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族青县尹氏家谱(始祖震龙)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3-01-13 发布于河北

青县尹氏家谱序(25则)

1、原序(一修1)

家谱之书,古有之矣。所以叙渊源,别支派,诚钜典也。其文贵质,其情贵笃,其用意贵恺恻、公恕,而奇崛傲岸、过为扬诩之辞毋庸焉。

吾尹氏旧隶金陵,族居二郎岗镇,当明永乐二年,始行北迁青邑,而家于新集镇。当时同来族人纷纭杂处,其瓜瓞之绵延,总以居新集者为盛。吾支自振安公始来新集,即此谱之一世焉。自兹以降三世,兄弟二人,而吾门居长,彼时次门椒聊繁盛,家世亦颇峥嵘。而吾门人丁未众,蒙业而安,自能振业。不料至八世遽遭明变,田园被圈,家无所托。吾家遂徙而之沧。由今忆之居青共七世,而抵沧又逮四世矣。是虽粗陈梗概而吾门之家世已大略可知。第念我族人生齿日众,斯支派愈繁,恐亲尽情踈,将有骨肉途人之虑,不修谱以联其气派,安能兴其敦本睦族之心乎?独是合吾族之星罗棋布以汇齐入谱,此因不能。即吾新集本支阅世既多,编修无据,亦有不能详考者,不得已而修吾谱,亦自吾本门始。嗟乎!修吾门谱历代讵有明征乎?盖有振安公以来,距今几三百年相传,已十余代,其间南北播迁,明清代谢而旧谱之失传与新谱之失续也久矣。是即按世搜求,诚有不免缺略者,然今日不修,他年尤甚。于是粤稽三代,历订子孙期间生卒、讳衔、妻室子女,颇极详明。复携此草,亲诣新集,遍咨耆长。次门族叔有虚斋者,闻言而慨然曰:“吾所有志未逮者此耳,不谓汝亦世次无考如斯乎!尔曾祖隆商公系廪贡生员,敬宗睦族,每当岁时伏腊,必晏集族人,称颂先训。遇有未谙宗派者,恒出家牒以示之。吾族众至今犹艳称之。即尔祖髫年入泮,循循礼法,何至珍藏弗密,兹而考订无从也。当亦玉步改时去青适沧,亡于兵燹耳。”言讫相对泫然,既乃出其茔图以相示曰:“此系吾族葬老茔,坟墓过多,故凡吾支相承之墓,爰立此图,按世注明,以便省祭,以防失迷。汝据此可得世次之略,且冢上亦有碑文可征。”乃细阅茔图,自三世分门,以下凡所注明者,皆系伊支之墓。及到祖茔,上三世载在残碑以下,按坟考验,而失讳衔者三人焉。噫!自一世来青而旁支无考,一脉有缺,诚立谱之恨事也。是以汲汲纂修,为之图以明世系之昭穆,为之谱以详支派之亲疏,使后之子若孙展卷捧读,咸知吾尹氏履历,凡隶吾谱者,固吾同气,即不隶吾谱,亦未始非吾谱之失续者也。则敦本睦族之心胥油然其自兴焉。是则吾之所厚望也夫。是为序。

飞龙康熙三十八年(1699)岁次己卯夏五月初五日告竣

十世孙 汝贤 斋沐敬识于宁静斋

2、跋(一修2)

家谱纂修吾父董其成,立其约,分其昭穆支派,书其讳号,使奕世之下展卷读之,不啻祖功宗德历历然在行墨间也。后之子若孙行事弗背谱训,命名勿重祖讳,藏谱必芸薰,勿置私室,启谱必盥沐勿入秽手,读谱必冠带,如祖宗默坐几筵,对谱必竦历如祖宗面命左右。斯诚仁孝之用心而预杜菲薄前人之意矣。昌黎公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后之绍其业,承其志者,子孙绵绵,循序入谱,或三两年而再增其稿,或十数年而雕刻成板,前人不获预修,而后人继而修之,后人修之而绳绳弗替,亦将使后人复继后人也。小子勉附俚言于末,盖于后世子孙有厚望焉。

十世孙 汝贤 熏沐再识

3、跋(一修3)

今上御极之三十有八载,深喜得吾族谱,拜手稽首而纂修之也。上世祖功宗德既不获睹旧谱以详列祖之世系,犹幸得展新谱以悉一脉之统承。念自我曾祖阶平公由青来沧,而宗谱之残失于兹未远,迄于今则阅世有六矣。而吾子孙之诵法先王者,义路礼门,谨遵规矩;忧游陇亩者,瞻蒲望杏,从事耕耘;牵牛服贾者,洗腆致虔,用申孝养。六七传之循分尽职,几莫识其仪型安在,训典奚承。今乃敬瞻族谱,兼诵贻谋,而知吾子孙之循分尽职,皆吾先人之遗泽余风维持于不坠也。谱之所关重矣哉。盖自我伯父禹若公,仁孝成性,亲逊可风,当旧牒残失之余,深怀世次紊湮之惧,爰修族谱一编,兼录祖训数则。其所以别昭穆,分支派,记讳衔者,固无不悉。而其所以陈条规垂法戒,为子孙诲者,更无不详且尽矣。信乎后生之各守矩矱也。良有以哉。但既有已成之业,我不思善为继之,吾恐先人之世德莫永其传,后进之宗支莫广其序,将焉用此子姓为。于是谨遵旧例,按世增修,更订新编,循支入谱,务祈最远之祖宗长得昭于后世,不亿之孙子皆得见统于先人,斯问心乃可即安,然俾我增前人已就之功,垂后世无穷之业者,皆得力于兹谱也。吾能不拜手稽首而纂修之哉。

龙飞乾隆三十八年(1773)菊月上浣十一世孙 继尹 盥手

敬跋于芦城锅市街里第之咸德堂

4、再立尹氏家谱序

粤稽我本宗历无家谱,世世言传而已,闻始祖原籍南京居住二郎岗。自明永乐年间迁发直隶天津府青县迤西马家桥,任地入籍安居于斯。至今三百余年,世远人繁,各相星散,欲立家谱,上无可继,下有可绪,一时支派实难备载,然不立焉,又恐自今以后,在往昔累世之宗族,固不能按枝分派,睹名稽代而历历考之矣。既即未来之子孙,而本枝近派,祖谱父字,年远岁久亦将泯没罔识,紊乱靡分焉,尤可虑者倘有孝子慈孙,兴追远之思,则生辰死忌,日期莫载,将何以仲孝忱乎。呜呼,言念及世不深可慨哉,是故,即余之所见闻者,自我始祖递至高祖,不知凡几世矣。第由我高祖徙居杜林,在本支之系裔者,共七代分为三门,各立门谱图,以垂不朽,昭穆森立秩然有序,生辰死忌载在无缺,庶使裔世之观者,了然于一脉相承,目见心感,则窀穸之下不失霜露之望,更可即此成规,不难世世复叙也。虽不谓全壁亦聊可为继往开来之一助焉耳。

