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二两花生和一斤白酒,同村医换了一个鼻炎的方子,那时我才懂:中医

 昵称39998602 2023-01-13 发布于四川
用二两花生和一斤白酒,同村医换了一个鼻炎的方子,那时我才懂:中医的没落,是有原因的。

我家里历代从医,祖辈们都安分守己的学习自家本事,唯独到了父亲那一代,不管多难的方子和疑难杂症,他一学就会,所以有些自负。

爷爷怕耽误他天赋,同意他出去游学,这些年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脸上的沧桑就是最好的见证。

后来爷爷去世,父亲不得已回家,白天看病晚上一有时间就研究这些年学到的方子,那些方子有失传的,有很奇特的,用在临床上效果十分好。

一次父亲让我去拜见他的一位好友,正巧我因为和主任顶嘴,被停职罚到乡下义诊,就去了父亲好友那。

相处这几天,我发现老中医有很多方子我没见过,像高血压的、糖尿病的、鼻炎的等等。可这他脾气很怪,话少却是个暴脾气,一直不肯多说一句话,教我其中的道理。

我突然想到:想要取之,必先予之。多处打听后听说他就喜欢喝酒,所以我专门跑到县城里,买了当地出名的酒,又买了二两花生。

结果老头子当晚就喝多了,问啥说啥,他还给了我一张鼻炎的方子,第二天还给讲解了鼻炎的方子,我听后豁然开朗。

如今我把这个方子应用到临床上,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只要根据患者体稍加调整,就能很快恢复。

去年我遇到一位鼻炎10年的患者,这些年中、西药没少喝,鼻喷从不敢离身,鼻塞却越来越严重,不由自主的吸鼻涕,有轻微头疼现象,一发病眼睛痒鼻子痒,尤其遇上冷热空气,鼻炎立马就犯。

我仔细辩证后,开方:桂枝、乌梅、党参、白术。

患者用了5剂,头晕和鼻窍不通等现象大大缓解,调整过一次药方,最终诸症悉平,10年鼻炎就这样消失了,至今不见复发。

《黄帝内经》讲: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

是说喷嚏连连,那是因体表卫气虚弱,以寒邪为首的邪气入内,刺激到了肺气,导致肺气不正常宣泄,于是喷嚏不断。 这就好像一个人,被蒙住头,遮挡了呼吸,会不停反抗一个道理。

卫气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抵抗力,可保卫肌表,抵御外邪,来源于脾。

患者舌苔白腻,脉象弦,为脾虚,而脾又能滋生卫气。脾弱卫气低,导致外邪容易入侵,所以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鼻炎就犯不停。

部分中医是懂这些,但很少有人知道,上病下治,意思就是上焦的病,得治疗中、下焦。

借五行相生的理论:肺为金,脾为土,培土生金。是说想治肺得健脾,只有土地肥沃才能孕育出好东西,

这个方子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上病下治,一个是桂枝的选用。

1、通鼻窍:桂枝在这里用的妙,首先桂枝能温阳化气,可以消除寒邪等,其次桂枝是长条形的,它天然就可以通管子。咱们身体里的鼻腔,也是管道,所以还能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肿胀,为治标。

2、补肺气:肺喜欢湿润的环境,乌梅能入肺、脾,有收敛生津的作用,可以帮助肺输布津液。加入党参重在滋补肺气,肺气充足,就不容易犯鼻炎。

3、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和胃,恢复脾胃的运化,此为扶正能增强卫气。

后来我发现,很多病在“大夫”口中成为了不治之症,导致大家越来越不信任中医,其实不是病治不了,而是学医的人变了。

很多医生一心只想怎么完成业绩?怎么挣更多的钱?压根没心思考虑怎么治好患者的病,导致中医的传承出现了问题。

我之所以用我蹩脚的文字写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怕有一天把它们带到坟墓里,没有任何的价值,却让患者失去了最后的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