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少年曾捡到一件“石环”,送给小弟当玩具,如今却变成了国宝文物

 趣历史 2023-01-14 发布于辽宁

数千年来,华夏儿女都自称“龙的传人”,今天来看,“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神兽;既然是“想象”出来的,其样子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历朝历代对“龙”有着不同理解,样子自然也有所差异;仍以今天为例,“龙”的样子大抵是:牛头、鹿角、蛇身、鱼鳞、凤脚等。

这是现在,如果放在5500年前,“龙”则是另一幅面孔,这就引出了一段“文物奇遇”。

1971年时,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住着一位17岁的少年,名字叫张凤祥;“老张家”是早年迁至内蒙古的汉人,既然是汉人,到哪里都习惯于造田农耕。

有一点不好,内蒙古的土太薄,稍微挖深一点就会碰到石头;“张凤祥”时常碰到这种情况,这天下地,“咣当”一声,手里的锄头又撞到了石头。

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张凤祥”也被磨得没脾气,习惯性蹲下身,试图从土里拣出石头;扒开覆土一看,“张凤祥”火气上来了,居然不是碎石,而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板。

当时的“张凤祥”只有17岁,半大小伙正是脾气大的时候,嘴里开始骂骂咧咧;“张凤祥”用工具撬开石板,本想挪出田地,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原来,这块方方正正的石板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有人刻意放在这里,似乎在掩盖什么;等撬开石板,下面竟然是一眼黑黝黝,似乎还有凉气冒出的深洞。

“张凤祥”是汉人,早年在关内也曾听过土夫子的事,但在内蒙古,这种事似乎就存在了。

原因很简单,内蒙古与关内风俗不同,内蒙不兴土葬,即便有土葬也不设封土、不立墓碑;这就掩盖了墓葬的痕迹,土夫子找不到也就不费劲了,因此内蒙古几乎没有“土夫子”这一行。

换句话说,“张凤祥”发现的深洞,应该不是土夫子打得盗洞,那这下面会是什么呢?

前面说了,当时的“张凤祥”只有17岁,年轻气盛,好奇心也重,但终究没胆子亲身下洞一探究竟;但“张凤祥”也有办法,他找来一根麻绳,一头绑上铁钩,然后放下洞瞎划拉。

费了半天劲,“张凤祥”真就有了收获,从洞里勾出来一件奇怪的石制圆环。

此时,小伙也累的够呛,眼见洞里没什么宝贝,新鲜劲也就过了;张凤祥又将石板盖回原处,“石环”则揣进兜里带回家。

“张凤祥”还有个4岁的小弟,内蒙地广人稀,平时也没什么玩的,这“石环”权当孩子的玩具了;就这样,张凤祥将“石环”送给小弟,小弟也会玩,找根绳子绑住“石环”,自己牵着另一头撒丫子就跑。

内蒙古到处是碎石,小弟牵着“石环”跑,少不了撞上石头,此时就能听到一阵清脆的“叮当声;这一来,小弟开心了,可这“石环”却被磨得变了颜色。

这一天,“张凤祥”正蹲在廊檐下吃饭,小弟拖着“石环”从身边跑过;借着阳光反射,“张凤祥”被晃的眼前一亮,什么东西?

张凤祥仔细一看,反射光的竟然是小弟手里的“石环”,此时哪还有原来的土壳,如今显得黄绿通透。

张凤祥好奇心再起,赶紧拦下小弟,抢过“石环”仔细看,嘴里还问“这东西哪来的?”

他自己都忘了,这“石环”是他送给小弟的。

张凤祥虽然没见过金银玉器,但从“石环”的样子来看,大抵也能判断出玉质;那年月讲究“大公无私”,既然是捡来的东西,张凤祥下意识的就想“上交”。

小弟不乐意了,又哭又闹的不肯撒手,弄的张凤祥好一阵哄,用两块冰糖才算得手;那时的冰糖可贵重了,心疼的“张凤祥”两手颤抖,但好歹得到了“石环”。

之后,张凤祥捧着“石环”来到旗社,郑重其事的交给领导,那时的内蒙古几乎没有“文物保护”一说。

话虽如此,但“石环”明显是块玉,张凤祥能主动上交,这种行为是一定要表彰的;旗里经过研究,决定奖励张凤祥7块钱,外加两张皮子,这在当时已经相当荣誉了。

说到这,这件事也基本告一段落,直到10多年后,著名的“牛河梁遗址”被发现,当年的“玉石环”再次掀起波澜。

说明一下,当年张凤祥捡到“石环”的地方,正是“牛河梁遗址”中心区域;作为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也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上古时代的“玉猪龙”。

初见“玉猪龙”,不少文管专家大吃一惊“这东西,10多年前不就有人发现过吗?而且比如今发现的还要精致!”

消息一出,张凤祥十多年前捡到的“石环”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并被作为“重要文物”送往北京。

经鉴定,这批出土玉器是红山文化特有的动物型玉器,专家称之为“玉兽玦”;“玉猪龙”则被认定为中国龙的最早形象,亦是5500年前,红山先民祭祀的重要礼器。

再说“玉猪龙”,整体呈乳白略黄,材质为岫岩软玉,形象显得可爱了许多;样子大抵是一头肥头大耳,鼻子突出,头尾相连的小猪,细致的是,红山先民还刻画出了眼睛、褶皱等。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玉猪龙”的样子就有了明显变化;比如头尾已不再相连,头上有了角、鬣毛,身体逐渐修长而卷曲。

十多年后,张凤祥再次听到“玉猪龙”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偶然捡到的“石环”、小弟曾经的玩具,如今竟然变成了国宝文物。

也曾有人替张凤祥鸣不平,当年只得到7块钱,外加两张皮子的奖励,对比“玉猪龙”的价值实在太轻了;对此张凤祥不以为然,只是憨厚一笑“一切为公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