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中秋日

十世孙武库生 志德 敬识

附志

谱图载后展若冰监修谱之意,所以尊祖敬宗也。自当珍惜密蕴,不可蔑视废置,一涉污慢,是及不如不修之为愈耳。后世之人父戒其子,子戒其孙,世世子孙小心事持什袭郑重尤所望焉。

十世孙 志德 谨识

乾隆四十一年(1776)岁次丙申仲秋日

5、续修尹氏家谱序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粤稽我尹氏始祖原籍南京二郎岗。自前明永乐年间,迁徙于北直瀛海郡属即今青县迤西地名马家桥,遂庐旅焉。历数传而子孙繁兴,有非一村所能萃者,于是散处各村镇。呜呼,三百余年来继继绳绳不下数百户,亦云盛矣。欲合族书谱之,即虑支派蕃,而远近猝难条分。欲既含混之,又恐流传久,而昭穆易致阶越芯,非以尊祖而敬宗也。可若何爰有伯祖志德公者,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中秋日不获已择其本支之最近者,由高祖讳汤用公,下自曾祖玉圣、希圣、元圣诸公,分为三门立为谱系,以序昭穆之次,以记生死之辰,历历睹于今永赖焉。自乾隆丙申迄今又八十余年,生齿日多保无罅漏失次之虞乎。吁可若何,我用是辗转靡宁,思绍前光,爰向族众而议,咸有踊跃心,因旧谱而续修之,别支派,序伯仲,详名字,补所未。未敢云创也,卿以尽继述之义焉耳,然而犹有虑,使前有作美而不述于今,虽有谱与无谱同,今有述矣,而不于后,虽重修与不修同。立成规,切切嘱之曰:凡我本支之自今以后,准以每岁时祭一次,十年一大祭,二十年一修谱,庶上追祖考,下昭来许以永垂不朽云。

十二世孙 鸣鸾 谨志

7、续修尹氏族谱序(二修1)

尝读苏氏族谱引,有所谓始于一人之身而分而渐至于途人者。不禁慨然兴叹曰:族谱之所系不綦重哉!故为子孙者,当及时修之。然非孝悌性成修之,亦不易易。德载尹君与余世好,光明磊落,做事有父风,一日出所续修之族谱,相示且请为序,噫!此固余所谓孝悌其人乎?惜余德薄学疏,未足为尹君家乘光,然亦有不能已于言者,德载之祖衡宗公为余先世益友,相知最深,因熟悉公之为人忠信笃敬,矩步方行,一时为乡里重。虽古之名贤不是过也。尹氏自青迁沧,迄今几二百年,家世相继绵绵延延,大抵不离乎朴实者,近是而公之子孙承先启后,皆足以振之,吾沧学宫明伦堂会当重修,公尝欲任其事而未果,俟后若 舜符公、鉴堂公、觉先公乃衡宗公之三子也。同心协力共襄厥事,以继先志。而觉先公时为学宫长,每遇学中公事,有所需,尤能独任之。盖其为人廉介,故做事慷慨,轻财重义,济难拯阨,有不能枚举者,宜有以昌厥后矣。今其少君德载重修族谱,追本溯源,敦宗睦族,足见天性淳厚,出于孝悌之诚,良可敬也。是谱之成源远流长,虽山川不能间,岁月不能磨,宁止遹追来孝乎,诚有以绵世泽、厚风俗,俾子孙象贤媲美,永保前徽,是尹氏之祖功宗德,宝诸奕祀者也。是为序。

龙飞道光二十年(1840)岁次庚子十月中浣谷旦

同里后学 鲁严瞻氏 拜撰

8、续修谱序(二修2)

余家本支谱初修于康熙己卯,再修于乾隆癸巳。序昭序穆,启后人孝友之思;贻训贻谋,垂先世忠厚之教。吾祖父诗书继世,勤俭持家,以及处己待人,毕恭毕敬者,盖有本也。是谱自我伯父重修之后,迄今又六十余年,族户日繁,未经编续,深虑日远年湮,致后人追思无由,则族谱之当修不可缓也。是以跋山涉水,虽艰阻而不辞,沐雨梳风,纵哀年而莫惜。于庚子之秋自辽阳返里,将聚族议而举之,侄九鼎与余有同心,述父训而请事斯事,因会集族人互相考证联支续派,分图列谱秩然成帙矣。凡我族人各捧一函,珍而藏之,愿后之子子孙孙引之勿替。

龙飞道光二十年(1840)岁次庚子小阳月十五日敬书

十二世孙 谨识

9、续修谱序(二修3)

家谱之书所以考世系,明支派,尊亲敬长,敦宗睦族之书也。且祖功宗德家训贻谋世世相传,用垂久远,则家谱一书岂可不急讲哉。余家旧谱残失,至康熙三十八年吾伯曾祖禹若公复咨辑以成编。上追溯以逮始祖,下详参以届十世,其中生卒讳衍,妻配子女,无不较著彰明,此先人孝敬之诚心,亦后人继述之大业也。越数十载,吾祖仰承先志,复续修之,凡未经入谱者,胥按世以增辑,其间昭穆支派仍各一一就序。迄今六十余年,族户繁衍析居分处,吾父虑日久失传,尝有续修之念,以族人或课读,或力田,或居于乡,或客于外,终未得咸集一堂,相与商榷参订也。而此事切切于怀有年矣,岁庚子秋七月,广文叔自辽阳旋里时,吾父已逝,因述遗训就而请之,叔曰:噫!余千里归来正为此也,不意欲成先志者之犹有尔也,尔其勉焉,可也。鼎于是遍为咨访,互相考征,仍率旧章,共登新谱,务祈某世某支胥臻明备,一生一卒罔有阙疑。斯间诸尊亲敬长,敦宗睦族之心,然后即安且各具门图以详本支之颠末,复绘总图用昭合族之世次,使阅者见图知谱,了如指掌,后世虽代远年洇,而展阅图谱,无不豁然心目也。兹当恭录成帙,用垂后世窃愿奉是谱者,上遵祖训,下贻孙谋,斯继修接踵庶相传无替。因附数言,以豫示志之所存云尔。

