 2件。均置于驸马左腿上部,大小相同。标本X156-1,红褐色,椭圆形长片,正面微凸,左右对称有2孔。长4.1、宽1.8、厚0.5厘米。
双鱼形琥珀佩饰 1件。标本X157,置于驸马左腿上部。圆雕,红色。2条鱼相贴,圆眼,扁嘴,鱼身扁宽。鳃、鳍、尾刻划简练,只具轮廓。头部有1穿孔。长5.1、宽3、高1.4 厘 米(下图)。

图片

鱼形盒琥珀佩饰 1件。标本Y127,置于公主腰部右侧。橘红色。整体雕刻成并联的双鱼形,鱼背凸起。用2块琥珀料各雕刻成鱼形,以子母口扣合。鱼眼、鳃、腹鳍、尾雕刻简练。嘴部穿孔,内穿金链。链上端系1金环。鱼尾部各钉合页形金片,各用3个金铆钉固定,1页金片上系有金链,链的一端焊于合页上,一端有1根金插销,鱼盒相合后插入插孔内。鱼盒长7.8、宽4.7、厚3.5厘米,金链长7厘米,小金环直径1.1厘米(下图)。

图片

鸿雁琥珀佩饰 1件。标本Y98,置于尸床东部。红色。整体雕成鸿雁形,呈卧伏状,圆眼,扭颈,嘴向下,头贴于翼,圆体,两足曲于腹下。腹部凿空,上有荷叶形小金盖,盖顶饰环形小钮,钮上系金链,链另一端系于雁之颈部。佩饰长5.3、宽2.8、高4厘米,链长3.2厘米(下图)。

图片

荷叶双雁纹琥珀佩饰 1件。标本Y94,置于尸床上东部,黄褐色。略呈椭圆形。整体雕成荷叶形,荷叶上栖息着1对鸿雁,前后相错,长颈,双翅并拢。两侧穿1孔。长7.3、宽4.7、厚2.1厘米(下图)。

图片

鸳鸯琥珀佩饰 1件。标本Y97,置于尸床上东部。红色。整体雕刻成鸳鸯形。鸳鸯卧伏,圆眼,宽扁嘴贴于胸部,短颈,双翅并拢,短尾上翘,两足屈于翼下。腹底凿空,椭圆形,用1椭圆形薄金片封堵。薄金片两侧安金合页与腹底固定连接。腹部钻孔,内穿金链,链系金环。长6.2、宽3.4、高4.4、腹深2.5、底口长3.7、宽2厘米,薄金片长3.9、宽2.3厘米,金链长5.5、小金环直径0.8厘米(下图)。

图片


交颈鸳鸯形琥珀佩饰 1件。标本Y101,置于尸床东部。红褐色。鸳鸯交颈而卧。扁嘴,短尾,双翅并拢,足屈于腹下。头部正中有1穿孔。长2.6、宽1.5、高1.6厘米(下图)。

图片

双鸟形琥珀佩饰 1件。标本X155,置于驸马左腿上部。橘红色,两鸟偎依在一起,鸟头相贴,鸟嘴相对。小尖喙,体圆,双翅并拢,短尾,足屈于腹下。上部正中有穿孔。长3.5、宽3.2、高2.5厘米(下图)。

图片

龙纹琥珀佩饰 1件。标本X115,置于驸马腹部。橘红色,略呈圆角长方形,面雕刻1条昂首行龙。两侧钻1孔。长6.7、宽4.7、高2.6厘米(下图)。

图片

蚕蛹形琥珀佩饰 8件。均置于公主右腿上部。大小基本相同。标本Y144-1,红色。圆眼,短翅并拢,嘴部钻1孔。长4.5、宽1.9、高1.5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莲花纹琥珀佩饰 3件。1件出自尸床上东部,2件压于公主银枕Y105之下。大小略有差别。标本Y173,出于尸床东部。橘红色。椭圆形,正面雕刻1朵莲花。无穿孔。长5.3、宽4.6、厚2厘米(下图)。

图片

胡人驯狮琥珀佩饰 1件。标本Y117,置于公主腹部。红色。略呈长方形。正面雕刻胡人驯狮。右面刻1胡人,头缠巾,袒胸,下着短裙,腰束长带垂于脚下。双手执驯狮棒;左面刻一狮于,驯伏状。两侧穿1孔。长8.4、宽6、厚3.4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瓶形琥珀佩饰 1件。标本X158,置于驸马左腿下部。橘红色。素面。表面光洁。扁平椭圆形,形同鼻烟壶。附荷叶形盖,盖顶有2个斜孔,子口。器椭圆形,直口,圆腹,肩部有两个对称的穿孔。通高6.2、宽4.7、厚2.2、腹深4厘米(下图)。

图片


长条形琥珀佩饰 1件。标本Y175,发现于公主银枕下。红褐色,表面有雕琢痕迹,因磨损严重,难以看清纹样。两侧并排横钻2个孔,正面有1孔。长4.6、宽2、厚1.3厘米。
琥珀串珠 1组160颗。标本Y102,散置于公主上身及头部周围。圆球形,大小略异,红褐色。应是公主佩戴的串饰。直径0.9-1.2厘米。


三、琥珀握手

4件。出土时分别套于公主和驸马银丝手网之外(手掌部位)。握手有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型有龙、双凤、双鸟、莲花双鸟等,两侧穿孔,穿系金链。金链套于手背上,琥珀握手握于死者手掌内。

