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同故事 | 正白旗满族习俗管窥(三)

 ldtsg1957 2023-01-14 发布于四川

本文作者: 赵书,著名民俗专家,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接上文:

关于节庆文化。我家的祖居原在报房胡同,辛亥革命后,城内本家破落后搬到了东四地区椅子胡同,因与褡裢坑胡同相距不远,所以来往较多。在老人们来往和交谈中, 我觉得满族人在风俗上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尤其是节日特别多。

“九九”过后有个 “柳树节”,妇女要结伴出城门给大树系红布条许愿,据说是为了感谢佛陀妈妈。京东金盏有棵妈妈树最有名,因为太远去不了,只好向菱角坑附近的柳树行礼了。

农历二月初一叫 “吃肉节”,城内的本家均要聚一次会“吃”一次,没的可吃煮点五香豆也要聚会,为的是家族团聚。

农历六月初六叫 “天贶节”,以往是各家“亮宝”的日子,谁家有什么新鲜物件拿出来让大家共赏,也是为了联络亲友感情。

七月十五是 中元节,要放河灯,奏音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22日正值中元节,我当时仅仅4岁半,也随着全家人拿着自制的花灯参加了全市自发的庆祝抗战胜利的大游行,使我终生难忘。

冬至叫 天令节,家家要吃馄饨,煮豌豆,大人孩子一块吃,叫结缘豆。冬至这一天当家的老人要给小辈的人送“福”字。

农历十月十五是 下元节,这时天气已经冷了,屋里已生起了火。大人孩子在下元节的前三天就开始过“暖炉会”了,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屋内装炉子,不会着火,不会中煤气,因为有水官保佑。 暖炉会又叫 “忍冬会”,冬天天黑得早,屋内又暖和,老人们在这时开始给子孙们说古。下元节据说是水官的生日,满族人说自己走水运,因此是个亲水的民族。满族人建的清朝的“清”有三点水、满族的“满”字有三点水。满族原来叫女真,天聪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宣布改称满洲。 下元节前三天是满族人正式定名“满洲”的纪念日,在历史上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到下元节达到高潮。下元节为水官解厄之日,十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三天,均禁止宰杀渔猎。由于清廷也认为自己是“水”运,所以对水官非常重视,清乾隆年间北京有30多座三官庙, 每逢三元节,旗人们都要去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祷免灾,素食三天,叫 “三官素”。朝内大街西头路北,原来有个大庙叫“大慈延福宫”,俗称 “三官庙”,在正白旗辖区内,是座大庙。听说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这儿抽了个“下下签”,结果明朝还真亡了,三官庙的香火就不旺了。八旗官兵每年十月十五要祭三官,乾隆皇帝下旨重修三官庙。

现在满族人不过下元节了,辽宁的满族同胞把十月十三日这一天叫 “颁金节”,成了满族命名的纪念日,现在北京的满族人每年在这一天也有联谊活动。

(未完待续...)

栏目说明

本栏目摘于东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东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编著的《胡同故事》,仅作学习分享。

“传承胡同文化、讲好胡同故事、永远地留住乡愁,这是无数人的心愿,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和追求。”(单霁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