龙飞道光二十年(1840)岁次庚子小阳月十五日敬书于真我堂

十三世孙 九鼎 熏沐谨识

10、四修尹氏族谱序

予尝读老泉先生族谱引,缠绵悱恻,使人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固由笔妙

亦以情至也。夫家之有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纵本支百世,按谱考之,

了如指掌,期间冠婚丧祭处事持家之道,后之人循而行之,先代箕裘赖以弗坠,

非惟联高曾之气脉,亦可为处事之准绳也。忆自戊辰兵燹后安砚外家,外公慎

徽公与伯岳文仪公每有续修族谱之志时,出旧谱相示拜读之下,见分支别派,源源本本,有条弗紊,文仪公曰:此先叔父德载公之续修也。迄今垂四十年,不嗣而修之,恐支派繁衍世远年洇,不能备记,即记有略而弗详者,惜有志未逮,兄弟相继赴道山,今岁叔岳屏甫、崇文、慕舲三公,思肩其任不辞劳瘁,与城乡族人公议剅切以劝,无不乐从,因命犹子怀庵司其事,载笔一循旧谱,自道光庚子迄今光绪壬午,凡族人之衔名,生卒有遗事可传者,无不笔之于书,疑者阙焉。逾两月而竣。拟付剞劂,适予由津返里,怀庵以从予游也。持卷就正,因不揣固陋为志成书之颠末,喜外氏之后起多贤,并嘉怀庵之能承先志也。

龙飞光绪壬午(1882,光绪八年)巧月 刘丕文竹雪氏 熏沐拜手谨书

(按序文标注年份推算,此序文当为四修谱书时撰文,后复制时文首缺失。)

11、四修谱序

自古祖孙父子无百世同堂之事,要有百世同堂之心,有其心而无其事则仁孝亲睦之衷,遂油然兴修谱之意,于是上溯祖宗,下详子姓,源远流长,支分派晰,使祖孙父子旷百世而如对一堂者,皆谱之为也,修之顾不急哉?是以吾家族谱自我朝定鼎以来,一修于康熙己卯,再修于乾隆癸巳,三修于道光庚子。此皆仁孝亲眭之衷,上承先志,下贻孙谋,油然其难已也。嗣后支派愈烦,生齿愈众,本拟勤为修理,无如咸丰癸丑一城几被剪屠,同治戊辰四境遍遭涂炭,兼之凶荒迭至,饥馑连年,虽有其志诚未逮也。迄于今又四十余年矣,吾族人知其无可待也,爰集同谱合族参议,因共见鸿恩族叔请事。于是吾叔颇甚韪之,曰:“予家仁孝亲睦之风由来已久,令汝等复以是请,足征其风未坠耳。当靖共之。”于是,按世搜求,依支纂续,同心协力,共襄厥事,乃命子侄辈保衡、保障供草创详考订,保申、保庸精缮写工校对,凡我同谱无不捐资出力,踊跃从事,故未数旬而其工告竣至于立谱之规悉遵成宪毋庸多议,惟前编所修绝支与出户,各依本支夹续谱中。恐嗣后支派愈繁,开卷未即豁然,今自十一世先将绝支与出外之户六支依世续清,其余复自十一世分为孝友睦姻任恤六支,各按本支详及十又七世,使后人展卷捧读,见夫祖有孙,孙复有孙,寻续而分,不难详百代之瓜瓞。孙有祖,祖更有祖,比类而合,究不外一本之渊源。将所谓祖孙父子旷百世而如对一堂者,信不诬也。斯编既成,非敢追孝于前,窃愿佑启我后。顾敢缕陈其颠末,以为子孙后嗣之鉴。故序之。

龙飞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巧月上浣谷旦告竣

十四世孙 润书、邦翰、同书、祖景、祖武 斋沐稽首谨识                                       

12、青邑尹氏家谱序

今夫木之茂者,其本固,水之大者,其源长,人本于祖,子既生孙孙又生子,绳绳继继百世不替,亦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此仁人孝子所以急急于族谱之修也。青之邑有尹氏者,或居于城,或住于镇,或隐于乡,分支分户,为耕为读,有举于乡者,有贡于庠者,有蜚声于艺苑,扬名于武围者,大都麟昆则振振也,蟊羽洗洗也,然溯厥由来咸曰自南京迁居于青邑五百余年矣。家之有门谱而无总谱,不能统系,是以族众有见及此,公议续修总谱,志名字别亲疏联为一气,诚胜举也。余谱陋不文,遇有疑难不明力所不逮之处,则上之请问于族长,下之讨论于晚辈,以资造成自今以后吾族孝子贤孙准以每岁往马家桥祭祖墓一次,二十年一续修总谱。庶上追祖考,下昭来许,永垂不朽云尔。粤我尹氏始祖居住马家桥村,嗣以人烟繁盛,星罗奕散,分居四方,相距遥远鲜于往来,又无祖谱统系,后人命名遂随便而起焉。以致名字相同而犯上讳者恒多,殊历不宜,卒应换辞纠正而生者固易更改,其已死者难以换名,只得既往不咎,但未来者应排字起名不可错误,十八世以前之人业已登在门谱,将错就错,自十八世以后之人须以“忠、道、定、克、祥、厚、荫、继、世、方、传、福、自、为、贵、家、治、思、贤、良,”二十字母起名,每世占一字,列如十八世尹忠元、十九世尹道成,其余类推,这二十字母通知各处我尹氏,凡有门谱者须将字母附人谱内,永久保存,以便排行续谱而免颠倒名讳。

十四世孙 万瑞 谨志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孟春

13、二〇一八年修谱序

国有国史、州县有志、族有族谱。史载一国之大事,志记一州一县之轶闻,谱书叙世代之源流。吾先祖以一人之躯传千百人之身,使我尹氏家族不断绵延扩大。有志之士各奔东西,在各地为国效力,然本族相见不相识,尊卑不能分,实为憾事。曰:无谱不成家、无祖不成人。续修族谱,可上敬祖宗、下可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世次支脉绘为图。由本支百世,而上溯同出一源矣。

自吾祖震龙公永乐二年随龙伴驾来至青邑落籍,已有六百余载,其间虽有多次修谱,然因年代久远天灾人祸,吾尹氏没有留存一部完整的谱书,现存尹氏族谱,多以门谱形式为主。续修一部完整的尹氏谱书迫在眉睫。

吾尹氏最近一次修谱已是六十多年前了,一九五一年冬,由十五世孙焕章公续修。上溯至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光绪、民国期间及公元一尤五一年吾族中先人多有修谱,但多以修缮各支门谱为主。

一九五一年修谱之后,历经合作社,人民公社及“大跃进”、“四清”运动、“文革”等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期间,破旧立新、革陋破俗,家谱亦在铲除之列。吾父因成分高(富农)在家保存谱书而寝食不安,既怕因收藏谱书而招来横祸,又怕尹氏族谱毁于一旦。因此把谱书包好,放入罐中,埋藏在尹湘田三爷的院落中。待破四旧浪潮稍稍平息,挖出小罐取出谱书查看,怎奈谱书受潮,纸张粘连、字迹模糊。于是吾父夜间在油灯下抄写副本。真主襄助,老人总算把残存部分资料保留下来了。