标本Y142,1件。双凤纹握手。握于公主左手。橘红色,浮雕,椭圆形。正面雕刻对凤,有冠,长尾上翘,两足屈于腹下。两侧有孔,系金链。长6.7、宽4.3、厚2厘米,金链长9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标本Y150,1件。蟠龙形握手。握于公主右手。黄褐色,圆雕。龙身成蟠曲形,首尾相接。爪屈于腹下。两侧横钻1孔,内穿金丝,系有金链。长6.2、宽4.8、厚2.1厘米,金链长9厘米(下图)。

图片

标本X159,1件。龙纹握手。握于驸马右手。红色,浮雕,椭圆形。正面雕刻1条行龙,昂首,首尾相接,尾外侧刻1颗火焰宝珠。两侧横穿1孔,内穿金丝,系有金链。长6.2、宽4.5、厚2厘米,金链长11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标本X147,1件。莲花双鸟纹握手。于驸马左手。橘红色,浮雕,椭圆形。正面雕刻1朵莲花,花中并排卧着1对长尾鸟。两侧横穿1孔,内穿细金丝,金丝两端系金链。长6.4、宽4、厚2.3厘米,金链长8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琥珀柄银刀 1件。标本X153,配有鎏金银鞘。悬于驸马腰部所系银蹀躞带右侧。出土时略有变形,已修复。刀身细长,光亮锋利,锻制而成。厚脊单面刃,刀的尖部和刃部十分锋利。琥珀刀柄,呈圆柱状。刀身后端打制成锥形,嵌入琥珀刀柄中。刀鞘用一块长条薄银片打制卷曲成筒形,合缝处焊接,焊接椭圆形薄银片作底。上下各以1个银箍加固。鞘的上部一侧焊接1根系银链用的银条,中空,内穿银链。链一端有1个银带钩,以一小圆环与另一端链体相勾连。刀鞘外表通体鎏金。刀长20.4、宽1.2、刀柄长10、直径1.6-2.4、刀连柄通长30.4厘米,刀鞘长32、口径2-2.6厘米,链长33厘米(下图)。

图片

琥珀柄铁刀 1件。标本Y128,置于公主腰部右侧,出土时略有变形,刀前端残断。配有 镶金银刀鞘。刀锻制。厚脊单面刃,刀的一面靠近刀背处有一条线凹槽。刀末稍呈锥形,嵌人刀柄中,刀柄用琥珀制成,八棱形。刀与柄连接处镶八棱形银套。套4个面上錾刻水波纹。刀鞘,用薄银片打制、焊接而成。刀鞘口部呈八棱形,卷沿,下部为椭圆形长筒。鞘简上下两端和中部各镶有金套。鞘的上部一侧焊接1根系银链用的银条,中空,内穿银链。刀鞘素面。刀身长13.8、宽1.6、刀柄长8.6、通长22.4厘米,刀鞘长22.1、口长2.5、宽1.9厘米。链长22厘米,银环直径1.6厘米。


琥珀柄铁刃器 3件。标本Y124,置于公主腰部左侧。木质鞘,上口及下部镶银套,两银套之间用细银丝缠袭。鞘内装有3件琥珀柄铁刃器,因锈蚀严重,无法取出。鞘上所系银链已残断。通长12.8厘米。

管形玛瑙臂饰2组11件。出土时置于公主左右手臂外侧,2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图版二四,1)。标本Y109,1组6件。置于公主左臂外侧。由3件玛瑙管和3颗琥珀珠(*2)相间以银丝穿缀而成。串联的方法是,中间是1件略长的玛瑙管,两端各穿1颗琥珀珠,然后再各穿1件细短的玛瑙管,外端再穿1颗琥珀珠,穿好后将一端所余银丝反折回来,在每一间隔虢珀珠的部位绕1圈,最后与另一端银丝相接拧结。玛瑙管红色,圆柱形长管,中部穿孔由两端钻通。外表抛光。长管长10.2、径1.2厘米,短管长4.8、径0.7 厘 米,孔径均为0.3厘米。琥珀珠,红色,圆球形,直径1.2厘米(图)。

鱼形玉佩1组9件。标本Y137,置于公主腹部。由1件鱼形盒玉坠、1件雕玉饰、3颗珍珠、2颗琥珀珠、1颗绿松石珠、1颗水晶珠用细金丝穿系而成。鱼形盒玉饰,白玉雕成,表面有灰白色杂斑。鱼脊凸起,鱼体略呈三角形。用1块玉料雕刻成鱼形,从中剖为两半,两个对合面内部凿空,雕成子母口,相互扣合。鱼身上用简练的线条刻出眼、鳃、腹鳍、尾等细部。鱼嘴部横钻1孔,内穿金丝。鱼盒头部两边各镶一块长3.5、宽0.8-1.8厘米的薄金片,并各用5枚金铆钉固定。鱼盒尾部每面钉有合页形金片各1片,各用2个金铆钉固定,1页金片上系有金链,链的一端焊于合页上,一端有1根金插销,鱼盒合上后插入插孔内。雕玉饰,白色,长方形片状,镂空。鱼形盒长10.6、宽5.2、厚2.2厘米,雕玉饰长4.5、宽2.8、厚0.3厘米,珍珠直径1厘米,琥珀珠长1.7、宽1厘米,水晶珠长1.4、宽1厘米,绿松石珠长1.2、宽0.7厘米。全长23.5厘米(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国公主及其驸马之墓出土琥珀文物表格一览

图片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中国古代琥珀艺术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亦是中国古代琥珀艺术策展人,可提供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琥珀艺术品用于展览。同时亦是琥珀艺术的交流平台,收藏、鉴赏、交流、保养、收售、代理、中介等一系列服务。微信:7033530,朱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