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直面恐惧,会看见什么?是恶魔的恐吓,还是精灵的魔术?|对话恐惧

 合十为一 2023-01-13 发布于河北

安静丨素简丨灿烂丨澎湃

睿智的白天鹅小姐:

距离上次你来信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迟迟没有写完给你的回信,这几天其实挺煎熬的,一方面想着要尽快完成回信,达成我们的约定,另一方面,又始终对自己的输出内容不满意,就这样,卡住了。

如果是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会定义为拖延症犯了,逼着自己东拼西凑,草草交上作业。但是这次不同,承诺的第一原则是要真实,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走老路。

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一再拖延?我不想把它做简单归因,或者用书本中某种理论去解释合理化,我更想看见它们,看清楚它们。

此间,你看到我的窘境,频频伸出援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不愿意看,抑或视而不见的自己。 

“否定自己”成了助长恐惧的帮凶!

来信中你重点说到认知偏差的问题,我们归根到底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重要的其实是自我的肯定。

我的惯用伎俩是否定自己,不管你如何反复提醒“不要否定自己”,我在意识层面也记下了这个知识点,可一旦遇到问题,只有回到否定自己的模式,才能稍稍舒服些。

一旦恐惧来袭,我第一反应是躲起来,面对“躲起来”这个举动,我会有很多评判,而落脚点就是“我不行”,也会有一些“变体”,比如我不屑,我不做。

这就是我的逃避路径。

我到底在恐惧什么?

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我害怕被否定。所以为了舒服些,在别人否定我之前,自己先把自己暴揍一段。

原来暗藏这样一条逻辑线——你看我都自己批评了,你就别说我了吧!

看清了这个小伎俩,怎么破呢?批评代表了否定,不认可,原来我是如此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原来恐惧还有另一个面向就是太在乎、太关注。

写到这时内心燃起一个念头,用允许自己、认可自己的方式,要怎样思考这个问题呢?我原来一直充当的就是死命揪着“内在小孩”指指点点,拳打脚踢的人啊!力量都用来内耗了,那还有力气在外施展?

放过自己,才有力量拓土开疆(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留作下次展开)

看见自己、允许自己、认可自己,需要坚固强大起来的内在,让它不被情绪迷惑,不被偏差认知误导。

你文中提到的ABC理论,给我更大的启示在于它是动态的,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一点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绷紧的神经松动了一些。大可不必僵化的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动态和弹性赋予人生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此刻我心理好像放松了一些,就像陀螺需要不断被抽打才能持续转动。可我不是陀螺,放下手中紧握皮鞭吧!放轻松,我本可以自由起舞,尽情奔跑,何必手持皮鞭强行追赶呢?

静下来,我发现——我所恐惧的,恰是我想得到的。既然想要就直接走上前,拥抱它吧。

恐惧失败,那就想方设法拥抱成功;恐惧社交,制造机会放开了交流;恐惧失去,享受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恐惧还是恐惧吗?看清恐惧的模式后,觉得恐惧也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精灵,如此活泼有趣。

茫茫人海,

      我们会萍水相逢!

Zor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