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李约瑟镜头下的川陕公路

 Loading69 2023-01-14 发布于四川

川陕公路四川段,起自四川盆地的成都,经新都、广汉、德阳、罗江、绵阳、梓潼、剑阁、广元,至川陕交界处棋盘关(七盘关)而止。以下老照片均由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1943年的中国西北之旅途中所拍摄,照片流传甚广,但缺少相关解读。本文尝试对这批珍贵川陕公路老照片做一初步解读。

文章图片1

四川绵阳城外的北河渡口,川陕公路由此通过涪江。涪江的丰水期,汽车靠着撑竹竿的大木船渡江。拍摄时间,1943年8月11日。

文章图片2

四川梓潼县城外的老南桥,桥下是潼江河,桥上的石栏杆已经破损。桥有九孔,建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桥宽三丈一尺,长六十余丈,高四丈六尺。这是当时川陕公路上最大的桥梁,现仍存在。拍摄时间,1943年8月11日。

文章图片3

四川剑阁县柳沟镇的天官祠遗址,又称大寺。照片中的天官祠垣墙内有一古泉,相传唐僖宗幸蜀,身染重疾,饮此泉水而愈,赐名“报国神泉”。柳沟又称柳池沟,是旧日蜀道南栈上的打尖之所。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4

民国“古剑门关”方尖碑。此地曾建有二层关楼一座,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拆毁,之后在关楼遗址右侧,竖立了这座三棱形方尖碑。碑上三面刻“古剑门关”四个大字,由当时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所书。其下分刻李白、杜甫、陆游咏剑门诗。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5

方尖碑近景照中,可以看到三人正在识读杜甫的《剑门》,诗云:“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此碑现已不存。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6

四川剑门关隘口。昔日川陕公路必经之处。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7

车过剑门关,即将大下坡,司机正在检查车辆。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8

四川剑门关下的剑溪桥,横跨剑溪。明弘治中建,以青条石构筑,三拱相连。拱圈为两半拼合式(亦称莲瓣式),桥面成弧形,板石铺成阶梯式桥面。桥栏有石刻龙头镶其上。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9

剑溪桥在剑门关以北,桥对岸有座志公寺。这是金牛道上的著名古桥,现仍存在。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10

四川广元城外的嘉陵江渡口。川陕公路在此处,要跨越嘉陵江,仍旧是车载大船。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11

四川广元城外的嘉陵江渡口,下渡船的马车。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文章图片12

四川广元朝天区龙门阁,又称龙洞背。龙洞背南面是朝天驿,北面是神宣驿,杜甫有诗云,“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拍摄时间,1943年8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