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2013:我用过的11张经方(古朴中医)

 jiataoren 2016-01-06

惭愧啊!时光飞逝, 2015年的第一个月都快过去了,才开始盘点2013年那点中医事。一盘点才发现,2013年记录的医案居然比2012年少了许多,当然有些医案没有及时记录,很是遗憾。

2013年载了12个医案,也即古朴医案(032--042)。

1、元参桔梗汤合汤治疗鼻塞头痛

2、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干咳无痰。

3、完带汤治疗带证。

4、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小柴胡汤佛手散治疗左半身麻木。

5、感冒药好娃娃治疗身痒。

6、生姜水送服小柴胡颗粒治疗小儿感冒。

7、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腹胀。

8、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9、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10、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11、干祖望脱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12、当归四逆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手指酸麻。

下面分开盘点: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用了4次,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半夏厚朴汤用了1次,用来治疗干咳。傅青主之完带汤用了1次,用来治疗妇科难言之隐1次。小柴胡汤,或单用或合用用了3次,单用用来治疗小儿感冒,合用用来治疗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了1次,与小柴胡汤、佛手散合方用来治疗半身麻木。佛手散用了1次,即上面合方。柴胡桂枝汤,用了1次,用来治疗腹胀。干祖望之脱敏汤,用了1次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当归四逆汤用了1次,合小柴胡汤治疗手指麻木。

这个感冒成药“好娃娃”,照理不是中药,更不是经方。但还是列举出来,因为我理解的经方是广泛意义上的经方,凡是临床有效有益的方剂为我所用就是经方,从这个观点看,“经方”,应该是“经典方剂”。

“好娃娃”这个感冒药,临床上看,对于小儿感冒初起,真的很好,也同样有发汗解表功效,也许如同张锡纯认为“阿司匹林”,就是西药里面的“麻黄汤”一个道理。张锡纯对“阿司匹林”推崇备至,而且创造出“阿司匹林石膏汤”这样简便有效的方剂。这个我亲自用过,后面也许有记载,现在记不清楚了。其实,再早以前,农村缺医少药,人们感冒以后的首选药,就是“阿司匹林”,吃上一片,盖被子睡一觉,汗一出就好了。真的不敢想象,像我们这么大的人,小时候有谁奢侈的去医院输液过!现在“阿司匹林”这个药很难买到,因为太便宜了,一大瓶子也就是几元钱,药店当然不进了!厂家当然不愿意生产了!医院更不愿意使用了!想想,现在的医疗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怕后果,从药厂,到药商,再到医院,都在追求铜臭。医疗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市场化行为,怎么能够行呢?你让医生自己赚奖金?你让中医自己去赚工资?一个医院,居然挂号费1.5元,所谓专家号2.5元。看似照顾了患者,实则贬低了医生的价值。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西医不用说了,一个检查,怎么也得几百吧。中医也是啊,给你用人参、鹿茸、阿胶,那一剂药也得上百啊。即便不开贵药,不咸不淡的药也有的是,你吃上几个月也吃不坏!所以,我的想法是,你提高诊金,挂号费,让医生有体面的收入;你政府该花钱的花钱,不让医生为了工资而去自谋;你患者也别迷信什么星级医院、什么名老专家,找到适合你的医生才是你的福报。哎,说多了都是眼泪!你虽然忧国忧民,但是你人微言轻,所以干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道,所谓“达则兼济天下”,还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书归正传,谈谈这几个方子的应用体会---

1、元参桔梗汤

发现这个方子,来自罗大伦老师的《神医这样看病》。罗大伦老师的系列书,实在有必要仔细研读,读了这套书以后,你会对中医历史有一个轮廓的认识,对古代的中医流派有一个粗浅了解,特别是如果从中学到那么几个招式,你就会在某一方面突飞猛进。这个方子罗大伦老师力荐,其出处是清代名医黄元御之《四圣心源》之《鼻病根源》。黄元御堪称中医奇才,其《四圣心源》给人体气机循环画了一个圈,什么左升右降啊,我看后世的彭子益的《古圆运动的中医学》灵感应该来自《四圣心源》。彭子益的书在李可老前辈的关注下得以重现讲话,在前几年霎时红红火,我也研究了一阵子。可是据说,据说啊,彭子益很贬黄元御。有才人都这样!据说黄元御是伺候康熙南巡的重要太医啊,可就是最后在这太医院没法混了,不是水平不行,就是因为水平太高,看好一个病,自己瞎嘚瑟,把别的太医都损一遍,结果群起而攻之。当然,大医都有“平民情节”,你“皇帝老儿”凭啥霸占那么多优秀资源,专门伺候你,拼命百姓就是让庸医伺候的?你们不喜欢我,老子还不干了,于是黄老先生愤而“挂印辞去”,从此游荡江湖。黄元御为啥这样啊?因为他痛恨庸医,本来小时候,这后生长得标志帅气,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聪明伶俐,这可是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的好材料啊。可是在小时候,因为一场小小的眼病,愣是让庸医把眼睛治瞎了。在清代,你这五官不整的人不能当官啊,所以就这么一位庸医直接把一位宰相毁了。要不说读书叫做“发愤读书”呢,你没有“愤”,读书就没有动力。其实,古代好多中医大家,一开始都不是学医的,大家都奔着当官去的,结果后来很多人因为自己亲人或者自己病不得医,逼得自己给自己看病,后来别人求着来看病,这一下子想扔下不可能了,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被逼无奈成名医啊!这题跑的也忒远了,哈哈!

