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体格测量方法与评价标准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3-01-13 发布于湖北

正确测量人体体格参数有助于判断身体发育状况与健康状况。本文系统收集了人体常用体格的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臀围、胸围及头围等测量方法,希望对各位博友有帮助。

1.身高(长)
1.1 身长
三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测量身长。
1)使用器材:卧式量床(量板)


文章图片1

X


2)测量步骤:
a) 将量板平放在平坦地面或桌面;
b) 让母亲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中线上;
c) 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面朝上,两耳在同一水平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
d)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着两膝,使其两下肢并排紧贴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两侧足跟,然后读取足板在两侧尺上所指刻度数至小数后一位(0.1cm);
e) 当两刻度一致时方可读取,如此重复两遍,取平均值。
1.2 身高
1)使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子或机械的身高计,使用前校对零点,以标准刻 度钢尺检查其刻度是否正确,1m的误差不能大于0.1cm。

文章图片2


2)测量步骤:
a)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三点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两点呈水平)。
b) 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滑板下滑至受试者头顶(机械身高计)。
c) 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的平面等高,以厘米为单位,读至小数后一位(0.1cm)。
d) 电子升高计直接读显示屏上的数值并记录。
3)注意事项:测量器材应置于平坦地面并靠墙,测量姿势要求“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顶的发瓣要松开,发结等饰物要取下。

2. 体重
1)测量意义:体重是反应人体横向生长、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反应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而且可以间接反应人体的营养状况。连续观测和记录体重的变化能有效地反应肌体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储存状况。体重是人体测量指标中最方便、廉价的指标。
2)使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电子或机械的体重秤。使用前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kg,检验方法是分别称量备用的10kg,20 kg,30 kg标准砝码,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检查方法是置100g砝码,机械的体重秤应观察刻度尺抬高了3mm或游标移动显示0.1 kg位置,电子体重秤应显示0.1 kg。
3)测量方法:
a) 将电子或机械体重秤置于平坦地面上,调零。
b) 受试者测量前排空大小便,穿着短衣裤和短袖衣,站在秤台中央。
c) 待受试者站稳、秤的指针或数值显示稳定后读数和记录。
d) 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至0.1kg。
e) 两次读数误差不超过0.1kg。
4)注意事项:每天使用前进行校正。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动作要轻。测量体重的标准(如穿着厚薄,测量前不能饮水、进餐,测量时间等)要统一。

3. 皮褶厚度
1)测量意义:皮褶厚度测量是测量和评定人体组成的最简便方法。人体脂肪大约有2/3储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程度,而且可以推测全身的脂肪数量来推算人体的组成成分,简介反应能量的变化。最重要的三个测量部位是上臂(肱三头肌)、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脐部),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部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飞盘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
2)使用器材:皮褶厚度计。使用前需校正:指针调至“0”位后,需将皮褶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至国际规定的10g/mm²的范围内。

文章图片3


3)测量方法:
a) 受试者应穿着背心、裤衩或短裤。
b) 实验者右手握皮褶厚度仪使两半弓形测试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者所测部位的皮肤捏紧提起,拇、食指捏住提起时,拇食指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捏紧提起皮肤既包括皮肤又包括皮下组织,但要防止将所在部位的肌肉也提起,为检查是否将肌肉是否也提起,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的肌肉,此时肌肉即滑脱。然后将张开的皮褶厚度计在距离手指捏起部位1CM处嵌入,右手将皮褶厚度计的把柄放开,读出指针的数值(mm)并记录下来。每个部位应重复测3次,任两次之间所测的数值误差不应超过5%。应当指出,用皮褶厚度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4) 常用测量部位
a) 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找出其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cm处(左肩峰至尺骨鹰嘴的中点),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被测部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注意勿夹提肌肉),在该皮褶提起点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注意皮褶计应与上臂围垂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位置为肱三头肌肌腹中点处,方法同前。
TSF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8.3mm,成年女性为15.3mm。实测值占正常值90%以上未正常,80%~90%为轻度热能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热能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热能营养不良。
b) 背部(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在其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将皮褶纵向捏起测量其厚度,读数方法同上,注意皮褶计要与水平秤45°角。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0~40mm,成年女性为20~50mm,实测值男性大于40mm、女性大于50mm者为肥胖;男性10~40mm,成年女性为20~50mm为正常;男性小于10mm,女性小于20mm为消瘦。
c) 腰部(脐旁)皮褶厚度。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距脐左侧1cm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沿着正中线平行方向捏起,用皮褶计测量距拇指约1cm处的皮褶根部厚度。
5) 资料的处理与运用
a) 根据皮下脂肪厚度推算身体密度
男性:15~18岁:身体密度 = 1.0977-0.00146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 = 1.0913-0.00116X
女性:15~18岁:身体密度 = 1.0931-0.00160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 = 1.0897-0.00133X
其中 X = 肩胛下皮褶厚度+上臂皮褶厚度(mm)
b) 身体脂肪百分比的计算
身体脂肪百分比 = (4.570/身体密度 – 4.142)*100
身体脂肪重量 = 体重(kg)* 身体脂肪(%)
净体重 = 体重(kg) - 身体脂肪重量(kg)

