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土豆,要预防好这种病害,防治不当有绝收的可能

 关军 2023-01-13 发布于湖南

文/乡土生活园艺

马铃薯又叫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在世界土豆总产量中我国占有最多。土豆的病虫害非常多,它还是因病害造成产量损失最大的作物,可直接影响其产量、质量的病害就多达10多种。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几乎所有病害中,该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最大,可以说只要有种植马铃薯的地方,就有晚疫病的发生,可见它的普遍性。晚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冷凉、多雨、高湿的环境下发病严重,发病率可达80%,严重流行发病年份,甚至有绝收的可能。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叶茎部分和地下块茎部分。地上部分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点,继续侵染扩大呈圆形或半圆形的大病斑。病斑周围形成淡黄色褪绿边缘,空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隐约可见有白色霉状物,环境适当,病斑迅速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叶柄和茎部染病,可见黑色条斑,发病严重时,整株枯死。

块茎染病时,可见褐色或紫色的小病斑,继续侵染后病斑逐渐扩大并略凹陷,和病斑对应的薯肉呈褐色或红褐色。土壤干燥时,病斑较硬,湿度大时可腐烂。在贮藏期间染病,整薯也可腐烂在窖内。

发病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方式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田间侵染病害的初侵染源,如春播马铃薯的晚疫病,主要侵染源就是带菌种薯;而秋播马铃薯的初侵染源,则来自于春播马铃薯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或染病的马铃薯自生苗。带菌种薯播种后,发芽率非常低或出土之前就已腐烂,已发芽的幼芽形成中心病株,在病株病斑处形成孢子囊,可借助风、雨再进行传播、侵染。

可见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的病害。它的发生、流行与品种、生育期、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环境气候条件对该病的影响最大。晚疫病孢子囊的萌发和侵入,可有直接侵入和间接侵入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水滴,或水膜的存在才能完成。如:连续阴雨天或多雾、多露、相对湿度高时,则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相反,田间干旱少雨,温度高,湿度小,则病害发生轻。所以,晚疫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易造成大发生、流行;换句话说也就是:晚疫病需要高湿凉爽的气候条件

防治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其破坏性是非常强的,发生后是很难控制的。所以,马铃薯晚疫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我们可实行,选用抗性品种为主,使用脱毒种薯为基础,加强农业防治和田间管理,并科学合理的配合化学药剂来综合性的防治。

1,选用抗性品种。培育或利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可采用健壮脱毒的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无病留种基地,药剂拌种可减少该病的发生。但马铃薯易形成生理小种,一个品种经多年种植,抗病性会慢慢减弱或消退,最终成为感病品种。所以,种植时应选好品种,如:早大白丰产性好,植株对晚疫病、病毒病有较好的抗性;东农303,植株中感晚疫病,而块茎有较好的抗性。

2,种植管理。建议高垄栽培,尤其在雨季来的早,雨水多的地区。播种时,可直接起高垄或后期平地起垄培土的方式栽培,可有效降低田间湿度。合理轮作,禁止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增强田间通透性。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化学防治。马铃薯在显蕾期抗病性开始降低,开花末期最容易感病。所以,马铃薯多从开花期开始严重发病。发病前或初期,可用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瑞毒霉等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好,更多无公害种植技术,请关注我们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讲解】专栏,我们会在里面随时更新最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经验。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