“文革”结束,吾父常取出谱书抄本欲重修尹氏族谱,怎奈此时老人家已年老体弱,且病魔缠身,力不从心,最终带着未修成谱书德遗憾而归顺真主。近年来常想来完成父亲的遗愿,虽是自己年近古稀并且身体欠佳,但完成老父遗愿德志向未变。几年来,我顶酷暑、冒严寒,四处奔走访亲问友,走家串户,搜集我尹氏家族资料,就是在斋月自己把着斋也没有停息。有时,在寺里礼拜,有乡老劝我,“都七十多岁了,每天还要行医,就够累了,别再为了谱书而再自找苦吃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的衷心:“为了不让我尹氏家族的青年人忘了祖辈先人,为了让我尹氏族人传承家风,也为了实现老父亲的意愿,自己累点辛苦点不算什么”。就这样,自己搜集了很大一部分谱书所需资料,并电话联系到旅居天津、肇东及散居东北的族人们。

偶然的机会,与我镇史庄子村的苏玉亮老师相识,苏老师对家谱颇有研究,并为附近的王氏、回氏、刘氏及等家族编撰续写谱书。结识苏老师对我完成续写家谱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就这样,开始了我尹氏家族谱写族谱历程。

随后我联系同宗维道祖后裔十五世永章公和维周祖后裔二十世庸新公,为编撰一部完整的谱书,奔波于各地采集相关资料信息。先后联系访沧州、青县、杜林、线庄、小布村等地同宗亲人,还通过网络联系旅居外地的同宗亲人,通过走访联谊,让更多的尹氏族人都支持并参与这次修谱活动。

从一九五一年修谱至二〇一八年六十七年间,吾尹氏家族人丁兴旺,随着社会发展,我尹氏族人遍及全国各地,要采集家谱信息资料,谈何容易?还有我尹氏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资料也不尽完全,要理顺这些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为了编撰一部合格的家谱,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知情人。苏老师几次去沧州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州县志和馆中收藏谱书,通过走访和查阅,为这次编撰谱书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我尹氏家族,经过几百年的艰苦奋斗,积淀了丰厚的家族文化:忠信仁厚的家风;遵纪守法、谦逊礼貌的品行;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尹氏族人身上都具有一种世传不衰的贤良品质。望吾族后人继承发扬光大。

吾尹氏家族支派日盛子孙蔓延,自七世分列为十支,支派以下又列为分支。前各支起名排字均已各支为主,吾尹氏家族无统一起名排字之序。为防以后世代排辈有序,本次修谱经各门支商议,确定了二十字起名排字表,既:

忠、十八世 道、十九世   定、二十世   克、二十一世 祥、二十二世

厚、二十三世 荫、二十四世 继、二十五世 世、二十六世 芳、二十七世

传、二十八世 福、二十九世 自、三十世 为、三十一世 贵、三十二世

家、三十三世 治、三十四世 思、三十五世 贤、三十六世 良、三十七世

自此以后望各门支以此为据,代代相传以此为遵,世世排下去长幼。亦是吾尹氏门中之一大幸事也。

本次编撰的谱书,涵盖震龙始祖七世孙维阿祖兄弟十人的后裔,是较为吾尹氏第一部较为齐全的谱书。因我族人员散居全国各地,信息采集不全及其他因素,所以,本次修谱有断续和漏续之处。望族人谅解不足之处,待后人继续完善。

本次虽为我发起,但在谱书收集资料、编排、印制过程中,得到各支族人及亲朋鼎力相助,在此,谨对关心本次修谱和参与者深表谢意。深知自己才疏学浅、难负盛任。此次编修族谱,难免有遗漏或失误不尽之处,望各位族人见谅。

祈求真主赐福与尹氏所有族人!

十八世孙 宗兴 敬序

二〇一八年隆冬于辛集中医堂

14、再 序

二〇一七年初(丙申年末)尹氏家族开始修续族谱,这是尹氏家族的大事。这次修谱由我父亲(讳宗兴)发起,历时两年多,在尹氏族人的鼎力帮助下,群策群力,搜集资料,由苏毓亮表叔编辑成册,知感主,现在终于汇编完成,实是我尹氏族人的幸事。因家父二〇二〇年初突然病故,没有等到家谱编辑完成,未看到自己倾心投入的《尹氏家谱》完工,甚为痛心。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我们哥俩接过父亲留下未完成的任务,在苏毓亮表叔和族人的帮助下,终于可以编辑完工告一段落了。

这次修谱收获很多,因年久失续,这次接续进了民国后期及建国到现在的族人。补录进了云和祖及忠南园南祖及园南祖长门一支,了解沧州尹勇(永)支系和我们震龙祖一支的关系,解释了尹勇一支来青县马家桥上坟而不知道为啥原因的问题(有待原家谱考证)。接续了海城,复州等尹氏及很多外迁族人,收获颇丰,有些资料还需要族人进一步补充、考证。让《尹氏家谱》更加完整。

这次修谱通过电子排版和印刷,使家谱各门各支成册,族人谁想要就可以得到。告别了以前手写家谱,只有少数人手里有谱,大部分族人看不到家谱,查找门系很不方便的难题。社会进步,族人兴旺,流动频繁,散居各地,携谱以往,多代以后而不迷乱,族人相见不乱辈分,据谱以查以溯根源。族人聚居之地,各门各支可以自行接续,等后人整理家谱时也可方便汇集资料。

这次编修《尹氏家谱》由于时间仓促,汇集资料困难,校对不周,个人能力不足,其中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望族人原谅。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修改,不误族人为盼。修谱不易,望族人谅解。

这次修谱得到了尹氏家族的鼎力相助,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在此感谢向编修家谱时付出努力的族人。

在此,也感谢苏毓亮表叔对修谱的贡献。

维城支天祥分支十九世孙学文、学海

敬上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

15、序

家谱是一个家族一脉相承、伦理有序,乃至人脉与兴衰的史记。敬修家谱亦为吾辈至高无上的神圣职责。

自民国十二年由十六世尹宗元、尹宗钰二位先人敬续家谱之后,至今已逾百年,故此今日再度敬续家谱实为当务之急。

吾尹氏家族祖籍系南京二郎岗镇,明永乐二年随燕王北上迁徙至青县辛集镇,后因受当朝的田园变革影响,七世维阿祖率吾门移居沧州,历经沧桑步入兴盛,立足于沧州富足大户之林。期间相继拥有商号数家,如允达号(即南允成、北允成、中允成三大商号)、永达号、尹家糖坊等,良田近千顷(潘庄子、小园、涨沙、大左村等均为尹家庄园)并科考中封举人(文举、武举)翰林等职多达三十二位,在沧州享有“翰林尹”之誉称。

功成名就但不失回报社会、造福穆斯林之举,先后捐资兴建“清真南大寺”(未果)修文庙“明伦堂”和为解除城西穆民前往清真南大寺礼拜行走之困,捐资将由清池大道“原建国街”东侧通往清真南大寺的巷路买下,故取名尹家胡同“现存”。