6) 皮下脂肪厚度评定的参考标准:
成人肥瘦标准的评价(上臂+背部)

男性

女性

异常瘦

10(4)*

14(8)

12(5)

21(12)

一般

23(10)

37(20)

肥胖

34(13)

47(25)

过分肥胖

45(18)

59(30)

异常肥胖

60(28)

73(40)

成人肥瘦标准的评价(上臂+背部)

年龄/岁

轻度肥胖

肥胖

极度肥胖



6~8

20

25

30

35

40

45

9~11

25

30

35

40

45

50

12~14

30

35

40

45

50

55

15~18

35

40

45

55

55

65


4. 上臂围
分为上臂紧张围和上臂松弛围。两者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良好;反之说明脂肪发育状况良好。
1)使用的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软尺,使用前先校正器材。用标准钢尺校对,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a) 上臂紧张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令被测者斜平举左上臂,角度约为45度。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曲*,用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卷尺形成的围径要与上臂垂直。松紧度要适宜,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b) 上臂松弛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
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保持原位不动,让被测者将上臂缓慢自然下垂,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读数时,单位为“cm”,读至0.1cm,读完后做记录。
2)上臂肌围(AMC)的计算:AMC是评价蛋白质- 热量营养不良的常用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AMC = AC(cm) – 3.14*TSF(cm) 其中AC一般指上臂松弛围。
3)评价标准:AMC的正常参考值为成年男性24.8cm,成年女性21.0cm,实测值相当于正常值的90%以上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

5. 腰围
1) 测量意义:腰围与腹部脂肪含量有关。是反应腹部脂肪分布的重要指标,腰围作为腹部肥胖诊断指标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2) 使用器材和校正方法(同上臂围)。

文章图片4


3) 测量方法:
a)被测者姿势:
b)测量者站位:
c)测量定位:腰围的测量部位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比较常用的有两个部位:腰围的水平位置为脐线(UMB);自肋骨下缘和骼连线的中点(ABAB).一般左右两侧各定一个测量点,测量时软尺应通过两个测量点。
d) 读数要求:在被测者呼气末期读数,以“cm”为单位,读至0.1cm。两次测量的误差不超过1cm。
4) 评价标准
WHO、亚洲和中国的正常成人腰围判断标准如下表,超过此值者为腹部肥胖(向心性肥胖)

性别

WHO/cm

亚洲/cm

中国/cm

男性

<94

<90

<85

女性

<80

<80

<80


6. 臀围
1) 测量意义:臀围是臀部的最大围度,是反应臀部脂肪分布的重要指标。同时测量臀围和腰围以计算腰臀比,它反应了人体的脂肪分布特点和肥胖特点。
2) 使用器材与矫正方法(铜上臂围)。
3) 测量方法:
a) 被测者姿势。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呼吸自然。
b) 测量定位。臀围的测量部位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比较常用的有两个部位:臀部的最高点(最大围GL);股骨大粗隆水平。
c) 测量方法。测量者用软尺置于臀部测量点,水平围绕臀部一周进行测量。
d) 读数要求。以“cm”为单位,读至0.1cm。
4) 评价标准 腰臀围比值(WHR)的计算公式:WHR = 腰围值 / 臀周值
男性 > 0.9,女性 > 0.8 则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随年龄、性别、人种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一般用腰围代替腰臀比来判断向心性肥胖。

7. 头围
1)测量意义:头围是反应大脑和颅骨的发育指标。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对3岁以下儿童应测量头围。
2)使用的器材和校正方法(同上臂围)。
3)测量方法:测量者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到零点。读数要求:
以“cm”为单位,读至0.1cm。
4) 注意事项: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对于长发者,应在软尺经过处将头发向上下分开。

文章图片5



8. 胸围
1) 测量意义: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反应胸廓的大小及肌肉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同时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2) 使用的器材和校正的方法(同上臂围)。

3) 测量方法:r> a) 被测者姿势。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呼吸平静。
b) 测量定位。对于男生和未发育女生,软尺下缘在胸前沿乳头上缘;对于已发育女生,卷尺在乳头上方与第四肋骨平齐。
c) 测量方法。将卷尺上缘经肩胛下角下缘向胸前围绕一周。
d) 读数要求。在被测者呼气末期读数,以“cm”为单位,读至0.1cm。
4)注意事项:被测者姿势要正确,不要低头、耸肩、挺胸、驼背等。卷尺松紧程度要适宜,以对皮肤不产生明显压迫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