自从黄元御有了这个圈以后,看病那个思路清楚,可谓是左右逢源,看病就是让这个圈转起来。我以前也纳闷,你说这人体,其它动物也是,这五脏六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固定方式,它怎么就不乱串位置呢?怎么就不互相打架呢?一会肝上去了,一会肺撞心了,还有这肠子左边睡就跑到左边,右边睡就跑到右边!人吧,还好理解,你说这个四条腿的动物,这心肝肺的怎么也是顺着体腔的,为啥不像人的重力作用下竖的呢?看了《四圣心源》才知道,是“气”把持着呢,可惜西医是不知道这“气”!就这无形的气,让五脏六腑按照各自规律运行。后来再一想,我这不是瞎操心吗,这宇宙不和人一样嘛,谁担心这地球就在天上没有个支撑会掉下去呀,这不也是“气”嘛!但是这个“气”,不是一般的“气”,中医叫做“宗气”,后来张锡纯叫做“大气”。在农村牧区呆过的人都知道,杀羊杀猪的时候,肚膛一开,“扑”的一声,这个气跑出来了,也许这个就是中医说的“宗气”、“大气”。这个“气”一放掉,那五脏六腑都停止工作,生命宣告完蛋!突然想起来,现在的西医手术,特别是开胸的呀,开腹的呀,是不是一个道理,那个“气”是不是也被放掉了!所以有的人做完手术,这个“气”就很难恢复,那可是先天之“气”。有的人都七老八十了,还被做手术,结果那个病好不好不知道,就这个“气”是恢复不了了,惨啊!人常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可不是你和别人发狠斗气的“气”,说的是你胸腹中那一团老爹老妈给的先天之“气”,还是不放为好。

关于“鼻子病”,黄元御是这样说的: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而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嚏喷。肺气熏腾,淫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肺气初逆,则涕清,迟而肺气堙郁,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黏。迟而浊郁陈腐,白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谓之鼻痈,皆肺气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是谓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语。)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

说了这么多,大概意思就是啊,人的“肺”管着“鼻子”,“肺窍于鼻”嘛。这个肺气应该往下走,右降啊,结果因为不同原因,它降不下去,所以在那“堵车”。为什么这个“气”能够左升右降呢,除了肝肺功能以外,还要依赖于“脾胃”,所谓“中轴”,它也得转,它要是不好好工作,你这升降也会出问题。治病就是调气啊!最近用黄老前辈的下气汤,是经过麻瑞亭前辈改造的方子,效果奇好,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实则有妙手回春之效

黄元御根据这个原理,提出“鼻病根源”,这是治疗大法。他给出了四个不同类型的方子:

一是桔梗元参汤: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桔梗元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生姜各三钱甘草二钱。

二是五味石膏汤: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用法:煎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成分:五味一钱石膏杏仁半夏元参茯苓桔梗生姜各三钱。

三是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黄芩柴胡芍药元参桔梗杏仁贝母各三钱五味一钱。

四是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茯苓泽泻生姜杏仁橘皮柴苏叶各三钱甘草二钱。

这黄老前辈的方子很有意思,他不按君臣佐使出牌,基本都是等量,甘草一般少一点。喜欢啊,好记!

