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名将一生只打一仗,换国家三百年无人敢犯,一句名言成中国灵魂

 秦天无剑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纵观古今,维护国土安全的优秀将领数不胜数,他们所立下的豪言壮语也不胜枚举。

在众多壮语中,“虽远必诛”是最有力道,最能提起士气,也最为人们熟知的。

这句话出自汉元帝时期的一位大将陈汤之口,原句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让他说下这句豪言壮语?他的一生又是什么样的呢?

几经辗转的少年时期

陈汤,字子公,西汉时期山阳瑕丘人,史书记载他“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意思是说陈汤这个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擅长语言表达和文章撰写。但他家里很穷,还不停贷款借钱,当州县举荐孝廉人才的时候认为他不合适,被一票否决。

在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度的情况下,如果想当官,举孝廉是唯一一条路。然而陈汤因为家庭原因,无缘被举荐。

这段介绍,清楚地表明了陈汤的草根身份,他是一个无家庭背景,无政治资源,无经济之才的“三无”人员。

然而无缘于被举荐的陈汤并没有认命,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陈汤心想“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这里的机会自然是更多一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汤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胆识,几经周折,毫无背景的陈汤获得了“太官献食丞”的官职,这个职务翻译成白话就是给国家食堂采购蔬菜食物的采购员。

虽然这个职务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油水。这对于一个刚刚在长安站稳脚跟又没有家底的小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陈汤在做这个职务的几年中,与富平侯张勃结识。张勃很欣赏陈汤,于是在举荐优秀人才时力荐陈汤。可以说,此时陈汤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就要迎来锦绣前程。

可是,命运安排了一件令他猝不及防的事情,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汤的父亲去世了。

被孝道耽误的前途

陈汤的父亲去世,意味着他要辞去工作守孝三年。这对刚刚得到机会的他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三年之后,这个机会早都失去了。

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就要化为乌有,陈康脑子一热就做了一件傻事。

他隐瞒了父亲去世的事实,想要瞒天过海。

刚开始也确实很顺利,陈康心里也暗自高兴,可到了后面的政审环节时,纸终于包不住火,他被查出了父亲已故的真相。不仅查出了这件事,连他们家频繁借贷,借钱不还的情况也被一并查了出来。

数件事一时齐发,不孝,不廉洁,家庭出身不够格的帽子全都朝陈汤扣了过来,这下别说做官了,能少坐几年牢就不错了。连带着举荐陈汤的张勃也被削户二百以示惩罚。

不过,事情也没有一黑到底,陈汤之后因为有人保举,出了狱。但是因为这段经历,在朝廷做官的可能性是没有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他将目光投到了边塞地区。

不久之后,经过陈汤的一番打点,他获得了一个新官职:西域都护府副校尉。这个官职,用现在的话语说就是:专门巡视西域诸国的特派员(副的)。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得到的这个职位并不是什么美差,当时的汉朝,已不是汉武帝时期的盛世之景。

自从卫青,霍去病相继去世后,汉朝大将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而西域这边的危机也是一大隐患。

汉朝与西域的危机,是有些渊源的:在汉朝鼎盛时期,匈奴们纷纷投降。

匈奴中为首两个匈奴王,一个叫呼韩邪单于、一个叫郅支单于。

可郅支单于并不是真心投降,他趁着呼韩邪单于投降迁入汉朝境内之时,占了他们的老巢。

汉朝作为大哥,看到投靠自己的小弟被欺负,自然是一万个不答应,旋即出兵攻打。

而郅支单于看到师太这般发展之后,便将部落内的汉朝使臣斩杀,后逃向西域,占地为王。

此时将陈汤委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其实就是给了他一个烂摊子,令其自生自灭。

不过,陈汤也不是无勇无谋之辈,史书上记载他“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因此,陈汤对于这次的西域之行,虽然深知它的危险,但因为这件事做成便是奇功一件再加上他本人多智谋,所以充满了斗志。陈汤到达西域之后,经过几天谋划,已然是成竹在胸。

他对顶头上司甘延寿分析道:这些蛮夷部落,天生就是欺软怕硬、畏惧服从大部落。现在郅支单于,欺负弱小部落,要想打郅支单于,就必须趁现在他还没有将那些小部落收复整合之前打;如果匈奴人一旦成功结合,我大汉的西域地区就会不保。

而且他们现在的防守工事也不牢靠,我们现在征召这里的大汉屯田军队,一鼓作气消灭他,到时,名垂青史,立不世之功,轻而易举。

甘延寿听完也非常认同陈汤的观点,他决定上报朝廷,请求行动。不过陈汤认为上报朝廷来回时间花销过多,而且朝廷的老臣们不一定会同意。到时耽误战机,便会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

好巧不巧,甘延寿此时大病一场,陈汤便趁上司生病不能料理之际,假造圣旨,出兵讨伐。这场战争及历史记载,战况是这样的“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场胜利,也令周边的其余部落对汉朝俯首称臣,可谓是杀一儆百。

功臣还是罪臣?

这场仗,让陈汤一战成名,本该享受胜利成果的他却因为一件事受到了影响。因为他假传圣旨,朝廷大臣们建议不予奖励,不予处罚。

陈汤可不想自己白干一场,于是发动了他“博达善文”的技能,写下千古名言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段话的所有词语总结为一个意思就是:皇帝你真厉害!这一顿的夸夸,让汉元帝心情大好,而且陈汤确实帮他出了口恶气。龙心大悦之下,将陈汤封为关内侯。

陈汤身为将领,一场战役使周边部落三百年来再不敢来犯,他保护了大汉的边境安危;保护了万千百姓的安全;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威严。

时至今日“虽远必诛”这句话,仍旧可以激发起十四亿人们心中的斗志!也成为了中国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