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永远在路上

 施训洋 2023-01-13 发布于安徽

从最后一位同学家离开,已近5:20,至此,49个孩子家庭全部到访。总算完成了开学初的诺言,也算是没有食言。

“老师,听说您要来家访,我家孩子激动的不得了,一会儿站到阳台上看一眼,一会儿坐到房间里,还不停地问老师什么时侯能来?”

听着家长的陈述,我颇为感动,为孩子的这种表现。我相信家长的话绝不是虚构,我在学生时代也是很期待老师上门家访,而且很急切,并以此为荣。但,那时老师只到成绩好的同学家家访。

我在初中读书时,终于迎来了老师上门家访,那种荣耀感至今记忆犹新。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老师上门家访,那时我的成绩在班级数一数二。

今天,我在家访时,不再以成绩来衡量,而是做到一视同仁。

“老师,您上一轮家访,没有到我家来,我真的很难过。”一个孩子向我说出了真心话。

听她这样说,我忽然觉得这次的家访决定是多么正确。确实,我们大人可能无所谓,但孩子却不这样,他们会有很多种想法,认为老师偏心,认为老师不讲信用。

“老师,我在家讲孩子,你们老师还不来家访,估计是你在学校表现太差。”家长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不但孩子关注,家长也特别在乎。

这又让我想起了初中时代老师上门家访的往事,那时不像今天,交通不便,从学校到我家有六、七里路,且是羊肠小道,老师上门一次很不简单。我父母早有准备,备了些农村特有的菜品留老师吃饭。

老师再三推辞,我父母已请来在小学当老师的远房亲戚作陪,老师才免为其难。

正如此,同村没有被家访的几个同学父母便在背后议论。言下之意是考上考不上都得自己干,请老师吃饭不抵用。其实,这些人完全曲解了老师,老师不缺吃喝,他是用责任心在做事。

后来,我中考结束后,录取师范学校,父母专门到学校诚心实意地请老师们来家吃饭,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如今,我家访,也有很多家长诚邀“留饭”,但不同于我老师那个年代,几分钟的路程,可想而知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我每次家访都有收获,感知家长的用心,感知孩子的成长。

我以为家访的意义在于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在孩子们面前没有食言。

家访,是一场温暖的教育行走。

从初秋到深冬,万物并秀,

我没有食言。

走进熟悉的街巷,

找寻一张张可爱的脸庞。

家,是爱和笑的殿堂,

你们若安好,满目皆晴天。

我一直在等待,

等待一次相约。

家访的目的,是增进互信,教育,永远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