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第一贤相——子产》第二十章 闻过即改 子皮委政

 梦想童年594 2023-01-14 发布于江西

 闻过即改 子皮委政

“毁晋馆垣”“不毁乡校”那一年(前542年)还发生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子产与其倚为“靠山”的子皮之间。此事极大地影响着二人的关系,先是不快,后来相悦,最终结果出人意外。《古文观止》收录这则故事,取名为“子产论尹何为邑”,篇末编者发了一通议论:“子产倾心吐露,子皮从善若流,相知之深,无过于此。”

《左传》则在故事尾声处记载:“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意思是:“子皮认为子产忠(对国家忠诚、对自己忠厚),所以把执政大权全部托付给子产,子产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执政大臣后,竭尽所能治理郑国。”那么大的权力,居然是借助一件小事,“波澜不惊”地完成了由“授子产政”到“委政”于子产的过渡。子皮委政,给子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政治才能的空间,也为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个人叫尹何,是郑国上卿子皮的心腹,子皮打算让他做一个地方长官。他说给子产,子产认为他太年轻,又无从政经验,予以婉言拒绝。子皮说;“这个人为人忠厚,我挺喜欢他,他也不会背叛我。让他到那里去学习、学习(实习、见习的意思),就能进一步懂得如何治理封邑、管理政事了!”子产一看子皮决心已定,便断然拒绝!《左传》记载:“子产曰:'不可!’”然后非常诚挚、非常耐心地对子皮说:



“喜欢一个人,应该考虑如何做对他更有利。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那么重要的政事交给他,这就像一个小孩子还不会拿刀、却让他去切东西,那一定会对他造成重大伤害。您喜欢一个人,竟对他造成伤害,那谁还敢求取您的喜欢呢?

“您在郑国,好比栋梁,栋梁折断,房屋就会坍塌,侨将会被压在底下(不只是尹何),因此,怎敢不把心里话完全告诉您?您有美丽的织锦,是不会让人拿来试着学习裁剪的。重要官职、大的城邑是我们赖以庇护的东西,反而让无经验的人尝试着治理,这不是把本来贵重于美锦的东西反而被轻视了吗?

“侨听说过学习政务熟练以后才参与政事管理,没有听说过通过做官来学习从政的。如果那样做,对他本人、对我们国家都会造成伤害。好比打猎,射箭、驾车非常熟练自如,就能很容易地获取禽兽,如果没有驾过车、射过箭,只是一心害怕车辆翻覆、人被碾压,(全部精力专注于此,)哪里还有心思想着搭弓射箭、猎取野物呢?”



本来,子皮是执政大臣,子产是自己下级,我把大权让给你,现在,不执行自己的命令倒还罢了,反而又“教训”起自己来了。子皮会不会“拍桌子”呢?谁承想,听了子产这一席发自肺腑又深谋远虑的话,他竟然由心中不快、不尴不尬,一下子心悦诚服,反倒做起了“自我批评”。子皮说:



“哎呀,您说的太好了,虎真是太糊涂了!我听说过君子干大的、远的事情,小人干小的、近的事情。我真是小人。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慎重对待它、爱惜它;重要官职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民众和我们自己的,我反倒疏忽而漠视它。没有您这一番话,我还真的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从前我说过:'郑国由您治理,我只要治理好我的家族家业,得以庇护自己,这就可以了。’今天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从现在起我向您请求:即使是我家族内部的事情,也完全听凭您的意见处理!”



子皮这番话,令子产十分感动,他说:“人心之不同,如脸面各异。我哪里敢说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呢?不过,我心里觉得您那样安排实在危险,就把自己真实想法告诉您了。”人们常说“忠言逆耳”,但他们之间,子产能以忠言相告,子皮更能虚心接纳,“忠言逆耳”在这里:此路不通。由此可见二人相知甚深,也都高风亮节,这才叫“君子之交”。

子皮这番话,也令我们十分感动:堂堂一位诸侯国正卿,深刻反省,自贬为“小人”。他的官架子呢?子皮说自己“我小人也”,当然是自谦之语。其实,子皮不但不是小人,反而正是一位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真君子!后来,孔子闻知此事,对子皮大加赞赏,称子皮为“贤人”。

子皮让贤的故事是个典型的“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子皮是真正的“伯乐”,没有他的发现、赏识、重用,子产这匹“千里马”能够在春秋政治舞台上大展其才、书写出精妙绝伦的历史篇章吗?我们真不应该因“千里马”的辉煌而忽略、甚至忘掉幕后默默无闻的“伯乐”,没有“伯乐”,多少“千里马”会“明珠暗投”、饮恨终生!