罗大伦老师推荐了元参桔梗汤,他说:该方子属于食疗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黄元御认为是人体内的气机升降圆圈转得不太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

我就是看着他平稳,开始摸索使用,用来治疗一类鼻炎,效果确好。

那么这一类鼻炎是什么类型呢?我感觉就是《四圣心源》原文讲的:鼻塞涕多者!这一类患者的表现就是,鼻子堵,清鼻涕多,一般不痒!喷嚏也少!有的人说,总是半夜鼻子堵,以口代鼻,鼻涕是白色的,就可以考虑元参桔梗汤了。当然其他四类,黄老前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实在搞不明白,可以试试,不行停掉就算了,没有毒药。

当然,鼻塞伴喷嚏的,单用是不是效果行,我居然没试验,那时候迷恋火神,认为喷嚏是寒邪所致,打喷嚏的过程实际是人体排寒的过程,所以加麻附辛汤。这种痒,是遇寒加重,有的人冰箱都不能开,一遇到冷空气,立刻喷嚏连天。还有一种痒,这个痒是怕异味,就是西医说的某一类过敏原所致,花粉啊,烟味啊,这种是不是加干祖望前辈的脱敏汤合适?也有遇热加重的,这个我见到的少,但是真的遇到一位,从这位患者那里学到了干祖望前辈的“脱敏汤”,效果极好,后面再说。

说到这,说说这个过敏性鼻炎。这个病现在越来越多,西医是拼着命找“过敏源”,有的据说能找出几百种“过敏源”,我好是配服西医之精细。但是如何治疗呢?这些人莫非生活在“真空世界”?不要说几百种,就是一种你也没有办法隔绝呀,比如“花草过敏”,莫非你让她生活在“钢筋水泥”世界吗?做不到,当然做不到!更为可笑的是,有的地方,据说是河北坝上某个地方,鼓吹要建设什么“过敏源筛查中心”,一帮专家教授在那瞎嚷嚷!这就是当今之医疗现状!莫非你要制造几百种药物对付这个过敏源?

《孟子》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大意是遇到了麻烦,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黄帝内经》言: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大意是人的身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佛家,则讲修行,不要说疾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因缘,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你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你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是为修行!即便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内因是决定力量,量变的积累才会质变。看到了吧,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儒道释,还是当今的宇宙真理,都把内在的因放在首要位置,套一句前些年时髦的话,“健康才是硬道理”!如今反腐败大势,那叫做“正人先正己”。

把话题来回来,如果得了过敏性鼻炎怎么办?找自己的原因啊!你不应该外求,那没用。导致过敏的原因虽然很多,关键是自身出了问题,中医有一句话最关键最经典“正邪相争”。中医治疗的原则,当然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知道了这个治则,那么久不要追求某一个方子治疗哪一类鼻炎,“道同术可异”。不过还是有一个基本遵循为好。

黄元御前辈的四张方子,重点方子中焦,乃“运轴驱轮之法”也!当然治疗的也是其中一类鼻炎。这话说的太多了,没办法,官太小,秘书出身,没有讲话机会,所以练成了对着屏幕成话唠的毛病。此话题就此打住。

2、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方子就省点事,前一段时间写感冒的事,顺便写过这个方子,现在引来,略作修改。

这说起感冒,干脆连续说说感冒。上期说了“不见踪影的感冒神方===麻黄汤”,其实与他一样快要消失的另外一个方子,临床上也是少而又少的应用,这就是“难得一见的感冒神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然中医“火神派”老师们除外,那可是您们的看家方剂。现在大部分中医先生们,接受“温病派”的理论较多,他们桂枝、麻黄都望而却步,提到附子、细辛,那还不吓死呀!

上期说的麻黄汤之感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再分的细一点,叫做“表病”、“太阳病”,或者叫做“表阳证”,大意是说这个病在肌肤骨骼之表,是一种热性病,所谓“阳证”。大凡这种感冒的病人,身体好着呢!身体有“正能量”,能够和敢于向病邪斗争。就像社会,风清气正的社会,那是“坏人怕好人”,好人自己敢于与坏人斗争,别的好人也积极主动见义勇为;相反,如果社会负能量增加,那可就是“好人怕坏人”,坏蛋横行,“老人倒了不敢扶”,“小孩哭了不敢抱”。他妈的又想起了我被偷的“老萨”狗,光天化日就敢偷,应该不叫偷,叫做抢!哈哈,玩笑话,缘尽缘散,万法皆空!不过,谁都希望有一个“好人不怕坏人”的环境,就像大家追求养生健康一样。所以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治病和领导人治理国家道理一样。

与之相对的则是另一种感冒,其实世界万物,“有阳必有阴”,“有因必有果”。与之相对的,就是“阴病”,《伤寒论》叫做“少阴病”。那么他是“表病”吗?是“表阴病”吗?这个中医界众说纷纭。其大类:日本汉方、胡派经方(胡希恕老前辈)认为是“表的阴证”;按照经络辩证和脏腑辨证的观点来看,则认为是足少阴肾经,这与火神派观点大概一致,认为肾主一身之阳,阳微则阴盛。总之是阴病!

