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分数重要,还是自尊紧要?

 听松2018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本文配图选自笑而不语摄影集,谨致谢意]

记得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南方周末就刊发有方舟评论《教育的初衷是孩子》,清晰提出:

(教育)“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有权利与尊严的人。

昨天午茶,东拉西扯闲聊,却听有家长唠叨倾诉道,这些天心里很是气愤,一定要找找孩子学校的老师说说,这样子那行啊?

亦曾站过三尺讲台,亦曾感受为师之难,当下即请对方详说事由。

原来,上周对方孩子参加一个初中科目测试,因为没有按照科任老师的时间要求完成交卷,科任老师当场将孩子的考卷撕毁了。孩子当天给家长打电话叙说此事时,感觉很委屈很受伤。家长也觉得,孩子的自尊倍受挫伤,质疑这样的考卷分数,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要之何用?

倾听讲述,暗暗思忖,这位家长叙说的问题现象,即便纯属个案,作为家长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因为,十多年前,也曾听有个企业家说过,当年他想尽千方百计,费心千辛万苦,才把孩子送去省城的一所名牌中学读书。

完全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年时间,企业家就察觉到,孩子在省城的名牌中学读书,竟然将“自尊”也快读没了!?

后来,企业家赶紧又想方设法将孩子转学出去,他说,慢慢才让孩子重拾起自信与自尊。当年聊说此事时,企业家还少不了为自己的当机立断而点赞。

回过头来细看汉语词条解释: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属于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

过往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里所说的身体,无疑需要包括有身与心两方面的健康。遵循美国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的结果选择导向理论,教育的初衷是孩子,首先应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若是没了这个身心健康,抑或身心健康两者缺一,那么,孩子即使有再高的分数再好的成绩,明天又能如何?未来又会如何?

据此显而易见,正常的自尊是,自尊加自爱。但南方周末方舟评论《教育的初衷是孩子》也有特别提醒,“今天孩子在学校所经历的一切,一部分会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与人格之中,对他们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都会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当下问题由此而来,孩子成长路上,究竟是分数重要?还是身心健康紧要?

叩问阁下高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