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导读(六十)—《外篇 · 天地》2.5-1

 叶落无痕73 2023-01-14 发布于吉林

外篇·天地-1

【原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guān)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guān)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guān)观而万物之(yìng)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xù)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wéi)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释】

(1)其化均也:它的变化是均衡的。化,生长、化育。均,均衡。

(2)治:指条理,自得而治。

(3)人卒:指百姓。

(4)成于天:自然而成。天,自然。

(5)玄古:远古。

(6)天德:自然无为。

(7)以道观言:从道的观点来看称谓。观,表示、显示。言,名称、称谓。

(8)正:正当、正确。

(9)分:职分,名分。

(10)义明:道义分明。义,道义。明,分明。

(11)能:才能。

(12)官治:官吏尽职。官,官吏。治,尽职。

(13)泛观:遍观。泛,广博。

(14)应备:供应完备。

(15)通:贯穿,普及。

(16)行:作用。

(17)事也:政事,各司其事。

(18)兼:养育。

(19)渊静:像深渊里的水一样平静。

(20)一:道。

(21)无心得:无心之德。


【译文】

天和地虽然广大,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对它们的化育却是公平的;百姓虽然众多,可是他们的主宰者只有国君。国君要顺应事物的本源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远古的君主治理天下,好像什么都没做,顺应自然罢了。

用道的观点来看待称谓,那么掌管天下的国君的地位就是恰当的;用道的观点来看待职位,那么君臣各自承担的道义就分明了;用道的观念来看待才能,那么天下的官吏就称职了;用道的观念看待自然界,那么就万物齐备(生态平衡)了。

所以,通晓天地变化规律(贯通社会),靠的是“德”;万物运行所依靠(贯通宇宙),靠的是“道”;国君治理天下(贯通万物),靠的是礼乐政刑诸“事(义)”;才能充分发挥,靠的是技巧。技巧与事务相辅相成,事务与义理相辅相成,义理与德相辅相成,德与道相辅相成,道与天地万物相辅相成。

所以说,古代治理天下的君王,自己没有私欲而能使天下富足;施行无为的治理策略,而万物能够自生自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礼记》中说:“通晓大道则万事可成,无心获取则鬼神折服。”

【赏析】

位于《庄子·外篇》,以篇首二字命题“天地”。“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乃是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在下,故而以“天地”开篇。全篇由十四个部分组成,本篇的主旨仍在于阐述无为而治、技术哲学等思想主张,代表了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