有时候一说阴阳,人们就觉得很是不可捉摸,其实很简单,向上的、热烈的大概都可以归结为“阳”;相反,低沉的、安静的大概都可以归结为“阴”。所以,上期说的麻黄汤那种感冒,轰轰烈烈,高烧或许一下子就搞到40多度,这就是“阳”。这期说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感冒,则是“阴”,绝对不高烧,低烧也很少见。所以《伤寒论》这样描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就这九个字,描述了“少阴感冒”的状态。一摸脉,微细,很难摸到,但欲寐就是总想睡觉,寐着睡着也!小时候学过一篇古文,叫什么来着,“一狼假寐,一狼洞其中”。其实这种感冒,我多次领教,也身痛,但是好像集中于后项部,但是不会像是麻黄汤那种浑身骨节都痛。概括起来就是:没精神,身上痛,想睡觉,要是把脉很难摸到,大多用怕冷的感觉。

这类病,多找到老年人,现在扩展到中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规律的人,从手机微信看我胡扯的人里面大部分是,哈哈!应该注意,这些年开始扩展到小儿。原因不外乎冷饮、零食、西药、点滴。

得了这个感冒,就要小心了,身体走下坡路了。不过治疗起来到是简单,就是本期主人公===麻黄附子细辛汤汤,药如其名,麻黄、附子、细辛。

方子简单,但是这个方子附子,要想找到质量上好的非常难得。现在药店普遍是两种,一是叫做黑附子的,一是叫做盐附子的。都不能用!黑附子已经制的焦黑,几无药性。盐附子,简直就像咸菜干,放多久都是软的,而且不坏,更不能用。用了会中毒,但是这个不是附子中毒,而是盐中毒。我认识的一位老中医,曾经用了这样的附子30多克,患者有中毒反应。后来我帮他分析,应该就是盐中毒。后来我自己感冒,用了这样的附子,20多克,结果你猜咋地?那个咸,没法喝,别说治病了。关于附子,火神派中医研究的深刻,文章网上很多,不敢多啰嗦,啰嗦多了,就露陷了,哈哈!。

所以有时候想想,现在想当一个好中医,实在太难,用药受到诸多限制,其中一类就是药品质量限制。后来我用附子,或者给别人开方子,都是从淘宝淘来的配进去。我买的附子叫做“白顺片”,白黄透明,无味,效果很好。当然价格也好,1公斤220元。而那种盐附子1公斤35元左右。搞中医,看来真的“不差钱”!

用这个方子,难点还在于,三味药都是药店盯得很紧的药,麻黄限量9克,附子限量9克,细辛限量3克。这个细辛也成问题,有的那上面带的泥疙瘩,也算分量,那就不够3克了。所以有时候,为了不和药店讨麻烦,这样开方子:麻黄3克、附子3克、细辛3克,一次抓5副,回来合在一起煎,当做一副,就是让药店麻烦点。这个剂量一副药也就是三五元钱。所以,有些中医不是不知道,实在是没法赚钱。

这个方子多次使用,一般按照上面的剂量,一副药见效,二副药收功,绝不用第三副药。实在是:有了好方无好医,有了好医无好药,有了好药无好法(中药药典)。再糊涂一首打油诗草草收场:无热怕冷但欲寐,脉微身痛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三味二剂身舒畅!

其实,这个方子,远不是治疗感冒这么简单,那在火神派手里用起来,让你眼花缭乱,什么喉痹、喑哑、咽痛,有的是用的着的机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拜读火神资料。

3、半夏厚朴汤

这个方子本来在《金匮要略》用来治疗“梅核气”的。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炙脔,也就是烤的很烫的肉,这个东西卡在嗓子里,是什么感觉啊。想想古代的中医,真是可爱至极,他们总是用最浅显的话,让老百姓明白。妇人,说的是妇女同志,得了嗓子卡住肉这种病,就用半夏厚朴汤。主之,当然都知道就是非常肯定,非它不二的选择。

这个病,中医发现的比较早。战国晚期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大甚为喉营,即言喉间有物。公元六世纪,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类似此病的记载。梅核气一名,正式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梅核气”说的是: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 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咽部疾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描述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 明代《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此外,古代文献还有回食丹、喉节等名。“科学的西医”也许这样称呼:癔球症、咽球综合征、咽喉神经症和癔球综合征等。

总之这类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样梗阻感觉,总是觉得嗓子有东西,整天“啃啃卡卡”,有的严重了还伴随咳嗽,西医大半笼统地和患者说,这是慢性咽炎,或者什么什么官能症。反正被西医定义为“某某慢性病”的、“某某综合证”的、“某某官能证”的,基本也就宣告没有好的治疗方案。这类病人,西医检查不知道花费多少钱,啥也看不到!最后给你点带激素的喷雾剂用去吧,一开始疗效卡卡的,接着加大剂量,接着越来越严重。可怜可气的患者啊,你就为啥不让中医给你整鼓整鼓呢?

