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交际,邢台勤王集团中的五位牛人

 思明居士 2023-01-13 发布于河北

勤王精兵出邢州

宣和四年(1122年),梁扬祖由提举亳州明道宫出任为信德府知府,信德府即邢州,宣和初年升信德府,辖邢台、沙河、南和、任县、尧山、内丘、巨鹿、平乡等县,当时金兵屡屡南下,梁扬祖到任信德府后,就积极招兵买马,增强防御金兵的实力。

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军南下,十一月份,金兵已包围开封。宋钦宗派人持蜡书到相州,任命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命他率军入援开封,同时再诏各地勤王军队赶来救驾。

靖康二年(1127)四月,各路勤王兵马未来得及赶到开封,金兵破北宋首都开封,掠走了宋徽宗、钦宗二帝和赵氏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等。人囚北归,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早在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康王赵构的兵马大元帅府是个空壳子,麾下并没有多少军队,更没有正规的战斗力强的军队,赵构从河南相州跑到大名府。他檄令全国兵马会师大名。时任信德知府的梁扬祖,已经接到护送康王命令,于是率领信德府所有的三千兵马南下,准备到大名去康王赵构那里报到。梁扬祖率领信德府兵马走到磁州时,遇到了宗泽。

宗泽要求梁扬祖与他合兵去援救真定府,“扬祖曰:'奉大元帅檄书,保卫过河,岂敢违王命而从公乎?”梁扬祖没有听从宗泽,并且劝宗泽一起去大名府向康王赵构报道,但是宗泽也拒绝梁扬祖的劝,继续自己的北上策略。

在这里有一段小插曲,体现了宗泽与梁扬祖的政治头脑。康王赵构檄令全国兵马会师大名,梁扬祖马上率部前往,路上遇到宗泽,宗泽起初压根看不上康王的檄令,也没打算去大名拜见康王,所以路上遇到梁扬祖后还劝阻梁扬祖别去大名见康王,但是被梁扬祖拒绝,梁扬祖这个人比较正直,他率信德府兵马去见康王,并非贪图勤王之功,而是真的为国家考虑,所以到了康王哪里也拒绝了当元帅。而宗泽政治头脑就比较灵活,起先看不上康王檄令,后来遇到梁扬祖劝阻失败后,动起了脑筋开始可思考见康王的得失利弊,所以在与梁扬祖分别后不久,想通道理后,悄悄分兵两千,昼夜行军,赶超梁扬祖所率三千兵马之前见康王,欲夺勤王第一功,不得不说这一招玩的很漂亮,但是以军队的成色,还是以梁扬祖带领的信德府兵将更精。

梁扬祖带领信德府勤王军队投靠康王的大名府,史载“知信德府梁扬祖三千人马千匹继至(一说五千兵马,一说万人),兵官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皆在麾下,兵威稍振。” 康王元帅府兵少将寡,惧怕金兵,整日心惊胆颤,见到梁扬祖带领大军前来护驾,王壮之。梁扬祖进令閤门祗候。 当众大臣和将官都要推举梁扬祖为领军元帅,梁扬祖坚决推辞。康王“乃以扬祖为秘阁修撰随军转运使”,以行使当时全国最高财政机构的权力统辖其他各路转运使;为其筹措钱粮,以供大元帅府支用。同时,梁扬祖把张俊、杨沂中等能臣推荐给康王。

可以说在康王赵构最需要的时候,梁扬祖的信德府勤王兵给了赵构雪中送炭,不仅带来了三千精兵,而且还带来了几位将才。康王赵构便以这信德府三千兵马为基础,展开了建立南宋的伟大事业。靖康二年(1127)五月一日,正是依靠梁扬祖带来的这支信德府勤王部队,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史称南宋。

文章图片1

信德府勤王集团五杰

梁扬祖所率的信德府勤王部队成为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所依赖的主要力量,这个集团可谓兵多将广、藏龙卧虎,下面介绍信德府勤王集团中的五大牛人。

1、信德府勤王集团带头大哥、龙图阁学士——梁扬祖

梁扬祖(1080年—1151年),东平须城人,进士及第,北宋末期官至信德府知府,后尊康王檄令率领信德府勤王集团的三千精兵(一说五千,一说一万),支持赵构建立南宋。因为梁扬祖并不擅长领兵打仗,他很有自知之明,当所有大臣和将官都公推他为元帅之际,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拒绝了这个职位,因此赵构把他放到后勤岗位,处理粮草事宜,后来管理茶、盐以及财政,梁扬祖管理的可谓井井有条,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的优势。

