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 早上好,朋友们!人到了年纪,脾的运化能力就弱了,很容易生痰,痰跑到肺里面影响到肺气宣降,就咳嗽,有人一咳就能咳出很多痰来,还有人痰多但咳不出来。 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这里是很常见的,在中医看来的话,也是属于比较好调理的。自古就有非常多化痰、理痰的方子。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出自国医大师张锡纯,是他年轻籍籍无名时创设,后被一个地方医者看见夸为异方,铁口直断张锡纯日后必能成名。 其后此方果见奇效,张锡纯说:“就算痰症垂危,服之也可挽救”。下面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神奇的理痰方子。 化痰离不开祛湿 说痰,就离不开湿。简单来说,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运化和排出,结果停留在体内,影响气血运行,也就变成我们常说的湿邪。 而中医所说的“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简单理解,“有形之痰”主要存在肺中,肺主通调水道,肺部损伤,就容易造成水液停留形成痰,可经咳嗽排出体外。 ![]() 而“无形之痰”,是指那些体内黏稠的病理性液体,比如因中气不足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让水湿滞留而聚集成痰;或者因为饮食过盛,脾胃无法全部运化,导致代谢产物停留而形成的痰。 “无形之痰”也是有外在表现的,比如容易肥胖(湿重)、舌苔厚腻、口唇色淡、不怎么想喝水、容易出汗、容易困倦、胸闷痰多(但咳不出)、大便溏浠等等。 ![]() 从这里可以看出,体内湿重了,会生痰,而痰的出现,又会让湿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常将痰和湿一起说。 而体内的痰凭借“气”是能到处流窜的,上至头顶,下至脚底,五脏六腑,无处不到,所以自古又有治痰先理气之说。 二陈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说到化痰的方子,就离不开化痰方子的祖方——二陈汤,它的组方构成主要围绕调理脾和肺而展开的。 ![]()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想解决痰的问题,首先就要调理脾肺。那么组方中的半夏能燥湿化痰,陈皮既能化痰,又能行气,还能健脾。 茯苓也是健脾治湿,最后再用点炙甘草来顾护一下脾胃,这样的化痰组方,二陈汤也就形成了。而几乎所有祛湿化痰的方子里都有二陈汤的身影。 ![]() 虽然二陈汤如此好用,但张锡纯大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二陈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他这样说道:“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 张锡纯大师认为肾才是痰的本源。肾主闭藏,与膀胱互为表里,肾的闭藏之力正常,则膀胱正常排泄,如果肾气不足,膀胱就不能将脾胃中的水湿排泄而出,久而久之,脾胃的水湿越重,痰也就越多。 因此,张锡纯大师的理痰汤,理的就是肾、脾、肺中之痰。 理痰汤,理脾、肺、肾之痰 很多人都只知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但却忘了,肾才是生痰之本。 在中医看来,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我们所有的饮食、水谷,都要经过脾的运化和代谢。 这三个脏腑共同协同作用,一起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所以如果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水液代谢不掉,进而凝聚成痰,成为痰湿。 因此,解决“痰湿”离不开脾、肺、肾这三个脏腑。那么,再来看张锡纯大师的理痰汤,会发现所用的比二陈汤更完善。 方子组成: 生芡实30克、清半夏12克、黑芝麻(炒,捣)9克、柏子仁(炒,捣)6克、 生杭芍6克、陈皮9克、茯苓6克;水煎服 可以发现此方是从二陈汤加减而来,比如这里面就有二陈汤的半夏,陈皮和茯苓,只不过减了甘草,又加了芡实、柏子仁,黑芝麻,和生杭芍。 组方分析: 一为补肾:芡实、黑芝麻、柏子仁 芡实是一味补肾的药,很多补肾的方子都有芡实的身影。它味甘、涩,性平,无毒,有着强大的益肾固精的功效,收敛作用也非常强。 黑芝麻,味甘,性平,归属于肝、脾、肾三经,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益精及润肠通便的作用。 柏子仁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它味甘、辛、平,入心、肝、肾经,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大肠是降气的,气一降,痰自然下降,能让痰自然下降随着大便排出去,不让肾水外泄,形成痰湿。 这三味中药都是从补肾入手,不让肾水外泄,形成痰湿。 二为肺脾胃:清半夏、茯苓、生杭芍、陈皮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之功甚佳。把制半夏换成清半夏,侧重降冲胃之逆,以平胃气。 陈皮辛温,味苦燥降泄,可以让肺脾气机周流。中医认为,津液能够顺畅运行,就不会凝聚成痰,因此治痰,首先要先行气。与清半夏配伍使用,增强沉降胃气之力。 ![]() 生杭芍,是白芍中的优品,既能助黑芝麻抑肝火上行而止眩晕,又能养血滋阴而通利筋脉,还能帮助脾功能的正常运输,减少体内水湿停留,就能杜绝生痰。 茯苓利小便,泄肾之痰浊,可使芡实、柏子仁、黑芝麻补肾之时,补中有清,补而不滞;与白芍相互配合,把体内多余的水排出去,水湿没了,痰自然就不会有了。 综合来看,理痰汤里边涵盖了二陈汤,又比二陈汤更加完善,不但有健脾肺化痰的,还有滋补肝肾、固涩收敛的功效,双管齐下。而且都是非常平和、适合久服的药食同源的好东西。 因此,理痰汤,又被誉为“治痰之本”的方子,与理痰汤相比,二陈汤也只能称为“治痰之标”的方了。 ![]() 那生活中,如果你觉得自己痰多、难调,反复出现,且用温胆汤、二陈汤之后效果不太好,那么民国神医张锡纯的理痰汤,一定不要错过了。(*理痰汤也可以拿来泡脚。) 有痰湿的朋友,可以多在饮食上下功夫,多吃萝卜、冬瓜、赤小豆、山药、白扁豆、大枣、薏米等等,直接吃或者煮汤都可以。注意吃早餐,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清淡为主。 |
|
来自: hongzhuanyidui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