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学报上发论文

 九妹婆婆 2023-01-13 发布于河南
2022年一共发了7篇大学学报论文,其中6篇为独著,另一篇为第一作者。

大学学报属于各个高校自办的学术期刊,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在学术领域的认可度很高。

学报,一种是以学校名称命名的,例如《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一种是以专业方向命名的,例如《化学学报》(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我们今天只说前一种,指的是大学本科学报。

2020年后,期刊行业经过整顿,大部分的期刊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停止收稿接受专项审核,真金不怕火炼,学报却成为香饽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投稿量骤增、难度明显上升。
1、认可度高
大学学报,在国内一些高校,是和核心期刊 等同的地位。

2、收录面广
发论文需要匹配期刊,国内大部分期刊会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期刊选题论文才能投稿。
大学学报,几乎收录社会上所有学科的学术论文,不管你身处什么行业,写出那种类型的文章,只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都可以在学报上发表。有些大学学报是综合性质的,文理不限;有些分为两大类版,如“人文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
3、版面少
大学学报原则上,均为双月刊,页数不超过128页,这就导致本科学院的版面大幅度减少。其次,随着我国对期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各大期刊均加大了对文章质量的审核,教育部、清华大学等主办的中国知网也加大了对期刊质量的审核,因此导致发表学报越来越难。
4、审稿慢,周期长
本科学报坚守学术底线,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三审三校”流程,来来回回审稿至少要折腾半年。学报都严格执行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反观国内的大部分非学报期刊,往往编辑一个人就能决定论文是否被录用。
学报当前论文的排期,已经排到24年,我去年出投稿的学报,过去一年了,到现在还有没见刊的。
5、门槛高
学报并不是普通的期刊,它承载的是一个学校对学术的态度,一味刊登质量平庸的文章,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口碑。于是,学报也在积极探求高质量办刊的途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要提高门槛。
学报相比于普刊和核心,优势明显,不仅专业性强、认可度高,且稳定性强,费用还少,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报发文章,但相对的,只有提升学报发文的门槛,才能很好的控制发文数量。
本科学报一般要求作者硕士以上,高职院校的老师,发论文需要有省级以上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