史载南宋建立初期,军队和随从人员众多,军粮不继,梁扬祖权印卖东北盐钞,这项措施实施不足一月,“商人入纳至百余万缗,军饷遂给”。解决了当时军粮不足的问题,显示了梁扬祖的理财能力。建炎元年五月十三日,赵构任命江、淮发运使梁扬祖提领东南茶盐事,大大加强了政府对东南茶盐买卖的控制,使茶盐税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自扬祖即真州置司,岁入钱六百万缗,合东南产盐之州二十二,通收盐息钱一千七百三十余万缗,茶引钱二百七十余万缗,后增至二千四百万缗” 。这些收入极大地缓解南宋的财政紧张状况,支援了前线抗金部队的斗争,也让南宋朝廷坐的越来越稳。

梁扬祖历任宝文阁学士、宣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既以致仕转光禄大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梁扬祖卒,谥日孝肃。赠特进、龙图阁学士。

文章图片2

2、中兴四将之一、七王之一——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8月12日),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南宋初年名将,是信德府(邢台)勤王兵团中的主要将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并与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等并称为南宋抗金七王之一,其麾下兵马称作张家军,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张俊居其三,被宋高宗誉为左右手(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被高宗比喻为左右手)

张俊早年曾参加西军,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北宋末年,信德府(邢台)知府梁扬祖招兵买马时,投靠信德府,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檄令天下勤王兵马会师大名时,跟随信德府知府梁扬祖率信德府勤王兵前往。

见到康王后,张俊率领信德府勤王集团果断支持赵构称帝,高宗赵构即位后,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同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敌势方张,宜且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赵构到达临安,南宋偏安格局形成。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

到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之战中,张俊率部将刘宝、杨沂中(即杨存中)、田师中所部等殊死抗击金军,金军战败,毙金军数千人。金人锐气被大挫北撤。南宋将明州“小捷”,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南宋当时最主要的将领。

绍兴元年(1131年)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金人又至,南宋举朝震恐,张俊力主抗击金军:“避将可之,惟问前进一步,遮可脱。”

绍兴五年(1135年),伪齐刘麟入侵,张俊与杨沂中在泗州合力拒敌。

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伪齐发兵三十万大举侵南宋,张俊麾下名将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军激战于藕塘,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大败三十万伪齐军,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这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此后数年,张俊与韩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窥江而渡,为南宋争得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绍兴九年(1139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安徽亳县)。宰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奉命退回淮南。

到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又犯,岳飞、刘锜、韩世忠、张俊奋勇争先,大败金兵。但赵构下令退军江南,致使所复疆土,得而复失。

绍兴十一年(1141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张俊麾下名将杨沂中、王德等军在柘皋与十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大败乌珠(完颜宗弼,小说中的金兀术)十万众,金军大败而退。柘槔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张俊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俊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封循王。后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文章图片3

3、南宋将领——苗傅

苗傅(?~1129年),南宋将领、叛臣。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

康王建元帅府,信德守臣梁扬祖以兵万人至,苗傅与张俊、杨沂中、田师中皆隶麾下。

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扈卫京师,3月他与刘正彦密谋叛乱,杀同佥书枢院事王渊,请隆祐太后同听政并遣使与金议和,又逼高宗让位于皇子赵旉(元懿太子)。不得不说,苗傅这一波操作真的很大胆,不过有那个胆,却没有那个命。首先,他在信德府勤王集团中的战友张俊第一个便回师平叛,可见平时二人关系并不好。

后张浚约韩世忠、张俊、吕颐浩、刘光世等出兵讨之。他以形势所迫,复高宗帝位。各地“勤王”军攻入临安,他逃至建阳被俘被杀。

文章图片4

4、太傅、和王、杨家将中爵位最高者——杨沂中(杨存中)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人。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信德府(邢台)从军,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绍兴十一年,杨存中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获得了首都卫戍部队的领导权。