据沧州史料记载:“简述”为方便“古行”穆民礼拜,清乾隆四十七年尹姓乡老衡宗义捐私田八十亩为扩建清真南大寺之资,“清真寺并为其立碑”,清乾隆六十年因丧葬之事与清真南大寺发生争执,故撤资移捐文庙“明伦堂”修缮之用,其后清真南大寺将原为尹姓所立之碑掩埋地下,捐资门人允达号怒改信奉儒教。

时代的变迁造就一代新人和新的思维观念,但承前启后,谨记祖训乃吾辈至达后人永恒的为人之本,承前:即铭记先祖作梅(九世)汝贤(十世)确立的二十一条训言:牢记与人为善、待长必尊、为人务谦、逢利须义、人之则刚、起后为:顺应潮流发扬祖训、务实拓业、利益并举、团结和谐、协同共进、学而则优、劲思崇尚、爱国爱教、誉流千秋。

另:自清光绪初年,吾先祖拟定十五世始续用“保、宗、树、广、景、从、信、义”八字以来,至今已百年之余,亟待续拟,为整合大家族的字世统一,经众议,拟并入万瑞祖“十四世”既定的二十字中,即“忠、道、定、克、祥、厚、荫、继、世、方、传、福、自、为、贵、家、治、思、贤、良,”待吾门“保、宗、树、广、景、从、信、义”用完之后,从二十三世开始启用万瑞祖既定二十字中以此顺延续用。例如:二十二世尹义瑞之子尹厚丰(二十三世)。望吾门各支谨记。

十七世孙尹树春(执笔) 尹树行

十八世孙尹金忠 沐浴谨志

十九世孙尹景波

公元二〇一八年仲秋

16、续谱寄语

首先感谢这次参与修续青巨尹氏家谱的苏老师和各位家人,感谢他们为青邑尹氏家族续谱的使命担当和超常的工作付出,尤其缅怀继承父愿而心志未酬身先去的尹宗兴贤侄,愿他天堂有知,得以安慰。

回首往事,同家人们一样,修续家谱也是我人生里很重要的情节,是父亲的两件事始终激励着我对家族事情的关注和执着:一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父亲用小背筐,一筐筐为祖坟添土,一是“文革”时期怕祖坟被毁,父亲偷着让我去抄坟谱...........

托靠主,一九六八年我十八岁参加工作后,第一个岗位就是任县公安局的资料员,工作之便,我接触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家族人物、事件的信息,同时也感到了作为二门人留守分支、西街维业支史料的匮乏,更强化了我整续家谱、传承给后人的想法。

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一遇到家族的信息我就赶紧抓住,然后去档案馆、图书馆查资料多次去京津、东北寻找族人、家谱,无数次下乡登门求线索、录传说,然后对所收集的信息交叉比较、核实。那时通讯、交通都不方便、社会氛围差、人们的思想障碍大,分支家庭成员信息多是和本人当面核实的,难度、工作量都很大.......。在搜集家谱资料方面自己做了些应该做的事,但可惜因能力所限及伤病,未能如愿,有很多欠缺和遗憾......。庆幸的是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西街尹家大门维业支的支脉搭起了框架,部分尹氏口迷历史的资料得以传承下来,诸如“长门某分支反教”、“捐修城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尹家大门”、“尹家糖坊”、“尹家胡同”、“花会伤人,四爷顶案”、“一门两武举”、“石爷败家”、“义子守坟” 、“津门举石”、“民国创办青县第一完小的尹孝儒”等等,谈到这些我们十分怀念和感谢那些已故或健在的口述历史的众家人们。

修续家谱繁重艰难,需要耐心和付出,即使如此,结果还需经时间的考验。尤其关于尹家在青邑的历史难度更大。由于长门某分支反教等种种原因,我族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家谱出现,现存的几部分支门谱反映出的史料不全,且疑问很多。最明显的比如二世坟茔明明四座(稍下位置还有一座),从康熙到民国的几部家谱都只记了二世仅三位祖爷.......。可喜的是,尽管还有诸些疑问,这次续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对源于青县的尹氏有了一次较全面的梳理,而且对万瑞爷提出的“二十字辈名排序”的使用取得了共识,且不断有新的源头及支脉信息传来让人心中振奋..........。

自我一世祖于一四〇六年随王伴驾到青邑至今已六百余年,不同于“燕王扫北”后青邑的其他几类移民,作为镇守大运河首领的一世祖的金戈铁马,奠定了吾族的武门之风,造就了后辈许多国之良才、武林俊杰。遥想昔时,一世祖为二世祖起名都有一个“南”字,可想见对远离南京故土的眷恋之深,欣看今日始迁祖一世后裔星散华夏内外,落地生根德荫业盛,已数万之众,先祖天堂有知,当会欣慰有加。

口口相传的家史花絮,透露着先人们的生活情状,家族的荣辱兴衰连着社会的大千风云。而如今续谱,我觉得也不仅是血缘的链接,人脉的再续,更应是面向未来对历史的回顾、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对社会的担当。愿我们青邑尹氏后人通过这次续谱,能慎终追远,寻根觅流,联络宗亲,吾尹氏子孙从此振其精神奋其志气,以勤以俭以忠以厚以公以德治理家务,让后辈能弘扬先辈美德善行,扬长避短,和睦团结,贡献社会。

愿主佑尹氏,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族兴业旺,与国同泰。

青县西街维业支十七世 尹孝云 口述

青县西街维业支十九世 尹八一 整理

维业支十九世尹智武

维业支十九世尹建军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庚子年岁末

17、序

吾始祖讳震龙(号振安)公,原籍南京二郎岗磨盘街双槐树底下。自明永乐二年(一四〇四年)迁发至直隶天津府青县西马桥定居立祖,后人又迁至青县辛集村、沧县(沧州市)、杜林、小布村、前两连庄、线庄、张泗河、褚村、青县城里等地分居。生机繁衍已有六百余年之久,自民国十五年由小布村尹公讳万瑞三爷主持续修谱书一次,至今已逾九十余载,由于限于当时条件,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为了弥补遗失,余二十世孙庸新在务忙世事之余,潜心搜集吾尹氏家谱资料,历经二十余年,续写七世祖讳维周祖门谱,将各分支编排存档。今有史庄子世谊苏玉亮乡老相助整理编排印制装订成册,以流传后人。

另:我支前辈原存资料中有排辈字序如下:

树十六世、际十七世、洪十八世、世十九世、庸二十世、朝二十一世、光二十二世、同二十三世、怀二十四世、建二十五世、利二十六世、庆二十七世、照二十八世、祥二十九世

从二十三世及以后可参考万瑞爷的辈分序既:

忠、十八世 道、十九世   定、二十世   克、二十一世 祥、二十二世 厚、二十三世 荫、二十四世 继、二十五世 世、二十六世 芳、二十七世传、二十八世 福、二十九世 自、三十世   为、三十一世 贵、三十二世家、三十三世 洽、三十四世 思、三十五世 贤、三十六世 良、三十七世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望族人阅后校对勘正。

托靠安拉乎,饶恕我的一切过错,祈求真主赐福于我尹氏族人,祈求真主赐福于参与修谱和所有提供资料的人们,祈求真主赐福与相助尹氏家族修谱的人们。阿米乃!