中医很严谨很细致,早就发现这不是实质性病变。认为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为啥妇女多呢?因为妇女爱生气呗!

以前的万恶旧社会,自己老公明媒正娶地搞好几个老婆,老大老二老三----,虽然姐妹相称,我看不会不吃醋,除非她是无欲无求的仙子,所以这个气啊,生气吧还不敢发脾气,因为那是国家法律许可的,生气休了你。过去老婆被休,那是娘家的奇耻大辱啊,所以就忍而不能发,这个气就憋着憋到嗓子那去了!

那现在一夫一妻制好了,不应该吃错了吧?君不见老板带小蜜,官员玩通奸,就连民工还拼夫妻呢,这个男女关系乱啊,你说这老婆气不!大凡这样耍的,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老婆又不能离婚,所以也是忍而不能发啊!生活在郁闷中啊,嗓子气出病了!所以我奉劝在这“五浊乱世”,有智慧的媳妇们别老想着让你老公升官发财,那没用,对你没啥好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男人有钱就学坏”,哈哈,对亏我没钱!话又说回来,中医讲究阴阳对待,“女人学坏就有钱”喽!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一点男女破事,什么孩子升学啊,什么换方买车啊,什么婆媳关系啊,都为这“梅核气”埋下病因。

这个病,妇人多得,但是据我观察,现在的男人也不再少数,道理一样。

知道了这个原理,中医治疗起来真的很简单,那就是调气呗,让她郁结的气散开就完了。主方就是这个方子。不过我翻看古今医案,好像单用这个方子的不多,什么加呀减呀的,最后面目全非,还得出一个结论,古方不能治今病,这个方子不管用。当然也不能守着一张方子去搞定所有梅核气,但是我感觉不效的原因大概有以下:

一是半夏有问题。张仲景的方子,用的绝对是生旱半夏,现在用的则是水半夏居多,而且制法繁杂,毫无药力。说到这,建议同仁,您尽管大胆用生旱半夏,实在搞不到,你就用什么清半夏、法半夏,但是一定要洗干净。你一洗就知道,上面白白乎乎的什么东西了。最近我借着三部六病的经验,总是加上苏子,或许可以弥补半夏药力。

二是剂量有问题。人家原方半夏一升,那可是生旱半夏一升,一升200毫升,我实际测量过,应该在120克左右。看看现在的方子,用乱七八糟的半夏,而且用个十几克,那有什么用呢?我不是一味追求大剂量,但是你也差不多点吧!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或大或小的拧过螺丝吧,或者看过换汽车轮胎吧,人家本来需要假如300牛顿的力才能拧开,你就用30牛顿行吗?你力道不够,折腾一辈子也白扯。你让三岁小孩去卸下一个轮胎?他折腾到10岁也白扯!有的病,必须到了那个力道。

这个方子 ,我用来治疗过一例几十年的所谓慢性咽炎,至今二三年了,没有发作过。用来治疗甲状腺瘤,大如鸡卵,疗效肯定。

当然,这个方子,不仅仅用来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我从冯老那里学来治疗干咳。黄煌老师更是推崇有佳,合上四逆散,称之为“八味解郁汤”,用来很多疾病,疗效甚佳!

4、完带汤

方剂出自历史上的傅青主。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历史评价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医学家、思想家、书画家,他一生忧患国家兴亡、引领思想启蒙、注重亲情友情、擅长文学书画,同时以精湛的医术救治黎民百姓的疾患。据说和《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相似,是一个天才型的杂家,一个仙风道骨、飘逸绝伦的绝顶人物,一个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也是梁羽生武侠中的典型人物。《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河洗剑录》都有傅青主的影子。以傅山为主的《傅山传统故事》,还是山西太原的民俗文化遗产。

这为前辈,好像干的事风马牛不相及,他的一生好像都在反清复明,做着革命的事业。明亡以后,傅青主弃学出家,道号“真山”,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红花石道人”。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就是从这来的。但是在医学方面确也了得,特别是在妇科方面绝对从古至今是顶级高高手,一部《傅青主女科》无人能及。要说中医神奇,那真的是神奇,你说一个游侠式的任务,到处从事革命事业,居然能对妇科难言之隐研究的如此明白,这绝不是现在的实证医学所能比拟,他靠的是“悟道”。他的方子很有特点,绝不像前面的黄元御老前辈,诸药等量,他的是大的奇大,小的奇小。下面通过本人一则医案,体悟一下傅青主前辈方子的特点和神效:

