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导读(六十一)—《外篇 · 天地》2.5-2

 叶落无痕73 2023-01-14 发布于吉林

外篇·天地-2

【原文】

夫子曰:“(fú)夫道,覆(zài)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kū)刳心焉。无(wéi)为(wéi)为之之谓天,无(wéi)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cuò)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tāo)韬乎其事心之大也,(pèi)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lè)乐寿,不哀(yāo)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chǔ)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注释】

(1)夫子:指庄子,一说指老子。

(2)洋洋:盛大的样子。

(3)刳心:本义是剖开挖心,这里指剔去其知觉、私智之心,排除杂念合于自然。刳,挖空。

(4)无为为之:以无为的态度去做事,即无所作为。

(5)天:自然,道。

(6)无为言之:用无为的态度去谈论,即不言而言,无所教化。

(7)德:天德。

(8)不同同之:使不同的事物回归于同一的本性。

(9)崖异:伟岸,奇异,突出而与众不同。

(10)有万不同:包容万物,内心包含着各种差异。

(11)执:掌握,保持。

(12)纪:纲纪。

(13)立:立身成人,立足社会。

(14)循:顺。

(15)备:完备,指众善皆有。

(16)完:完美无缺。

(17)韬:心胸宽广,宽容,包容,容藏。

(18)事心:建树之心,立心。

(19)沛:水流充沛、湍急的样子。

(20)逝:往,归向。

(21)近:接近,追求。

(22)不荣通:不以通达为荣耀。

(23)不丑穷:不把不得志看作是耻辱。丑,羞耻。

(24)拘:通“钩”,揽取、获取。

(25)私分:个人分内的事情,私自所占有的。

(26)处显:居处显赫。

(27)一府:万物一体。

【译文】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托载万物的,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可以不敞开心胸,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无所作为就是顺应天道,无所教化就是顺应天性(德),给人以爱、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类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作伟大,能够包容世间万物就叫作宽容。所以,能够持守自然的禀赋(天德)就称得上是把握了万物的纲纪,德行实践就叫做建功立业,遵循大道就叫做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伤志向就叫做完美无缺。

君子若是明白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济物的伟大心志,而且德泽充盈足以成为万物的归宿。像这样,就能隐藏黄金于深山,沉溺珠宝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以长寿为喜乐,不以夭折为悲哀;不以显达而荣耀,不以困乏而羞耻;不以谋取天下的利益作为个人的职分,不以称王于天下作为显赫的资本。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最终却归结为一,死与生原本是一样的。”

【赏析】

全文层次分明,共分为十四部分。

第一部分至“无心得而鬼神服”,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基于“道”。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这一部分是全篇的中心所在。

第二部分至“大小,长短,脩远”,通过“夫子”之口,阐明大道深奥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要得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

第三部分至“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说明无为才能求得大道。

第四部分至“南面之贼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说明聪慧和才智以及一切人为的作法都不足以治天下,并直接指出“治”的危害就是乱的先导。

第五部分至“退已”,说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什么踪迹。

第六部分至“俋俋乎耕而不顾”,对比无为和有为,说明有为而治必然留下祸患。

第七部分至“同乎大顺”,论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无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

第八部分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

第九部分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出从政的要领是纵任民心,促进自我教化,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

第十部分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借种菜老人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拒绝社会的进步,提倡素朴和返归本真。

第十一部分至“此之谓混冥”,分别描述了“圣治”、“德人”和“神人”。

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誉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

第十三部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

余下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得”和“失”都丧失了人的真性。

【原文】

夫子曰:“(fú)夫道,渊乎其居也,(liáo)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fú)夫(wàng)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zhì)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xìng),立德明道,非(wàng)王德者(yé)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wàng)王德之人。视乎(míng)冥冥,听乎无声。(míng)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hé)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chěng)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注释】

(1)渊:沉静。

(2)漻:清澈的样子。

(3)金石:钟罄。

(4)考:敲击。

(5)万物孰能定之:万物的感应谁能够确定。

(6)王德之人:具有盛德的人。王德,盛德。王,大、盛。

(7)素逝而耻通于事:指虚怀而游,以通晓细琐之事为耻。素逝,抱朴而行。素,朴质、虚怀。逝,往、行、游。

(8)本原:指“道”。

(9)知:同“智”。

(10)通:牵涉。

(11)神:神秘之境。

(12)出:显现,感应。

(13)有物采之:有外物感应它。采,求、采伐。

(14)存形穷生:保全形体延续生命。生,生命。

(15)荡荡:浩渺盛大的样子。

(16)忽然:无心的样子。

(17)勃然:快速。

(18)从:跟随。

(19)冥冥:幽暗、深渺的样子。

(20)晓:光明,明晓。

(21)和:唱和,应合,和谐之声。

(22)能物焉: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物,支配万物。

(23)能精焉:即能够从中产生出精神。精,显示精妙。

(24)至无:道体虚无至极。

(25)供其求:满足万物的需求。

(26)时骋:随时变化运动。骋,驰骋、纵放。

(27)要其宿:使万物有所归宿。要,总、求。宿,会聚、归宿。

(28)修:高、长。

【译文】

先生说:“道,它居处沉寂犹如幽深宁静的深渊,它运动恒洁犹如明亮澄澈的清流。金石制成钟、磬之类的乐器,不获取外力,就无法鸣响,所以钟磬之类的乐器即使存在鸣响的本能,却也不敲不响。万物这种有感才能有应的情况谁能够准确把握呢?具有盛德的君子,永葆天真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羞耻,立足于固有的真性(道)而智慧通达于神秘莫测的境界。

因此他的他德行宽广,心志就算有所显露,也是由于对外物的感应。所以说,形体离开了道就不会产生生命,生命失去德行就不会彰明。保全形体,享尽天年,确立德行,彰明大道,这岂不就是具有盛德的君子吗?浩渺伟大啊!忽然出现,勃然而动,无心无意,万物却都紧紧地跟随!这就是具有盛德的人。

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邃,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幽暗深邃中,却能见到光明的景象,寂然无声中,却能听到万窍的共鸣。所以,幽深而又幽深之中,能够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之中,能够产生精气。所以,道与万物相接,虽然虚无,却能满足万物的需求;时时变化运转,却能成为万物的归宿,无论是大是小,是长是短,是深是远。

【赏析】

庄子认为不应把长寿看成是快乐,不应把夭折看成是悲哀,即“不乐寿,不哀夭”。就是说快乐与悲伤都是来自于自身的感觉,源自你对事物的看法,生活中的快乐是自己去寻找的,面对别人认为可以快乐的事,而你却毫无兴趣,你又怎么能快乐呢?

人是需要享受生命的。无论你多忙,你总有时间选择两件事:快乐还是不快乐。早上你起床的时候,也许你自己还不晓得,不过你的确已选择了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