二十世孙 庸新 沐浴敬序

于二〇一八年岁末

18、写给二十一世纪上叶尹氏修谱片言

时光荏苒,百代过客,任凭人生盛衰。

每一个人,一旦停闲下来,莫不追忆往昔,使自己有个比较明白的认识。家族史亦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余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有幸目睹尹汝骏公保存下来的辛集《尹氏宗谱》残本,尽知谱书梗概。通过阅览和调查了解发现,偌大的尹氏家族没有一部完整的尹氏通谱。只是居住在辛集村的大松树坟和大杜树坟的各支门谱数篇。没有一部像样的宗谱实为憾事。当时自己处于非常之时。经济状况和时间等诸方面,都是属于不允许的情况。自己只好搁笔放弃编撰谱书之念头,而忙碌于生计。但在繁忙的劳作中,自己始终把此事牢记在心中。无论到了哪里,但凡有点相关尹氏宗谱之消息,便把信息记录储存下来。

余今已近耄耋之年,得知乡贤尹汝骏公长子宗兴大夫已默默地开始聘请苏玉亮老师帮忙重修吾《尹氏宗谱》并且已经成绩斐然,余深感欣慰。吾尹氏族人在知道本家族正本清源之时,应当切记吾尹氏门中的一位先贤达人,即居小布村吾尹氏讳万瑞、字纪亭公(人称尹三爷)。该公在辛集村学堂任教期间,为辛集尹氏家族创立门谱立下了不可磨灭德功绩。三爷的此次修谱,虽然只是收集了辛集、杜林和布村的部分资料,但老人积累的家族资料,为本次重修尹氏家谱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续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若没有七十年前,尹三爷课余期间走东家串西家收集吾辛集尹氏家族家谱资料,吾辛集尹氏家族本源更加难于澄清。望辛集吾尹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婚丧嫁娶及一切祭祀活动中,都应当为尹三爷作一遍“杜哇宜”以此来纪念恩公。

宗兴,哲人也。尹氏门中贤人。汝骏公为其取名“宗兴”可谓名属实归,“宗兴”吾尹氏门中的中兴之人也。祈求安拉乎护佑宗兴及家人身体康健、两世吉庆。

十一月二十九日,遇苏玉亮老师来辛集造访,适时我正与庸新交谈。应庸新所邀,遂去庸新府上,谈起苏老师帮助尹氏家族修谱之事。交谈中我回忆尹三爷当年为辛集尹氏修谱之事,苏老师建议我撰文来纪念尹三爷。为此吾提笔撰写此文来纪念尹三爷,并祈求真主提高老人家在天堂的品位。

谨以此文纪念万瑞公。并以此文昭示吾尹氏后人永世不忘恩公。

十七世孙 吉东(维新祖后裔)

二〇一九年岁首于辛集陋室

19、传不朽之历史 承千年之文化

家谱又称族谱,是古代产生并延续至今的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发展史。国有史,可洋历代兴衰之事,家有谱,可见世代子孙支脉。树有根,水有源,吃水不忘打井人。我尹氏鼻祖源于何籍?祖自唐贞观七年三月二十一,公元六百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受聘于中华,封为龙袖侨民,(因我伊斯兰教以土为葬,中华五行缺土故耳)初居广东一带,是从天方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东。宋帝太祖居心叵测,兵权于杯酒,迁居南京上元县磨盘街双槐树下二郎岗。其中张王李刘尹马代回八姓居多,故称为八大家焉,其驾崩以后,各怀心志,渐有迁至新疆者,沿元明两朝而后,分迁于长江黄河流域诸省,故祖乃天方籍也。嘉靖甲午十三年,代家庄修建清真寺,聘请第一位阿訇,乃圣门弟子葛辛巴巴的后人,尹相西为教长,所以我尹氏乃圣门弟子也。

永乐二年,一世祖尹震龙祖爷(号振安),燕王扫北,随龙伴驾,来到沧州青县迤西马家桥入籍安居。很多家谱都这么说,但六百年前的马家桥,能有多少户人家,我震龙祖爷乃是守护大运河的首领,怎能在那里安家,家应在青县,马家桥只是有耕地,和墓地这是我的猜想。八大姓据说:是表兄弟八人,河东是张、王、李、刘,河西是尹、马、代、回。

先祖祖辈辈健康长寿,我族人丁兴旺,尹氏先祖在明清两朝有做官者三十六人,二世祖怀南祖爷例赠武德骑尉。三世祖廷魁祖爷候选守备,都官居五品,七世祖维阿祖爷廪贡生,授定兴县训导,九世祖尹云祖爷例赠武略骑尉,九世作梅祖爷:例赠登任郎,九世福麟(祥)九世禄麟(瑞)都恩荣九品。十世汝励祖爷:武库生候选千总,十世汝藩祖爷:候选县丞,十一世庭桂祖爷:候选州同,十一世祖滕蛟(兆龙),武庠生,十一世祖思敬:庠生候选卫千总,十世祖廷标:武举人,十二世祖万清:武举人,十三世祖经绪:从九品,十三世化行:团练殉难赏世袭云骑尉,十三世祖九成:例赠登任郎,十三世绍挚:贡生例赠武略骑尉,十三世祖绍孟:太学生仪叙八品,十三世祖绍骞:例赠修职郎,十三世祖九经:例授登任郎,十三世祖九思:太学生,十四世祖邦孚:例贡生候选训导,十四世祖邦典:太学生例赠修职郎,十四世祖邦常:例赠授登任郎,十四世祖万清:候选千总,祖懋:六品衔,世辅:世袭云骑尉,祖景:九品职,十五世祖保障:从九品,十五世祖保濬:六品衔,宝兼:六品衔。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这次修谱意义重大,前人没有做过的尹氏家族总谱,今人在真主的引领下来完成,可喜可贺,这是文化的传承。辛集原称陈家大院,只有一户陈姓居住。

我祖爷到此之后,开展集市贸易,生意兴隆,后定名为辛集。

我七世祖爷维城、八世董环、九世祖佩琳、十世祖天绿、十一世调元、十二世祖爷大成是也。就是在嘉庆末,道光初年,公元(1800)年始迁地辛集,闯关东到海城的第一位祖爷。我大成祖爷为什么来到海城,传说:老代家和老尹家是表兄弟,代家和汉民打架,老尹家去帮架,把汉民的灵棚给烧了,这才来到海城。自一世祖爷迁居西马桥已六百多年,世远人繁,星散各处,又无总谱,各门各支自立家谱排字,故而以致杂乱失序。辛集十四世祖爷尹万瑞为尹家后人编写了二十个字,忠、道、定、克、祥、厚、荫、继、世、方、传、福、自、为、贵、家、治、思、贤、良。