我有一个QQ群,这几年去的少了,委托朋友们管理,叫做:古朴经方论坛,群号:203490642,上面主要是一些中医爱好者。时间长了,大家熟了,我也经常开个方子。据说网诊非法,我那时候也没执照,哈哈!今天说的这则医案,就是一位网友的治验。网名曰“绿叶”的朋友,网上看到本人用白头翁汤治疗阴痒,遂自己试服,但无效,也无副作用。寻到本人,再次咨询。其时,正在外地学习,电话问之。曰:白带清稀,偶觉自流。阴痒仅是外部。非白头翁汤所治。此乃傅青主之专方所治之病。处傅青主之完带汤原方:一钱四克计:40炒山药30党参8白芍20车前子12苍12甘草4陈皮2黑芥穗2柴胡3.水煎服。四剂,日三服。外用独味苦参汤洗。苦参40,一剂三次。服至四剂,白带止,阴痒止。续服三剂。期间因为不方便,并未用苦参汤。

下面看看傅青主前辈是怎么论述这个方子的:

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带弱则胎易坠,带伤则胎不牢。然而带脉之伤,非独跌闪挫气已也,或行房而放纵,或饮酒而颠狂,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则气不能化经水,而反变为带病矣。故病带着,惟尼僧,寡妇,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则少也。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方用完带汤。

(一两,土炒)山药(一两,炒)人参(二钱)白芍(五钱,炒)车前子(叁钱,酒炒苍(叁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六剂则白带全愈。

此方脾、胃、肝叁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至于补脾而兼以补胃者,由以及表也。脾非胃气之强,则脾之弱不能旺,是补胃正所以补脾耳。

这就是妇科圣手傅青主,有风格吧!

5、黄芪桂枝五物

这张方子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处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实际也是黄芪桂枝汤去甘草,可能是怕这位和事老误事。实际从用过看,就是用黄芪桂枝汤也差不多。这次用来治疗半身麻木盗汗:

女,30余。左半身持续麻木,胳膊为重,腿间歇性麻木。持续四五日。易汗出,睡觉尤剧,被褥可见人形。脉寸关尺微。别无不适,饮食较好。怀疑自己将患半身不遂。一诊方:黄芪30白芍15赤芍15桂枝30生姜60大枣8枚。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日三服。二剂。一剂后,身汗止,唯左手尚有汗出。左半身麻木好转。但左胳膊窝开始痛,酸胀痛。手指尖略痛。别无不适。思之,或为排病反应?或为不完全对症?好在别无所苦,建议其服下另外一剂,在做考虑!二剂后,略有汗出,胳膊窝疼痛减轻。患者自诉:总体感觉很好,别无不适。方剂应该基本对路。突然想起来一位大家说过(想不起来是谁了),两侧的病多责少阳,于是决定方剂稍稍调整。原方合小柴胡汤,也就是柴胡桂枝汤加黄芪(非原方,小柴胡汤一两三克计,桂枝汤一两五克计),另加当归、川芎各15克以活血。此方也就是小柴胡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川芎。三剂。当归川芎,乃佛手散也。二诊方:柴胡24,黄芩、人参各9、桂枝、白芍、黄芪、当归、川芎、炙甘草、生姜各15,大枣4,旱半夏12。三剂。逐日好转,剂进病愈。

这个方子可能单用效果不好。2014年,用来治疗一例因为洗澡受风寒的患者,这位是半身麻木,而且痒,导致失眠,三年多,就这么痛苦的过着。后来我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服二剂,觉得发热口干,一派热像,本想加生石膏(这就是庸医!),后来请教一位中医朋友,他认为这个方子活血力量不足,加活血药物试试。如其所诉,加了点夜交藤、鸡血藤之类,立刻见效。我们总是和高手差那么一点一点啊!

6、小柴胡汤

这个方子大家都太熟了。但是用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又犹豫不决呢?反正我是抓住《伤寒论》一句话,但见一证便是!这话说的是有背景的,是说前面因为伤寒、中风,经过治疗导致的四大主证出现,这四大主证里面但见一证,可不是稀里糊涂上来就用小柴胡。

这个方子在感冒治疗过程中绝对不能忘掉。特别是一些小孩感冒,经过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汗不得法,往往会出现少阳证,也就是小柴胡汤证,有的是一会冷一会热,有的是开始恶心呕吐,有的是发热咳嗽,还是那句话:但见一证便是!大胆使用小柴胡。当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加石膏,加结果,或者二者都加。

这个方子好用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有成药,就是小柴胡颗粒。这个药我以前没用过,只是凭感觉和别人乱批一通,后来亲自用了,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人云亦云,很好使。不过毕竟没有生姜,所以后来我一般用生姜水送服,弥补制作成药时的不足。

7、感冒药好娃娃

这个不是中药,更不是经方。不过有效的药,都应该引起重视。好娃娃全名:好娃娃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这个药其实小儿感冒初起,发热怕冷的,吃了都应该管用。大家不一定非要用麻黄汤,张锡纯说得好,医学症状参西!

