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史》——公元1155年秦桧去世:宋高宗亲掌大权

 梦想童年594 2023-01-13 发布于江西

前因

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朝达成和议,南宋向金朝割地赔款,两国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和议还规定“不许以无罪去首相”,之后南宋宰相秦桧在朝中的地位得到了金朝的保证。

1155年,秦桧病重,宋高宗开始着手铲除秦桧在朝中的势力;秦桧去世后,他的养子秦熺被高宗勒令致仕,秦桧的党羽相继被罢免,南宋初期的权相政治结束,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此前,秦桧仗着有金朝的支持,在南宋朝廷担任独相,党羽遍布朝野,高宗对他十分忌惮。传闻高宗每次见秦桧时,都会在靴中藏一把刀,生怕秦桧谋害自己。

宋高宗像

秦桧病重卧床后,向高宗请求,让他和他的儿子秦熺致仕,高宗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为了弄清楚秦桧的病情,高宗亲自前往秦桧府中探望,才发现秦桧确实时日无多了。

秦桧请求致仕是想保全自己,让高宗对自己手下留情。但秦熺却另有打算,他之前还想瞒着秦桧的病情,以方便自己谋划继任宰相。后来自己也上疏,请求致仕,他想试探一下高宗的意思,看高宗是否会继续重用他。

高宗探望秦桧时,秦熺急不可耐地问,谁能担任宰相一职。高宗明白他的意思,不过秦桧命不久矣,高宗也就不必给秦熺面子了,他对秦熺说:“这件事你不该参与。”

秦熺不肯死心,他让自己的儿子秦埙连夜联系党羽,计划第二天上奏高宗,提议让他继任宰相。第二天,秦嬉党羽还没来得及上奏,高宗就下召让秦桧和秦熺致仕,秦熺继任相位的计划落空,当晚秦桧病逝。

秦桧死后,高宗肯定了秦桧对金议和、恢复制度方面的功劳,给了他“忠献”的谥号,还对他的妻子王氏当面表示,会保全他们一家人,对秦桧的族人也没有过多追究。

然而,高宗很快就换了一副面孔,说秦桧把持朝政,迫害大臣和百姓,还说自己也是被蒙在了鼓里,将责任都推在了秦桧身上。朝中大臣领会了高宗的意思,纷纷揭发秦桧及其党羽的罪行,秦桧党羽为了保全自己,也互相揭发。

于是高宗着手罢免秦桧的亲信,任命自己的人手。例如,秦桧的党羽参知政事董德元被弹劾罢免,曾被秦桧打压的万俟高[mòqixiè]被召回朝中,得到高宗的重用,后来担任宰相。

在清除秦桧党羽的过程中,高宗特别注意的是,一方面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防止秦桧这样的权相出现,起用曾被秦桧打压的人;另一方面要保证对金妥协政策的一致性,防止曾被秦桧打压的主战派官员进入中枢。

万俟高虽然曾被秦桧打压,但在对金政策上,他和秦桧一样是投降派。高宗后来重用的官员沈该、汤思退等人,继续执行高宗的对金投降政策。而且他们也不是什么精明能干的贤臣,都是靠着奉迎高宗得来的权位,所以有人称当时的朝廷是“一桧虽死,百桧犹存”。

著名的抗金将领张浚虽然被高宗重新起用,但他上任后向高宗建议积极备战、北伐金朝,引起了高宗的不满,很快又被贬。

高宗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后,大幅削减了宰相的权力,恢复了宋朝正常的政治结构。

原先秦桧任宰相时,不仅控制了台鉴(负责监察百官),还兼任枢密院的枢密使(负责全国军政)。为防止以后的宰相像秦桧一样大权独揽,高宗让自己的亲信在台鉴中任职,台鉴独立于相权,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接着,高宗以对金和议达成为由,不再让宰相兼任枢密使,宰相和枢密院相互独立,这也就意味着宰相不再掌握军权,高宗可以通过宰相与枢密院的相互制衡,牢牢把控最高决策权。

此外,高宗还整顿了科举和吏治,减少了秦桧任相时期任人唯亲的做法、结党营私的作风。很多秦桧造成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政风为之一变,史称“绍兴更化”。

后果

乾淳之治:1162年,南宋与金朝签订隆兴和议后,迎来了很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再加上宋孝宗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减轻百姓赋税,南宋迎来了一片升平景象,当时年号是乾道、淳熙,故史称“乾淳之治”。

结论

高宗肃清秦桧势力,是南宋内部环境稳定后,高宗“亲政”的需要,也是恢复宋朝祖宗家法、回到正常治国轨道的表现,绍兴更化重建了南宋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君主专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