辛集汝字同字吉字宝字为十七世,海城德字其字为十七世,辛集忠字与洪字同辈,与海城慧字繁字同辈,为十八世,辛集世字建字为十九世,海城晓字成字为十九世,海城支二十世从定字辈起名,希望我尹氏族人都能按二十个字起名,这样一看你范什么字就知道你是多少世。有人说:这样同名的多,可也比两个字的同名少了。我海城尹氏近支乃大成祖爷裔孙祖籍皆为河北辛集,为我尹氏闯关东的子孙始迁地。辛集二十辈之字我海城支务必以此二十个字续之,不得随意更改。每年终务要斟酌一次使我尹氏世世相传,以免代远年湮散偏失序,生所切盼也。

OO一年元月十二日十七世孙 德生 谨识

二〇一八年九月九日十七世孙 德泉 编写

20、尹氏宗谱序言

戊戌夏月 青县辛集 十五世孙 永章尹公 十八世孙 宗兴尹君 驱车杜林 议修谱事并嘱以序 泱泱华夏 浩瀚乾坤 树因有根 枝繁叶茂 滚滚长江 源远水盛 奔流不息浩浩荡荡 尹氏家族 似长江水 源远流长 神州大地 繁衍生息 先籍南京 二郎岗也 明初迁徙 居青县城 马家桥村 六百年余 人丁兴旺 子孙绳绳 如星散落 居于四方 或工或农 亦教亦学 或商或医 亦政亦戎 多有成就 人才辈出 贤人志士 层出不穷 寻根问祖 人之天性 方知亲疏 续修谱牒 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子承孙继 敦宗睦族 族人相邀 聚乎一堂 和谐相处 互帮互助 长此以往 增凝聚力 强向心力 乐而为之 告诫族人 严尊祖训 勤于耕读 遵法守纪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再创辉煌 根之深者 以慰先祖 叶必茂矣 源之远者 流乃必长 上述赘言 是以为序

十七世孙 振山

书稿于杜林

二〇一八年十月

21、寻祖纪实

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七世孙德凤至叔义堂家中,言及新立家谱之事,得到赞同。后经德凤寻求细查,德生执笔,将十二世大成祖爷至十九世晓字辈一一名录,又排十辈之字。因上无谱可继,虽为谱,但先祖,祖籍不详,故不为谱也。公元二OOO年十一月十九日,由十七世孙德盈出资,德凤、德生、携十八世孙惠文往河北辛集寻根问祖。因得于十八世孙鸿林女婿戴洪兴大力相助,便顺利于本族兄长汝静、汝青、汝尊相见。自大成祖爷离家二百余年,海城与辛集族人从未得见,今日得见,虽未见祖宗之尊,却如见先祖之容,激动之情,言己难表。当见吾尹氏老谱时,吾等兄弟皆潸然泪下。辛集之行,吾等瞻仰了吾尹氏二百余年前“楼邸下”(吾尹氏老宅字号)老宅,及与老宅同龄的那棵苍似盘龙的老枣树,谒拜了九世祖爷佩琳公、吾十二世大成祖奶之墓,瞻仰了辛集清真寺,包了随心乜帖。据十七世孙汝字辈兄长及十八世孙宗兴讲,先祖辈辈口传,住辛集我尹氏支有一支在海城,毋可望记。老家谱只记尹大成,名下空,与大成祖爷同辈名下有圣龙、圣玉、圣任而吾大成之子为圣旺、圣全。汝贞兄指大成祖名纬讲,下有圣龙圣玉圣任而吾大成之子为圣旺、圣全。汝贞兄指大成祖名纬讲,这位祖爷即是住海城支你们的祖爷。大成祖爷来海后从未与老家人见面,后辛集族人重续家谱不知大成祖爷之子名讳,故未有圣旺、圣全之名纬也。

今已查明,凡祖籍河北青县新集居海城尹姓者为同一先祖。因各支自立家谱,所排之字各异,无与辛集总谱为依,故同辈之字不同也。居海城吾尹氏义、树、久、尚、字同辈为十六世,德、其、字为同辈十七世也。自一世祖爷迁居西马桥已近六百年,世远人繁,星散各处,又无总谱,祖籍皆为河北辛集,今辛集支既已重续族谱新排二十辈之字,吾海城支务必以此二十字续之,不得随意更改。每年终务要斟酌一次,二十年要重续使吾尹氏世世相传,以免代远年湮散偏失序,生所切盼也。

二〇〇一年元月十二日十七世孙德生谨识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八德泉整理

22、青县辛集尹氏族谱叙

今夫木之茂者,其根固,水之大者,其源长,人本于于祖,子既生孙,孙又生子,绳绳继继,百世不替。亦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此仁人孝子,所以急急于族谱之修也。青之县有尹氏者,或居于城,或隐于乡,分支分户,为读为耕,有举于乡者,有贡于庠者,有蜚声于艺苑扬名于载国者。大都麟趾则振振也,蠢羽则洗洗也。然朔厥由来咸曰自金陵上元迁居青邑三百余年。焚失旧谱,亦无确据,兹伊族公议修谱志。

摘于尹宗兴收藏手抄尹氏族谱(老谱)

23、海城分支序

在尹鸿儒民国十八(一九二九年)年编写的《辽宁海城县尹氏宗谱》中记载:先祖世居直隶青县新集镇。在清顺治八(一六五一年)年拔民迁至承德县。再迁至海城县入永丰社一甲之民籍定居。

清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清廷入关迁都北京。为了抚平康复战乱创伤,清廷发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法则》,规则“凡移住之农人,每月供应粮食一斗,每垧垦地给种子六升,垦民每百人贷与耕牛二十头,其间粮食、种子于秋收后,如数归偿”“凡招来新民,归部遣官偕同县官,城中每丁给地基二绳,约三丈(二日)于野,每丁给地五绳(二十五亩),永为民业”。顺治十五年还规则“还依开星面积之多寡,决议当地官的升官,或赐匾额,高悬家世,以示奖励”。方针非常优惠,许多当地整村屯迁来,有的当地官带领而来,推动了屯垦,这就是著名中的顺治年间拨民纪实。海城尹氏族人就是在这种拨民政策环境下,离开祖籍青县新集镇,迁民来到海城的。

《辽宁海城县尹氏宗谱》记载:初来海城的是玉龄、奎龄、贵龄三兄弟,延龄是后来到海城的。遍阅鸿儒公所撰记事,多为玉龄祖公事迹,而始终未涉及玉龄祖公之父名讳,但口口相传玉龄祖公之父名讳是“天”字辈,名号失传。

由上述文字记载说明尹氏海城支的祖籍是河北青县新集镇(即今日的青县新兴镇辛集村)肯定无疑。遍阅辛集《尹氏家谱》惟九世维城祖公后裔子孙名讳中有讳“天”字,而下一代讳“龄”字,由此推断吾尹氏海城支应当是维城祖公后裔。但祖籍的《尹氏家谱》对拨民之事少有记载,所以不敢造次接续。只能附录于《尹氏家谱》之中,待考究确实再行排序。

在玉龄祖公等拨民海城后,族人发展繁茂,因生计而又分迁于他处。在众多迁出者中,有的有据可考,有些已经失联而有联系的分支中也有对初迁先人佚名,则很难接续入谱。入复州会忠分支、大屯忠利分支都是这种情况,只口口相传是海城尹氏,对初迁先人名讳无考。像这种情况也只能作为附录于《尹氏家谱》之中,待考究确实再行排序。在海城分支中迁出的有:玉龄祖公次子永耀公之子国政外迁无考;玉龄祖公三子永亮公迁于辽东;奎龄祖公长子永安公、次子永明公亦外迁待考。在近年迁徙外地而失联的更多。但作为始迁祖震龙祖公后裔,心情永远怀念。

愿吾尹氏家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繁荣昌盛!