8、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个方子出自《伤寒论》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当时看?《伤寒论》没有引起重视,因为众医家议论纷纷。后来看过刘渡舟老的医案,觉得很有道理,开始尝试使用。到现在我对这张方子情有独钟,完全可以叫做“奶奶汤”,因为用来治疗老年妇女同志一系列症状,只要有“口苦、舌干、心下痞(饭后腹胀)”都有效。

不过刘渡舟老说这个方子主证是“口苦、便溏”,胡希恕老认为是“便干”,我发现便溏、便干都用,不必理会,我就抓住上面三个主证,屡用屡效。

最近看书,发现朱良春前辈用来治疗胆囊炎,方子略加改造,叫做“柴胡桂姜胆草汤”,而且还有机会试验一把,效果没的说。

找我的是一位老太太,当然还是电话问诊了,她说她近来鼻塞、黄绿鼻涕,十分痛苦。仔细一问,还有胆囊炎,口苦舌干腹胀,我就直接在原方基础上加了朱良春前辈的药,三剂大效,后再进五剂,症状消失。这也算是一个经方推展,我把朱良春前辈论述粘来: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胆胀胁痛,迁延日久,中阳不运,湿从寒化,寒湿内阻,土壅木郁,疏泄失司,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朱师治疗此证型,每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之法,取仲景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药用: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此方对证用之,效验甚佳。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使用,每收佳效。胆为六腑之一,以通、降、和为顺,胆内藏相火,又称少火,五行火能生土,故少火能温煦胃阳,助胃腐熟,运化水谷。经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脾胃的运化传导功能有赖于胆中少火的动力。此与西医所说的胆汁助消化功能符合,亦可谓助消化功能,即是吾中医所述的胆中相火,助脾胃运化水谷的体现。慢性胆囊炎因致病因素种种而使胆中相火通降受阻,倘胃失少火温煦,即致脾胃虚寒,势必影响脾胃运化传导功能,故此证型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呕恶时作等均为腐熟运化不力的表现,亦是胆热胃寒的必然病机。朱师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一炉,妙拟平调寒热之法以顺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俾寒热平调,升降复位,脾复运化,胃得温煦,此乃仲圣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法则也。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两药合用,更有舒肝利胆,化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舒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妙用萎仁易萎根之意,乃因瓜萎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萎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不可不知。嚼服生吴萸止痛能直入病所之理上篇(胆石篇)已详,不再重复。笔者仿朱师之法变通,曾治张妇。56岁。右胁下胀痛不适,时发时止已五年,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使病情加重或复发。曾多次住院。均诊为胆囊炎并胆道感染,遍用各种利胆抗炎止痛西药,均初用有效,继用乏效。此次复发胁下痛胀,阵发加剧,大便偏溏,呕恶时作,往来寒热,四肢厥冷,周身皮肤已有黄染,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证属寒湿内阻。土壅木郁。即投柴胡桂姜胆草汤原方2剂,剂量如上,加嚼服生吴茱萸,一剂即痛胀大减,再剂痛胀除,诸证均平,唯黄疸如前,原方加茵陈、金钱草各30g续服7剂,黄疸消失。再投慢胆除根散(笔者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lO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lg分2次饭前服。嘱守服6个月,B超复查未见异常,迫访5年无复发。盖肝胆之疾多生于郁。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痰瘀积于胆腑;或肝气横逆犯土,痰火湿热互阻;或寒湿困脾,土壅木郁,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治疗当着眼气滞、郁火、痰湿、瘀血诸因。此例拟通、降、和之法,平调寒热治标之后,乘胜追击,妙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少量久服,收到根治慢性胆囊炎的目的。这又是有人不能相信和无法解析的事实。

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啊!