从此以后,有了子皮真心支持、鼎力相助,子产更加专心致志治理郑国,郑国于是有了复兴气象。纵观郑国历史,郑庄公时期,那是在春秋早期,郑国军事实力强盛,东征西讨,诸侯宾服,郑伯俨然一位“春秋首霸”。庄公谢世后,郑国内乱不断,逐渐衰落。春秋中期,晋楚相继崛起,用尽各种手段拉拢强制小国、特别是郑国入盟。而郑国外交失策、摇摆不定,被南北二霸轮番制服,郑国在国际上地位尴尬、处境艰难。春秋中晚期,子产执政,郑国中兴,二霸都对郑国刮目相看、礼遇有加,郑简公也因郑国大治而被后人尊为“贤诸侯”。古人认为:“子产之治,乃子皮之力。”认真思考一下,这话不无道理。



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子皮。

子皮让贤后六年,即公元前537年,他到齐国娶亲,齐国贤臣晏子趁此机会多次拜访子皮。齐国大臣陈桓子不明其中缘由,问晏子为什么那么敬重子皮,晏子回答说:“他能够任用善人、贤人,这样的人才是民之主,才确实能做百姓的主人。”子皮让贤,一事而使二人赢得美名:子皮被世人称为“民之主”,子产被称为“善人”“贤人”。二人都享誉海内,为各国士大夫所敬重,郑国也因而赢得列国诸侯敬重。

另外,从子皮到齐国娶亲这件事以及他别的阅历,可知子皮委政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人当盛年,让贤于人,可见子皮多么贤良,更可见子产多么贤能!后世贪图权位之人,想想子皮,宁不羞杀。那些碌碌无为的庸者、行尸走肉般的当权者,想想子产,岂不愧杀!

为更深刻地认识子皮,很有必要对子皮身世概要介绍。子皮是郑穆公之曾孙,依辈分,子产是子皮叔父。一代名君郑穆公子孙众多,其中一个儿子叫子罕(与宋国那位以不贪为宝的子罕同名),子罕是子皮祖父,曾是郑国执政大臣。子皮即是以子罕的“罕”字为氏,故名“罕虎”。子皮父亲子展也曾为执政大臣,晋国贤臣叔向赞他“俭而壹”:居心简俭且用心专一、忠诚待人。这位子展大夫,就是前边记述、和子产一起率领郑国“文明之师”讨伐陈国的郑国军事主帅子展。四年后,公元前544年春夏之交,子展逝世,子皮袭位为上卿,由掌权伊始即救民饥荒一事可知:出身“皇亲宗室”、地位显赫的子皮并非贪图享乐之徒,亦非庸常无能之辈。

子皮让贤,是他看到子产比自己更有才干,子产执政会给郑国民众带来更大福祉,才甘心情愿让位于子产的。他们之间的让贤,绝不是庸人与贤人之间的让贤,也不是“即将退休者”与年富力强者之间、涉及年龄身体方面的“让贤”,而是真真正正的贤人与贤人之间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让贤!——写到这里,竟有一种向子皮致敬的情感冲动。



无独有偶,《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与之相似的故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这段话意思是:子路让子羔做一个名叫费的地方的行政长官。孔子说:“这是害了子羔这个人。”子路说:“那里有百姓、有土地,何必只有通过读书习礼才能学习治民事神之道呢?”孔子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讨厌你们这些'能言善辩’的人。”

子羔并没有从政经历,让他一下子做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孔子认为是“贼夫人之子”:害了人家那个人。而且,和“使尹何为邑”故事所表达的意思一样,连当地的民众百姓也“害”了:一个毫无行政经验、也未见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建树的人,一下子做某地的“一把手”,能给民众百姓带来福祉吗?这不是近乎儿戏吗?那可不是二把手、三把手或一般官僚只负次要责任。

两个故事非常类似,子产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也非常相近。不同的是:孔子在此类事情上似乎不善言辞,或者是不屑于争辩;子产则把其中的道理说得十分通透,因而令人信服、易于接受。子产的话还富有文采,后人把这则故事收入《古文观止》,成为士子潜心研读、以求科举高中的规范式样。中华文化宝库成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操刀伤锦”就出自子产那段话。发出千古一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一代文豪、元朝政治家张养浩诗句:“操刀岂容伤美锦,循墙谁敢忘高名。”后句典出孔子七世孙正考父之鼎铭,前句即化用“操刀伤锦”。

公元前541年,也就是子皮“委政”于子产第二年,郑国发生了两件“喜”字号事件,两个大人物要迎娶新娘。可是,这两件喜事,一则险些发生外患,一则险些发生大规模家族内斗。喜事为何充满杀机,喜事因何凶气涌动,子产又是如何避凶趋吉、化险为夷的,预知详情,请看第二十一章 楚相迎亲 倒挂箭囊。

《春秋第一贤相——子产》撰者长葛高根明(河南许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