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心忠专栏 | 走进克孜尔石窟(三)

 中诗报 2023-01-13 发布于河南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让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陈心忠:在《台州日报》,《塔里木日报》,《化学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多篇。

走进克孜尔石窟

文/陈心忠

天山南麓的龟兹,是古代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世界几大文明的汇集地。位于拜城县东的克孜尔石窟,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或者更早些,石窟内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编号236窟仅80余窟保存较完好!

本生故事,表现的是佛前生行菩萨道时的难行苦行。壁画的内容很生动,有的像连环画形式描绘佛的传记,突出降魔成道的内容,布置在中心柱窟主窟上方等显要位置。因缘故事,则主要表现众生对佛所作的种种供养和显示佛的神通力。鼎盛时期,明屋塔格山山崖上佛窟鳞次栉比,造工精妙,壁画丹青斑斓绝伦。是中国开凿最早(比敦煌壁画早三百年),延续时间最长(公元3世纪开凿,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地理位置最西的石窟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克孜尔石窟内反映佛教经典的本生故事画数量比敦煌、龙门、云岗3处石窟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属世界罕见。石窟历经千年繁荣后因战乱相继衰落,后又因外国探险家(德国人勒柯克和英国人斯坦因)的盗窃(壁画能弄走的弄走,佛像能搬走的搬走)和风雨侵蚀。本来我们可以看到比敦煌莫高窟更宏伟壮观的石窟群,但是实际上,克孜尔对游客开放的石窟少之又少,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也并没有令人叹为观止。

克孜尔石窟比较完整的洞窟中,有供僧徒礼拜观像和讲经说法的支提窟和供居住和坐禅的毗河罗窟。支提窟中的大像窟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佛,虽然立佛已被破坏,但窟洞完好,毗河罗窟又称僧房,为居室加甬道式结构。石窟的壁画许多已被剥蚀,但残存的画很鲜亮,特别是窟腔顶部的画,不像历经上千年的样子。仔细欣赏那一幅幅壁画,发现那红、蓝、黑、绿的线条,圆润坚实,柔和流畅,极富韵律感。那晨钟暮鼓缭绕的余音,那九品蜡的烟熏火燎,僧徒下河汲水的哗哗声,仿佛从画中流淌山来,溢满佛窟,引人无限遐思。

石窟北有一千泪泉,传说西汉年间,古龟兹国有一公主,国王带公主外出射猎时,邂逅了一英武青年,两人一见钟情,国王为阻挠公主下嫁民间男子,要求青年三年内在山下开凿一千眼洞窟。青年三年后凿出99孔洞窟后积劳成疾而身亡,公主闻讯赶到山中,伤心而泣泪竭气绝,化成一块终年滴水的山岩,我们抬头看时,山岩峭壁的苔藓中果然有细细的泉水涌出,滴落谷底汇聚成溪。千泪泉的凄美爱情传说,为克孜尔石窟增添了几分悲情色彩。

临走前,大家在古代佛教使者鸠摩罗什塑像前争相拍照,在塑像台阶四周36 尊小铜狮子头顶逐一抚摸,希望36尊狮子带给自己力量,让自己六六大顺。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鸠摩罗什早于玄奘法师二百多年,同时作为著名的僧侣和佛学译经师,在佛学界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因为他的慧根,鸠摩罗什在很年轻时,就已经是龟兹国著名的高僧。《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皆三臧法师鸠摩罗什及弟子所译,在佛家教义中,比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极乐世界""净土"等充满辨证和文学想象的偈语、词汇等,都是出自鸠摩罗什的笔下。

回首西眺,明屋塔格山山崖下层层叠叠的佛窟仿佛睁着黑洞洞的一双双眼睛,向我们诉说着那些痛心疾首的过往。

本期审稿编辑/梅兰

点击陈心忠作品相关链接:

 1、陈心忠:我的名字

2、【散文赛】陈心忠:那片消失了的桑树林(107)

3、陈心忠:阿拉尔的春天

4、陈心忠专栏 | 四团吊干杏(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