震龙祖海城分支十八世孙 繁刚

敬书于二〇一九年岁末

24、《传家轨范--辽宁海城县尹氏宗谱第一册》

窃谓木有本也,水有源也,物类犹然。而人岂无所自来乎?乃今之人多有不知曾高以上为何许仁者,甚有不知曾高之讳者,试叩其故,殆乏谱书之无可稽也。静默思之良可,慨己因而著谱之念邈油然生矣。追吾祖自贞观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受聘中华,封为龙袖侨民(因我穆教以土为葬中华五行缺土故耳),初居广东一带,至宋帝太祖居心叵测,释兵权于杯酒,迁我族于二郎(地名既二郎岗也),其中张、王、李、刘、尹、戴、马、回八姓居多,故称为八大家焉。及其驾崩,以各怀心志,渐有迁至新疆者,元明而后分迁于长江黄流域诸省。帷吾鼻祖以代远年湮,讳无可考,止知吾高祖以上世居新集(现河北省新集镇),吾辈遂以此为原籍云,余恐长此以往,后世子孙未必不视余在代远年湮之内也,此余所以奋志著谱,固为祖宗计,亦为后世子孙有兴余同抱此心者计也。或者曰君之先世无名位可录谱何成乎?余曰:谱者所以详源流,昭伦常,嗣后不致散伦失序,视同宗为异器也。此亦报本追远阐宗维支之意。况吾祖世代清德洁白可钦,自有高趣,岂为名位而设哉。且狐死首丘,豹死首山,不忘本也,且物犹然况人类乎 ?或者不言余退,而操管历数十日,草创完成,不揣冒昧,遂成立族谱云。然苦心焦思作之于前,而子孙宜席而珍重续之于后。更宜各藏一册,以预离则怀之,合则序之。使千百年之下,亿万里之遥,本支昭穆有序,岂不懿欤。或者又曰:君之先世何不立例而教后世乎?余曰:例而不行是谓虚设,例而强行必致乖谬。将何取焉?或者又曰:自君以上何不谱乎?余曰:明祚既尽,天命霏常,经离乱而亡,群遭兵燹而失业,虽欲述之,而不详考之,无所征,是以不敢妄为之谱也。余所立之谱,谨就逊清顺治八年拨民于关东,余高祖随迁至承德县(现辽宁沈阳县也)称为永丰社一甲之民籍焉。再上以代远年湮无可追考也,或者惟惟而退,余遂敬列高曾祖为上三世,自吾先考为第一世,共编成二十世系字谱,使后世有所准绳,切望二十代以外承用预拟二十字谱。尤望此四十代后续编,以期继继绳绳万世不朽焉。余是以为序。

(注意附考:宗字先字兆字同辈,鸿字朝字凤字毓字同辈,久九同用玉字尚字树字同辈,其字显字作字瑞字同辈,由是可知丁大户多苟无谱系必致杂乱失序也)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望日

尹鸿儒 敬序

25、尹氏家族老莹探讨

自吾尹氏始祖讳震龙(字振安)公,在明永乐二年随军由南京二郎岗镇北迁至青县并在西马桥立祖茔一处,还有马桥东北洼有二老坟一处,据说这处二老坟是维业祖支的先人。至于从几世祖公从马桥南迁至辛集,又是何时分迁到杜林、小布村、沧州、线庄连庄子(前两连村)等地居住,已无从考究。南迁辛集德列祖列宗分别葬于何处,至今是谜团未解。

下面就吾父祖辈讲述给的一些家族轶事,及近年来所获取的道听途说讲给各位族人,供各位参考:

据沧州维阿祖爷支门谱序及跋中多处提及吾祖振安公由金陵二郎岗北徙青邑,而立家于辛集镇;维阿祖爷又遗嘱,故后葬于辛集守祖,其五位夫人均葬于沧州,此有坟图可查。但维阿祖爷葬于辛集何莹?是否葬于老人们所说的(大杜树坟),最前面有一座老坟,埋葬着尹氏一位祖爷,有好几位太太都葬于沧州了,如果是维阿祖爷,那他守祖又在哪里?时至今日也无人能说清楚。

辛集尹氏老茔,大概有这么几处:大杜树坟、小杜树坟、大松树坟、杨树山子老坟等处。其中杨树山子老坟(罗家坟西),那三座老坟据说是维城祖支的老茔,至于是多少世祖爷无曾考证。大松树坟(在辛集西北洼与狐狸墓交界处),据传也是维城祖爷支的先人,后来又迁坟至村西北杨树山子老坟西(马家坟西侧),即现在的尹树功茔地,树功墓碑前东北处葬有十一世祖成璋公、成达公、成业公,十二世祖浩礼公、浩祯公、浩亭公,十三世志善公、(志庆公)、志尚公、志立公等焕文祖后人。其中志庆公(十三世),迁至村北大杨树山子墓地,其后人迁居代庄子。桂龄公后人光瑞公葬于代庄子。

凡居住辛集尹氏各支其本支迁坟立莹在十一世的最多。

据我考证,前两连村西尹家老坟适维城祖支天瑞(十世)公分支立茔。

随着时间的变迁,辛集村的很多老地名都已更改,所以老谱中的有些地名亦都变更,如原老谱中记叙的(西大段)老莹到底是哪处墓地,还有待考证。

以上是我对尹氏老莹的探究,是否正确'敬请各位长者各抒己见,给予指正,以给吾尹氏后人留下一份准确的资料。

维周祖后人二十世孙 庸新 拙见

二〇一九年岁首

(苏玉亮提供 苏家庚 左玉贵 校录)




编者简介

      穆国联,河北南皮人,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版著作有《沧州古今书征》(1996年内部出版)、《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策划主编《沧海书系》(团结出版社)、《大运河书系》(团结出版社)、《华夏园丁文丛》(团结出版社)、《文苑书香文丛》( 中国电影出版社)、《沧州骄子》等40余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