9、干祖望前辈脱敏汤

这个方子,是被逼着在度娘上找到的,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过敏性鼻炎,真的有传说中的热证,过程是这样滴:

男,不到30。过敏性鼻炎,十余年,每至八月发作。鼻塞、喷嚏、眼痒,痛苦难耐,久病无良药。一诊:想当然的开出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桔梗、元参、杏仁、陈皮、旱半夏、茯苓、生姜、桂枝、生甘草各二十克,麻黄、细辛各十克,附子二十克。三剂,日三服。二诊:前方服后,仅前二次,略感鼻塞减,再服,无感觉。思之,元参桔梗汤近乎屡用屡效,既然曾缓解,应该对证,用药时间不够。一诊方加辛夷开窍,加泽泻祛湿。桔梗、元参、杏仁、陈皮、旱半夏、茯苓、生甘草、桂枝、泽泻、辛夷各二十克。生姜、干姜、麻黄、细辛各十克,附子二十克。三剂,日三服。三诊:二诊方服后,不仅无效,症状加剧之势,眼痒为重。前二诊皆电话联系,预约其面诊,但无合适时间。电话再仔细询问:鼻塞、眼痒略同曾治之人,唯其喜寒恶热。而用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有效之证为:遇寒加重。显然,这个患者吃错了药。但是,我确实没有遇到这样的患者,遍查资料,干祖望之脱敏汤闯入我的视野。干祖望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可喜的是,这篇文章附了一则医案,于是我原方抄来:茜草、桑白皮、紫草、干地龙、墨旱莲、石榴皮、诃子肉各十五克,黄芩、蝉衣各五克。三剂,日三服。四诊:三诊大效,三剂尽,大证去。再以干老原方收功。紫草、茜草、徐长卿、墨旱莲各十克,蝉衣三克。五剂,日三服。痊愈。病家甚为感谢!后来总结这则医案,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鼻炎治疗当细心,寒热分型首其冲;遇寒加重温化法,遇热加重要脱敏。

这个方子的方解抄来:茜草凉无病之营,活已伤之血。紫草活血凉血,止一切瘙痒。墨旱莲活血解毒。三草之作用,仅仅以凉血为主,充其量还可制止鼻中作痒。蝉衣疏风,地龙镇静,脱敏作用。

干祖望前辈大作没有机会拜读,查百度百科:干祖望,男,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业人之一。

10、当归四逆汤

这首名方,用途广泛。我是用来治疗父亲手指麻木,合了小柴胡汤,效果极好。大凡四末的病,应该考虑这个方子。这个和四逆汤的四逆当作区别,四逆汤可能阳气不足,逆的范围要大,这个往往发生在最末端(从各家医案分析的)。

这个方子,也是一个专方,用来治疗冻疮,不过现在冻伤的人不多,据说南方因为冬季没有暖气,空气阴冷潮湿,反而有这样的患者。

我之前还用这个方子治疗一位网友巧囊,不过最终也没有治好,但是据网友反应,服药后脸色便好,或许是血脉通畅的原因。

11、驱风一字散

这个方子得来也是费尽周折,印象极深,可惜当时没有记录医案。不过2014年又用过数次,效果极好,而且回访了2013年这位患者。

这位患者是一位记者朋友,经常有外业活动,每年秋季,一见秋风,一闻花草,即可脸部发痒,尤以眼睑为重。这个脸啊,看上去红啊,肿的的像苹果。女士爱美啊,成了心头之患。求我诊治,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治疗,怕稍有差池,给人家毁容,也毁了我的名声,哈哈!当时我没有开方子,闭门研究数日,发现一张方子,名曰:驱风一字散。去百度搜索,第一条就是这个方子: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组成】川乌15克(炮,去皮、尖) 羌活防风各7.5克 川芎 荆芥各9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薄荷汤调下。

【主治】眼痒极甚,瞳子连眦头皆痒,不能收睑。

按:方中川芎、荆芥原无用量,现据《普济方》卷七十七补。

就是这么简短数语,别无可鉴医案,看来用过的人不多。当时我也半信半疑,这好像是热证啊,怎么用川乌呢?不过既然古人叫做“得效方”,就说明有效;称之为“世医”,那就不是传统的经方医生所用。试试吧,当时只开了3剂,结果出乎意料,三剂而愈,后来告诉我这药不好,连消了,这全是褶子啊!哈哈,看来是原来臃肿把皮肤搞得紧绷,现在消下去了,自然褶皱,告诉她没事,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今年也用过,症状差不多。单纯药物上看,很难理解。药物少、用量小、效果好,您说是不是也是经方啊!还有一些民间验方偏方,用药和经方时方不一样,猛一看不可理喻,但是效果极好。所以在中医界广泛开展经方实践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挖掘整理这些传统医术。

凡是治好病的都是好方,凡是可以重复推广的都是经方!

哎呀,这加班加点的好不容易整理了一遍。我这些都是小儿科,大家别见笑啊,有些硬伤很大,直接斧正,弄斧到班门了!886

古朴中医整理:20150121

古朴中医QQ号:2524630552

古朴中医微信号:gpzyljj

古朴中医微信公众号:gpzyliujj

古朴中医百度贴吧:古朴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