官至恭国公、太傅、同安郡王、封和王,为七王之一,谥号“武恭”。。

杨存中驭军宽而有纪,样貌威严却善于逢迎。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两朝宠眷,宋孝宗常称他为“郡王”而不称其名。

杨沂中也是北宋杨家将后人,杨业的玄孙,曾祖父是杨延彬,祖父杨宗闵,杨震之子,他是杨家将中爵位最高的人,封王。

文章图片5

5、南宋将领——田师中

田师中,南宋将领。随梁扬祖的信德府勤王集团进入到南宋军界,建炎初开始跟随张俊,建炎三年明州之役也在其中,后来随张俊征讨军贼流寇,担任中军统制,成为张俊的嫡系部将。

绍兴二十一年五月,吴璘,杨政,田师中三大将同日以“守边安静”加太尉衔。绍兴二十八年又因平猺人杨再兴有功,授开府仪同三司。绍兴三十一年,田师中从军界“荣誉”退休,隆兴元年(1163年)九月赠少保。

文章图片6

信德府勤王集团的成就

信德府勤王集团是最先向康王报道的一支兵马,虽然被宗泽暗中安排两千人马领了先,但是从实力和将才上,仍然是康王赵构最依赖的一支嫡系部队。

作为率先勤王的一支劲旅,信德府勤王集团是最支持赵构称帝的,也是在他们的力主之下,赵构登基,建立南宋。

南宋建国初,信德府勤王集团驰骋扫平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信德府勤王集团力主康王南渡,在杭州建立政权,奠定了南宋偏安格局,并以自己的生死血战为南宋赢得了喘息壮大之机。

信德府勤王集团的梁扬祖管理南宋初期财政,解决了南宋的税收和财政难题,为南宋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信德府勤王集团至少有三处,包括明州首功,便由信德府勤王集团创造。

信德府勤王集团中,涌现出中兴四将一人,抗金七王中的两王,是当时宋高宗最赖以信任的两支部队左右手之一(另一为韩世忠部)。

文章图片7

信德府勤王集团的软肋和污点——忠于皇帝

信德府勤王集团五大牛人,可谓功劳赫赫,除了苗傅反叛,当然苗傅反叛后,镇压平叛的第一支部队也是信德府勤王集团,信德府勤王集团其他四人都有一个性格特点,也是软肋,也是污点,就是忠于皇帝,忠于皇帝,并不全是一件好事,因为可能是愚忠。

梁扬祖抽身军坛,保全了他的一世美名。而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一生处于军界,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是忠君,还是抗君,他们曾多次大败金军,取得中兴战功多起,也因此有2人封王,1人名列中兴四将之一,他们也誓死追溯皇帝和忠于皇帝,但是他们的唯一污点就坏在忠于皇帝上。

信德府勤王集团的张家军,包括张俊和其麾下名将杨沂中、田师中,从最初勤王时便是最坚决支持宋高宗的部队,也是宋高宗一生赖以嫡系的部队,但是宋高宗后期怕金军,要和金军议和,要害岳飞啊,张俊、杨沂中、田师中都是愚忠皇帝的人,宋高宗要抗金,他们就南征北战,血战金军,宋高宗后期要和金国议和,他们就跟随和配合宋高宗议和的各项安排,皇帝要杀岳飞,他们就听从任从皇帝的安排,就知道愚忠于宋高宗,一点反抗皇帝的勇气也没有。他们虽然当时与岳飞齐名,甚至兵权比岳飞还强,抗金战绩也是威名赫赫,但是却没有岳飞“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的勇气和表态。

他们只知道忠于皇帝,听皇帝的话,却不知道适当的反抗和表态,以赢取民心,所以导致他们, 得也忠于皇帝,失也忠于皇帝。

在皇帝眼里,他们是一辈子的忠臣,是皇帝的嫡系,对皇帝言听计从,在他们心里,自己是一辈子忠于皇帝,自己是忠臣,但是在后世人眼里,他们功劳再大也没用,因为他们愚忠于皇帝,这就是他们唯一的污点和历史局限性。

信德府勤王集团之所以战功赫赫,却寂寂无名,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太忠于皇帝了(除了苗傅),因为忠于皇帝导致一些污点,为臣者,愚忠不可取,不能太过忠于皇帝,不全是好事,一些污点不得不替皇帝背锅啊。

还是后世的邢台人刘秉忠对宋高宗看得清,“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